摘要:以60家在滬深兩市上市的房地產企業為研究樣本,分析了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對其績效的影響。通過對樣本企業2008年度相關數據的實證分析得出結論:中國房地產企業的多元化經營程度與企業績效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房地產企業規模與企業績效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而房地產企業的第一大股東性質與其企業績效之間并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
關鍵詞:房地產企業;多元化;企業績效;上市公司
中圖分類號:F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4-0075-02
前言
1999年實行貨幣分房制度以來,中國的房地產業得到了飛速發展,并在國民經濟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關于是專業化經營還是多元化經營的爭論在房地產業內從未停止過,那么中國房地產企業中有多少家在多元化經營呢?他們的績效又如何呢?本文以在滬深兩市上市的房地產企業為研究對象,以赫芬達爾指數度量企業多元化程度,以EVA(經濟增加值)度量企業績效,并引入企業規模等控制變量構建線性回歸模型,研究房地產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一、文獻綜述
國內外諸多學者研究了多元化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但由于研究范圍、方法等的不同,對這一問題至今沒有得到統一的結論。學者們的主要觀點有多元化造成企業折價、與企業績效沒有相關關系、造成企業溢價等。
(一)多元化造成企業折價
Berger通過比較經營單元應有加總價值與公司價值,揭示出在1986—1991年間,多元化經營平均帶來13%~15%的損失;黃海波的研究結果顯示,多元化水平與財務績效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1];王兵以50家房地產企業為研究對象,以ROE、EPS、資產負債率和速動比率等財務指標來度量企業績效,結果顯示房地產企業多元化程度與盈利能力呈負相關關系[2]。
(二)多元化與企業績效沒有相關關系
哥特通過產業數量、專業化比率來衡量多元化的程度,分析了1947—1957年美國111家大公司的情況,研究結果顯示,多元化與利潤率之間基本不存在相關性;劉力分析了中國上市公司中21家紡織產業企業和29家電器產業企業的財務數據,對他們的多元化狀況與企業績效、公司價值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他分析得出的結論是“企業多元化經營程度與企業的經營效益和資產負債率之間基本上不存在相關關系”[3]。
(三)多元化造成企業溢價
洛梅爾特分析了246家多元化企業的利潤績效,他的研究指出實施多元化戰略,且能將其活動嚴格限制在企業“核心能力和技能”范圍內的企業,比其他企業擁有更好的績效;趙素姣、方培基等通過對中國上市的105家企業各種數據的實證調研,以托賓Q值度量企業市場績效,研究得出結論:多元化經營程度與公司的市場績效之間呈正相關關系[4]。
縱觀國內外這一領域的研究,大多數學者都采用傳統的會計指標來度量企業績效,例如,ROA、ROE、EPS等。傳統的會計指標較易計算,但會計利潤高估了企業的真實利潤。孫永樣、黃祖輝認為,ROE指標容易被人為操縱,其衡量方法也沒有考慮到資本杠桿、經營風險等因素。部分國內學者參考國外研究,以托賓Q值來度量企業績效,但是使用這一指標的前提是股票市場有效率,股價能反映企業的真實價值,中國股票市場暫屬于弱勢有效,顯然使用托賓Q值難以反映企業的真實價值。思騰斯特公司倡導的EVA管理方法在這方面具有獨特優勢,首先,EVA考慮了全部資本成本,股東資本不再是免費的,管理者在決策時必須要考慮資本成本,引導管理者作出正確的決策,提高資本使用效率;其次,EVA對會計失真事項進行了調整,以經濟利潤取代會計利潤,并且考慮了資本的時間成本,能夠真實的反映企業績效。
綜上所述,我們決定使用EVA來度量企業績效,以研究房地產企業多元化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二、實證分析
(一)變量設定與研究假設
1.因變量。本文以EVA來度量企業績效,將EVA的自然對數設為因變量(EVA為負值的先取絕對值再取自然對數,最后在自然對數前加負號)。EVA的計算公式如下:
EVA=稅后凈營業利潤-資本費用
=稅后凈營業利潤-資本總額×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
2.自變量。本文選用赫芬達爾指數來度量多元化。赫芬達爾指數計算的公式如下:
HI=1-P2i
其中,Pi為企業第i個部門的銷售收入占總銷售收入的比率,n為企業的經營部門數。HI取值介于0~1之間,且與企業多元化程度呈正相關,HI值越大多元化程度越高。本文研究的是上市公司的行業多元化,并且以中國證監會2002年頒布的行業分類標準為劃分原則。
3.控制變量。(1)企業規模。本文把企業規模作為控制變量,以總資產的自然對數度量。(2)第一大股東性質。本文將第一大股東性質分為國有股股東和非國有股股東兩類。用二值變量來表示企業第一大股東性質。其中,第一大股東為國有股的企業用數字“1”表示;否則用數字“0”表示。
(二)樣本選擇與數據搜集
1.樣本選擇。本文以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房地產企業為研究對象,并按照如下原則進行篩選:(1)不得缺少當年度的與本研究相關的數據;(2)剔除被ST或PT的上市公司;(3)剔除有異常變動的上市公司。最后符合研究要求的公司有60家。
2.數據搜集。本文使用的是所選擇的房地產上市公司2008年度的數據,數據均來自房地產上市公司所公布的年報,或者是以年報中的數據為基礎計算得出。
(三)模型設定
本文擬建立如下模型:
lnEVAi=β1+β2HIi+β3lnAsseti+β4Dummyi+μi
其中,Ln(EVA)=EVA的自然對數;HI=企業多元化程度;Ln(Asset)=企業資產總額的自然對數;Dummy=第一大股東性質;第一大股東為非國有股股東時D=0;第一大股東為國有股股東時D=1。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1.模型運行結果。運用軟件Eviews3,將所取得的數據進行最小二乘法估計,得到的主要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1模型運行結果
2.模型檢驗與修正。
(1)統計性檢驗。從運行結果看,模型雖然能通過α=0.1的F檢驗,但是變量HI、Dummy的系數的p值未能通過α=0.1的t檢驗。將變量Dummy剔除之后,模型修正為:
lnEVAi=β1+β2HIi+β3lnAsseti++μi
在Eviews3中運行后,變量HI的p值為0.078、LnAsset的p值為0.020,分別能夠通過α=0.1和α=0.05的t檢驗,F檢驗的p值為0.019,模型整體也能通過α=0.05的F檢驗。
(2)多重共線性檢驗。對變量HI、LnAsset進行相關分析,其相關系數約為0.06,根據經驗,我們認為兩之間的共線性很弱,且修改后的模型不受其明顯影響。
(3)自相關檢驗。在本模型條件下查DW統計表得:dL=1.51,dU=1.65。則4-dU=2.35,而修改后模型中DW=1.997,所以dU (4)異方差檢驗。運用懷特檢驗法對模型進行異方差檢驗,構建的輔助回歸模型的R2=0.12,則nR2=60×0.12=7.2,查卡方分布表得χ20.1(2)=9。21,所以nR2<χ20.1(2),表明模型不存在異方差。 綜上所述,本研究的模型最終估計結果為: Y = - 85.23-15.84*HI + 4.32*LnAsset 3.結果討論與分析。變量HI的系數在1%的置信水平下顯著不為0,與Y呈負相關關系,即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程度與企業績效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多元化經營使得企業增加用于協調的管理成本和代理成本。高度多元化經營的企業必然進入在生產、技術研發、營銷等方面不同的行業,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對這些行業未必都能了如指掌,信息不對稱使得高層管理者在配置資源時難以真正抓住凈現值為正的項目,造成資源配置的低效率。 變量LnAsset的系數在5%的置信水平下顯著不為0,與Y呈正相關關系,即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的規模與企業績效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企業規模越大,其企業績效越好。市場對企業績效的評價可能會因為其規模大而認為其對市場變化的反應慢,從而認為其績效差,但是撇開這一點,單從企業自身角度考慮,規模大使得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更強,競爭力更強,這是帶給企業高績效的基礎。 啞變量的系數在原模型中不顯著,說明企業第一大股東的性質與企業績效之間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這可能是因為國有控股企業雖然較之其他企業能夠擁有更多的資源,但是國有企業的利潤主體和責任主體不明,使得國有企業追求企業績效的動機不是很強烈。 結論 本文以60家在滬深兩市上市的房地產企業為研究樣本,分析了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對其績效的影響。通過對樣本企業2008年度相關數據的實證分析得出結論:中國房地產企業的多元化經營程度與企業績效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房地產企業規模與企業績效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而房地產企業的第一大股東性質與其企業績效之間并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 本文的研究結論顯示,中國房地產企業進行多元化經營可能會損害企業績效,因此我們建議,為避免造成主業不強輔業還拖后腿的尷尬局面,中國房地產企業應盡量進行歸核化發展,集中主要資源發展房地產開發業務,在壯大主業的基礎上,視自身實力與機遇選擇房地產相關業務,如物業管理等,進行擴張。 參考文獻: [1]黃海波.中國房地產類上市公司多元化與企業績效的實證分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 [2]王兵.房地產企業多元化經營績效實證研究——以房地產上市公司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9. [3]劉力.多元化經營及其對企業價值的影響[J].經濟科學,1997,(3). [4]趙素姣,方培基.上市公司多元化與市場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5,(22).[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