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我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內被接受,作為貿易結算手段并在一定程度上執行支付手段和價值儲藏手段的過程。近十年來,人民幣有向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流通的趨勢,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已經被廣泛接受。人民幣國際化在給我國帶來收益的同時隱藏著不確定性,可能影響到我國經濟的穩定,而如何在資本項目尚未完全放開的前提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本文討論了在資本項目外匯管理維持現狀條件下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通過對廠商選擇結算貨幣的分析可看出,簽訂貨幣互換協議等方式是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捷徑。
關鍵詞:資本項目;管制;人民幣國際化
中圖分類號:F8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0)10-0040-04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10.08
一、人民幣國際化概述
(一)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現狀
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對外貿易規模的擴大,人民幣開始在我國周邊地區大量流通,甚至在部分國家人民幣已被作為儲備貨幣的一部分,人民幣國際化的趨勢愈發明顯。中央銀行也適時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自2008年12月以來,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香港、韓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白俄羅斯、阿根廷等6個國家和地區的貨幣當局簽署了總額達6500億元人民幣的貨幣互換協議;2010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又與冰島簽署了5億美元(35億元人民幣)的貨幣互換協議①。另外,2008年12月24日,外匯局和中國人民銀行啟動了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工作,對廣東省和長江三角洲地區與港澳地區、廣西和云南與東盟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2009年5月,試點地區擴大至上海、廣州、深圳、珠海和東莞等市,2010年又擴大到江蘇、山東等20個省市。此舉將使人民幣用于國際貿易結算,走出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人民幣國際化已經從理論探討發展到實際操作階段。
(二)人民國際化對于我國的利與弊
人民幣被其他經濟體接受,成為國際化貨幣對我國而言有諸多好處:一是提高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作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朝著更加有利于我國經濟發展的方向改革,增強我國在世界經濟、政治上的地位和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與話語權;二是人民幣國際化可以使我國獲取鑄幣稅收益;三是有利于我國打造國際金融中心,爭取金融資源與大宗商品的定價權;四是有利于我國金融機構、企業乃至整個經濟體規避匯率風險,解決債務與收益貨幣不匹配的問題;五是有利于適度降低外匯儲備規模,減少巨額外匯儲備對貨幣政策的制約,并降低儲備自身的風險[1]。但從近年來歐元的發展之路也可看出,人民幣真正實現國際化也會帶來一定的風險,其要求我國市場管理機構要有更強的風險管理能力和更加開放的市場:一是陷入所謂“特里芬兩難”。這是指一國貨幣受到世界信任,在國際計價、交易和價值儲藏中廣泛使用,將會引起對該貨幣的需求大幅增加,進而導致貨幣升值和貿易逆差。當逆差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引起其他國家對該國貨幣的信任危機,進而削弱了其作為國際貨幣的基礎。二是人民幣國際化將不利于我國經濟的穩定性,使金融市場和宏觀經濟變得更加容易波動甚至動蕩,這將明顯增加宏觀調控難度。三是中國在本幣國際化之后理應承擔起平抑世界經濟波動的責任,對外供應人民幣的責任最終將使中國貿易收支狀況趨于惡化,容易出現國際收支失衡。四是如果人民幣幣值不穩定可能遭受國際化逆轉風險,即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出現反復甚至出現被其他國際貨幣替代的風險。
二、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研究現狀
在20世紀80年代末就有國內學者開始了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的研究,但主要的研究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早期理論界對于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的研究,基本等同于對人民幣如何實現自由兌換的研究。
更多的學者提出了人民幣國際化的路線圖。這些研究的成果基本一致,即人民幣首先在大陸及港澳臺實現自由流通,隨后在周邊區域,繼而在全世界實現流通,這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實際上,如前所述,人民幣在周邊地區已實現了某種程度的流通。按照此種思路,21世紀初有學者開始將人民幣的區域化作為實現國際化的一個發展階段并進行了討論,隨后則進一步提出了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階段和戰略構想[2]。潘理權分析了目前制約人民幣國際化的基本因素,認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重點應在于實現人民幣的區域國際化[3]。李翀(2002)分析了人民幣在周邊國家流通的現狀及人民幣區域化的收益和成本,提出推進人民幣區域化具體的方式[4]。李曉等(2006)則在分析了人民幣亞洲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之后,提出了人民幣亞洲化的策略和路徑選擇[5]。李富有(2004)從亞洲貨幣合作的角度建議在次區域內先實行平行主導貨幣區域化,并在次區域統一貨幣的基礎上實行貨幣聯盟,最終實現亞洲統一貨幣[6]。
而從英鎊、美元等貨幣國際化的過程來看,一種貨幣要實現國際化,首先區域化并不是必由之路。即使要在某區域內實現區域化也是相當困難,如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就在推進日元的亞洲化,但因為各種因素的阻力至今也沒有實現,可見某種貨幣國際化與其區域化并沒有直接的前后聯系。
三、廠商對結算貨幣的選擇及貨幣互換協議
從我國面臨的國際環境和我國現實國情出發,人民幣國際化將是一個市場因素和政策因素相互交織,共同推進的過程。如2008年后,中國人民銀行開展的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工作。但從目前的情況看,由于各方對結算試點工作了解不足,加之該項試點開展的時間不長,推進情況落后于預期。而與他國簽訂貨幣互換協議可以使人民幣國際化迅速擴展的捷徑。只要簽訂協議的國家和地區是選擇合適的,此舉將會迅速擴大人民幣在國際貨幣支付體系中的份額。
貨幣互換(又稱貨幣掉期)是指作為貨幣不同的債務資金之間的調換,其目的在于降低籌資成本及防止匯率變動風險造成的損失。我國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的目的是兩國(兩地)通過本幣互換可相互提供短期流動性支持,為本國商業銀行在對方分支機構提供融資便利,并可促進雙邊貿易發展,促進地區金融穩定。
兩個國家簽訂貨幣互換協議的核心問題是貿易結算中貨幣的選擇問題。根據Rao以及Magee(1980)提出的計價貨幣選擇模型①,當兩個國家是互為貿易伙伴的情況時選擇何種貨幣為計價或結算貨幣,一般取決于一國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本國貨幣通貨膨脹率、外匯市場深化程度等因素。Obstfeld和Rogoff在其專著《新興經濟體的宏觀經濟政策》(1995)中,建立了一個基于微觀經濟基礎的貨幣選擇模型,認為貨幣政策的傳遞、匯率制度的選擇要依賴于微觀經濟體在對外貿易中結算貨幣的選擇,而計算貨幣的選擇取決于以下的五個共識:一是一國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越大,在國際貿易中以該國貨幣結算的比例就越大;在結算貨幣選擇方面,出口商的談判能力比進口商大。二是預期通脹率和名義通脹率都會影響結算貨幣的選擇。貿易方更愿以通脹率和通脹波動率相對低的國家的貨幣結算。出口方(進口方)更愿以預期升值(貶值)波動大(小的)貨幣計價結算。三是本幣外匯市場深化程度高且國內銀行體系發達的國家更愿意在貿易中以本幣結算。四是如果目標市場需求降低,出口商愿意以進口方貨幣結算。五是參與經濟聯盟包括一些貨幣聯盟的國家更愿意以聯盟的貨幣結算。
假定A、B兩國的各自的貨幣為a、b,對雙方貨幣的需求曲線如圖1所示:
若第三方貨幣為c,根據以上共識,可以設定以下的線性模型:
S是指對貨幣的需求;H、P、V分別指本國、貿易對方、第三方(如美元);X為進出口規模;Y為名義通脹率;Z為廣義貨幣M2。
此模型的含義是,貿易雙方對結算貨幣的選擇取決于雙方的貿易規模、通脹率以及通貨規模。同時,貿易雙方還可能選擇第三方貨幣進行結算。該模型說明貿易雙方在計價貨幣上的選擇實際上是廠商(微觀基礎)的選擇,而廠商對某種貨幣的選擇又是基于其預期利潤最大化的選擇。
本文以Giovannini(1988)及其追隨者對于貨幣選擇的研究為基礎[7],說明模型中的一個變量e(名義匯率)是如何影響到廠商對結算貨幣的選擇的。假設廠商的收益函數是D(p,q);成本函數是C(p,q),其中p為銷售價格;q為銷售量。考慮到出口產品的匯率主要與價格有關,為簡化問題,在以下的討論中只考慮價格變量p。設本國貨幣和外方貨幣的利潤函數分別是:
其中,PP以本國貨幣結算的名義價格;e是名義匯率。顯然,廠商選擇使用何種貨幣,取決于兩者利潤的比較(設為U),對上述方程(2)相減取期望得到:
根據Bacchetta和Van Wincoop(2002)的研究,在存在第三方貨幣的情況下,結算貨幣的選擇不僅依賴于利潤曲線的形狀,還取決于兩種貨幣的穩定程度。如果兩者的貨幣相對于第三方貨幣都不夠穩定,廠商將會選擇第三方貨幣為結算貨幣[8]。
假設第三方貨幣為o,eo為第三方貨幣的相對于本國貨幣的匯率,po為第三方貨幣結算的價格,則使用第三方貨幣結算的利潤為:
而不會選擇貿易對方貨幣。
根據以上結論,本文選擇了某化工企業向韓國出口的產品PDCB(對二氯苯)的相關數據為依據,做出該產品出口的利潤曲線(見圖2)。根據(5)式,貿易雙方都會選擇美元或人民幣為結算貨幣,而不是韓幣。因為人民幣在國際貿易體系中的份額十分有限,美元成為了貿易對方的唯一選擇。如果我國能與韓方簽訂相關的貨幣互換協議,設法提高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份額,增大人民幣兌換的便利程度,外方選擇人民幣的基礎還是存在的,這就需要我國政策的推動了。
四、資本項目管理維持現狀條件下的人民幣國際化
(一)目前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障礙
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障礙在于人民幣不能在資本項目下自由融資。當境外企業和銀行用人民幣進行結算后,產生的差額無論是作為企業的存款還是作為儲備貨幣,都必須在中國開設人民幣賬戶進行投資,這就要求我國進行資本賬戶的開放和可兌換。為配合跨境貿易結算試點工作,中國人民銀行2010年推出了新政策,規定在20個省市試點地區,經中國人民銀行備案后,銀行和企業可開展與跨境貿易和融資相關的跨境人民幣擔保業務、境外項目的人民幣融資試點、跨境直接投資項目的人民幣結算服務試點。但這僅限于與貿易有關的融資,并沒有改變資本項目下人民幣不能自由流通的情況。
(二)資本項目管理維持現狀情況下人民幣國際化路徑
事實上,沒有一個國家宣布完全實行了資本項目可兌換,即使發達國家也設有專門的限制條款。在人民幣資本項目不可自由兌換的條件下,中國可以用三種渠道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首先,通過貨幣互換計劃或者共同基金的形式,在亞洲地區乃至更大范圍內使用人民幣,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其次,充分利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在香港建立人民幣跨境交易和資金回流離岸中心;第三,在國際貿易中使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將是在人民幣資本項目不能自由兌換下的一種大量使用人民幣的變通方式。
(三)人民幣國際化實施步驟的建議
1.從雙邊和多邊開始逐步擴大。可以有選擇地簽署雙邊或多邊貿易結算和投資協議。允許以本幣進行結算和開立信用證等;允許以本幣到對方進行債券、股票和直接投資;允許以本幣進行資金的借貸。各自的企業擁有對方貨幣就可以到對方進行各種形式的投資。由于是本幣資金,而且都是由于貿易產生的,其規模促使不會很大,對國內資本市場不會產生風險。
2.選擇參與地區組織和機構(如東盟和上合組織)同等條件開放。在雙邊開放成熟的情況下,也可以選擇參與區域性組織,在區域內進行同等條件和約束要求的主權貨幣結算和投資??山⒁粋€由參與國共同以儲備貨幣出資的協調或清償的機構,以解決貨幣結算和投資中可能出現的貨幣問題,使資本賬戶的開放或可兌換可以擴展到區域內,而且沒有風險。
3.以簽署協議為前提條件,選擇開放國家。對于我國而言,資本賬戶的開放不是為了開放而開放,而是為了我國的經濟發展。我國可以與某些國家簽署協議,給予其政府低利息貸款或經濟援助乃至債務減免,條件是允許以人民幣投資,資金援助或貸款是人民幣。同時,由企業出面談股份、股權等,生產產品可以出口至我國,把目前的進出口貿易轉變為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
4.對于金融大國和儲備貨幣國家,在特定項目上對等或交換條件開放。對于主要發達國家,對方不主動提出開放要求,我國也不必要主動對其開放。如果對方提出要求,我國需要區分不同情況進行決定是采取對等開放還是交換條件開放。如美國提出到中國證券投資,包括股票和債券市場進行投資,我國可以要求同等的以人民幣到美國的證券市場進行投資。如果美國要求開放保險和銀行金融機構的控股和參股比例,我國可以要求美國接受中國企業和商業銀行的人民幣信用證、保函、對外擔保等,允許在美國境內開立人民幣賬戶并進行貿易結算等等。
5.選擇合適項目逐步突破。目前,按照IMF的分類,資本項目或賬戶有七大類四十三項;如果按照實際情況和細分,資本賬戶的項目可以有70~80項。這些項目中,有很多我國已經完全實行了可兌換,但也有很多不可兌換。本文認為,應首先從人民幣項下的信用證、保函和對外擔保以及相應的賬戶管理開始放開,因為我國企業和商業銀行這三類的進出口信用是最多的。也可以從允許境外機構在境內發行人民幣股票、債券并以人民幣出境為突破,逐步推進雙邊、多邊和區域性資本賬戶開放或資本項目可兌換[9]。
五、結論
人民幣國際化可通過簽訂貨幣互換協議、跨國貿易結算以及在境外設立離岸結算中心的方法來實現,其中與主要貿易伙伴簽訂互換協議是迅速擴大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結算貨幣中比重的有效方法。由于簽訂協議的地區經濟規模遠小于我國,上述協議不會影響到我國的金融市場穩定性。在維持現有資本項目管理模式的前提下,通過循序漸進的方法擴大人民幣國際化水平,以減少我國對外貿易中受到的匯率波動等因素的沖擊。
參考文獻:
[1]吳念魯,楊海平.論人民幣可兌換與國際化[J].當代銀行家,2009(5).
[2]姜波克.人民幣自由兌換論[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1994.
[3]潘理權.國際貨幣體系改革與人民幣國際化[J].華東經濟管理,2000(4).
[4]李翀.論人民幣的區域化[J].河北學刊,2002(22):9.
[5]李曉,丁一兵.亞洲的超越(構建東亞區域貨幣體系與人民幣亞洲化)[J].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
[6]李富有.區域貨幣合作:理論、實踐與亞洲的選擇[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
[7]Hiroyuki Oi, Akira Otani.The Choice of Invoice Currency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mplications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Yen[J].monerary and economic study,2004(3).
[8]Bacchetta, Philippe, Eric van Wincoop.Theory of the Currency Denomin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J].NBER Working Pape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02.
[9]陳炳才.人民幣國際化:主權貨幣結算和資本項目可兌換同時進行[J].武漢金融,20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