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演藝界,“影二代”雖不少,但像陳強、陳佩斯父子,葛存壯、葛優父子等傳為佳話者自然也不多。不過像著名表演藝術家喬奇和孫景路夫婦,以及他們的女兒徐東丁和女婿崔杰,“一家子”兩代人都從事于中國的影視事業,更可謂“鳳毛麟角”。
盡管我與喬奇老師曾結為“忘年交”,對崔杰也是一直予以關注,但這次為寫他們“一家子”,還是想找崔杰要點“新料”,可他謝絕道:“多寫寫我們團里人,我現在做服務工作,就免了吧。”當然,我沒有放過他。對于過世的丈人丈母,作為前輩又是藝術家,崔杰都沒法繞過,“真快啊,老爺子一走轉眼已經三年了;而我丈母娘離開已21年了!”崔杰感慨萬千。我隨同他的思緒共同回到那已遠去的年代……
喬奇:百面大師和配角之王
喬奇一生參演過90部話劇和30余部影視片,在舞臺和銀幕上塑造了上百個各具形態的藝術形象,有“百面大師”之稱;他在電影中多扮演配角,卻都形神俱備,故又有“配角之王”之譽。
喬奇,原名徐家駒,1921年生于上海。這年冬天,歐陽予倩、應云衛、汪優游、徐半梅等在上海成立戲劇協社,次年,在美國學習戲劇的洪深回到上海,也加入該劇社。所以喬奇稱自己與話劇“與生俱來”。
“我最早接觸的是電影。讀小學時,經常跟母親到大戲院看最后一輪便宜電影,看得多了,就對演出產生了興趣。”喬奇曾告訴我說,他讀小學時就做過臨時演員。抗戰爆發后,更是積極參加抗戰演劇活動。第一次演的話劇是陳荒煤的《黎明》。高中時參加舞蹈劇《罌粟花》演出時,他被教務主任許幸之看中,邀請參演莫里哀的喜劇《裝腔作勢》。不久,許幸之又讓他在《阿Q正傳》里演“紅鼻子老拱”,在《原野》里演“焦大星”。1938年,他成了職業演員。
1942年,黃佐臨導演《大馬戲團》,當時有“話劇皇帝”之稱的石揮飾演慕容天錫。一天,石揮演完日場后突然病倒在臺上,這可急壞了大家,因為夜場還有演出。當時喬奇在戲里飾演配角“達子”,劇團臨時決定讓他替代。原來喬奇天天與石揮同臺演出,演出同時把石揮的臺詞也背了下來,這時,他不過21歲。后來,石揮在自己的《談藝錄》中說:“11月17日夜場由喬奇兄代,急人之急,終身難忘。”
此后,喬奇的表演越趨成熟,在顧仲彝、黃佐臨、費穆三位導演根據秦瘦鷗小說改編的《秋海棠》中出演主角。再以后,又參加了費穆、黃佐臨、吳仞之、朱端鈞四人導演的話劇《日出》。當演《梅花夢》時,喬奇演一個癱瘓的老人,一個詞都沒有,用眼神用身體語言來表達意思。所以黃佐臨稱贊說:“喬奇在臺上不開口也演戲。”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喬奇已被公認為上海話劇界的頭牌。不論是《浮生六記》中的沈三白、《中鋒在黎明前死去》中的中鋒別里特蘭,還是《無事生非》中的唐·彼得羅親王,都演得栩栩如生。特別是1985年,他在黃佐臨導演的《家》中飾演的高老太爺,把一個封建老頑固演活了,演絕了。在日本演出歷時一月,掌聲不衰。
有50余年舞臺生涯的喬奇,他的表演馳譽海內外,拍電影其實是他的副業,可它的影響卻超過了他的話劇。他拍有電影《有一家人家》《自由天地》《蝶戀花》《中華兒女》《平鷹墳》《苦惱人的笑》《珊瑚島上的死光》《子夜》《風浪》《地獄天堂》《月隨人歸》等。1995年他被授予“第五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榮譽獎”。
孫景路:“活翠喜”和“丈母娘”
1923年,在喬奇出生兩年后,孫肇新誕生于北京。她從小愛好文藝,盧溝橋事變后,隨家人遷往武漢,參加了抗敵救亡劇團。這時唐槐秋率領的中國旅行劇團也來到武漢,他們對孫肇新聲情并茂的表演稱贊不已,極力動員她加盟,還鄭重地為她起了一個藝名“孫景路”。
1939年,孫景路隨“中旅”漂泊到香港,拍攝了她的第一部影片《孤島天堂》。次年,回上海參加電影《西施》的拍攝。之后主演了話劇《阿Q正傳》《原野》《大雷雨》《北京人》等數十部話劇,并首創在《日出》中同時扮演女主角交際花陳白露和配角翠喜。她以精湛的演技,出神入化地演活了那個出身卑賤、命運悲慘的下等妓女,為她贏得了“活翠喜”的雅號。
1942年,喬奇和孫景路在金星影業公司參加了電影《紅淚影》的拍攝,兩人出演一對父女,這是他們藝術合作的開端。1947年后,孫景路在香港與嚴俊、劉瓊、李麗華、陳娟娟、夏夢、韓非等合作主演了《莫忘今宵》《玉人何處》《風雪夜歸人》《再相逢》《國魂》《舂雷》《小二黑結婚》等十幾部電影,特別在《小二黑結婚》中,她一反常態,扮演了“跳大神”的巫婆三仙姑,生動傳神,令人叫絕。不久,喬奇也來到香港,與秦怡一起主演電影《海茫茫》,隨后又在影片《國魂》中與孫景路再度合作,扮演老丞相江萬里。在這些影片里孫景路雍容華貴,儀態萬方,令港島觀眾流連忘返,極力追捧,一躍晉升為一線明星。
新中國誕生后,孫景路回到上海,揭開了其演藝事業的新篇章。自1950年代起,她接連飾演了《山間鈴響馬幫來》《水鄉的春天》《長虹號起義》《喬老爺上轎》《魔術師的奇遇》等影片。
1953年,喬奇與孫景路結為伉儷,牽紅線的是著名演員陶金的夫人章曼萍。兩人的婚事辦得十分簡樸。在黃佐臨的主婚下,婚宴是在食堂里舉行的。新婚一星期后,喬奇就去松江慰問部隊演出了,而孫景路則馬上趕赴云南拍攝《山間鈴響馬幫來》,一別竟是11個月。用喬奇的話,他們的蜜月是在“鴻雁傳書”中度過的。
在家中,兩位藝術家一有機會就會切磋技藝。不過他們是聚少離多。粉碎“四人幫”后,迎來孫景路演藝生涯的第二個春天。孫景路的戲一個接一個,先后在電影《兒子、孫子和種子》《他倆和她倆》《見面禮》《海之戀》《苦果》《望穿秋水》及電視劇《喜上眉梢》等中飾演各種角色。她在《喜盈門》中飾演“強英媽”,雖是個配角,卻把個“丈母娘”演得活靈活現。“丈母娘”一時成了她的外號。
有意思的是,這對感情篤真的夫妻,曾在電影《愛情啊,你姓什么》和獲得金鷹獎的電視劇《六歲大壽》中飾演過相親相愛的老夫妻。
1989年1月2日,一生共拍攝了42部影片、演出過44部話劇的孫景路因腎衰竭而不幸辭世,享年66歲。喬奇從悲痛中掙扎過來。
之后18年,喬奇一直未再娶。生前記者曾為此問過他,他說,“做人講人德,演戲講藝德,是你孫老師的一生準則。她的音容笑貌,我終生揮之不去;她對于我,誰也替代不了。”
獨生女與“上門女婿”
喬奇和孫景路只有一個女兒徐東丁。1977年裝甲兵宣傳團來滬招生,徐東丁陪伴師傅的女兒走進了考場。戲劇性的結果出現了:報考的未能錄取,倒把陪考的錄用了。
徐東丁后來調到了前線話劇團。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徐東丁被電影廠借去拍攝《藍色檔案》,飾演地下工作者“于儉”,后來又在《滴水觀音》中飾演角色。1984年,徐東丁轉業回到上影廠,后成為副導演。她拍過的電影有:《地獄天堂》《小白象》《靈魂出竅》《十兄弟》等。
徐東丁在前線話劇團遇到了她的另一半,他就是崔杰。
崔杰笑著告訴我,他是北京人,他家有兄弟四個,而徐家只有“東東”(徐東丁)一個女兒,所以,他當“上門女婿”來上海了。
崔杰的第一部電影是八一廠的《風雨下鐘山》,接著是《絞索下的交易》。他在一部話劇中成功地飾演了國民黨特務頭子“戴笠”,其后一發不可收,在《刺殺汪精衛》等影視劇中一連演了9個版本的“戴笠”,戲稱為“戴笠專業戶”。他說,后來還“正兒八經”演過兩個“袁世凱”。上海人對他和何麟同演的早期作品《何須再回首》至今記憶猶新,在該電視劇中,崔杰扮演樊老大,將一個人性復蘇、良知回萌、走向新岸的特殊人物演得活靈活現。
他的影視作品還有:《愛的漩渦》《男人的肩膀》《生死之間》《女兒紅》《挑戰》《我很丑,但我很溫柔》《三毛從軍記》《奧菲斯小姐》《少年雷鋒》《安居樂業》《奇人奇案》《追殺袁世凱》《危情血案》《悲情年代》《開天辟地》《江淮大盜》《故事2000》《七十六號魔窟》《血祭中華》《灑向人間都是愛》《戴笠之死》《咸豐王朝》等。他演的反面角色多于正面角色。由此,他總是拿這個開玩笑:“其實我長得挺正的,導演可能眼神不太好,老讓我演反派。”
有人說,大上海海納百川,同時它就是能“同化”人。北方純爺們早已被公認為上海“新好男人”。1990年代,是他拍戲的黃金時代,但只要在上海,家務事全給包了。有回我去喬家,崔杰正在給地板打蠟,他說,說實話,我一年在上海最多一兩個月,老婆又管女兒,又照顧父母,大老爺們難得回家,還不多干些,否則怎么對得起人家!
徐東丁出生名門,一直低調,從不張揚。特別是當媽媽孫景路過世后,她挑起了主持家庭的重擔,但對崔杰全力支持,理解信任,從無怨言。而崔杰也坦言:“我和老婆的關系就是馬克思和燕妮。”
崔杰曾主持過電視臺的“響檔”《相約星期六》,他幽默、親和,獲得了與另位當家女主持倪玲一樣的贊譽。受網友的青睞,崔杰曾走進東方網嘉賓聊天室,與網友無主題暢談海聊:
網友小崔問:大崔,你在主持節目或在演戲時,總是有漂亮女性相伴,請問崔夫人吃醋嗎?
崔杰答:我們全家都是干影視的,我太太是副導演,她太知道演員逢場作戲了,所以她不吃醋。
網友xy9100問:你希望自己的孩子進演藝圈嗎?
崔杰答:作為一個父親,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給我的孩子一個好身體。至于將來干什么,進不進演藝圈,我無所謂。
網友火山口問:您的太太看您主持的《相約星期六》嗎?她給你的主持提意見嗎?
崔杰答:她有時也看,經常提醒我要精神一點,親和力更強一點,我認為很對,我欣然接受。
薪火相傳,甘為人梯樂服務
2005年,崔杰被提為上影集團演員劇團團長。“‘真誠’、‘認真’是我做人的兩大準則。”崔杰說,“盡管我沒本事,但既然把我推上來了,我就要努力去干好它。”自從當上了“團座”,他拍戲大大減少,且更多地想到了他的“兄弟姐妹”。他說,這是前輩藝術家榜樣的力量。老丈人喬奇生前提攜后輩表現出的那種無私和熱情始終鞭策著他。
1985年上海人藝復排《家》時,奚美娟在劇中演“婉兒”,雖然與喬奇演的“高老太爺”沒有太多對手戲,但是排練時,喬奇同樣對她非常關注。奚美娟說,喬老師對人的幫助,是細水長流的那種。后來每回碰到喬老師,他總能講出她最近拍的影視和新演的話劇,有時還作出評價。
喬奇和焦晃之間亦師亦友的情誼沒有中斷過。當年焦晃進入上海戲劇學院讀書的時候,曾和喬奇所在的進修班一起上大課。喬奇所在的班里都是很有表演經驗的前輩,他們排練話劇的時候,焦晃那一整班就給他們跑龍套。但在焦晃大二的時候,排演話劇《無事生非》片段,剛好和喬奇演的是同一個角色。喬奇毫無一點架子,把他的經驗全部傳授給焦晃。焦晃視喬奇為老師,畢業之后,常口稱去“蹭飯”往喬奇家跑,向前輩學藝。
崔杰說,德藝雙馨,應該薪火相傳,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團長,他理當更多地做好服務工作。崔杰告訴我,演員劇團現有60多人,不是人人都有戲拍。不像原來,上影廠的戲,一定用上影廠的演員。如今挑演員由投資方說了算,而財大氣粗的老板眼睛只盯著那些大牌一線明星。“其實他們不知道,我們劇團的演員拍出來不一定比那些明星差!我把劇團演員都當兄弟姐妹的,我只能干著急。”所以,竭力向導演和制片人推薦演員和新人成了他重要的工作。
當我問道,近年來有些什么作品奉獻給觀眾時,崔杰笑了,“真的不多,且都是配角。”在電視劇《兒女冤家》里他與凱麗合作,演了位老師;在《生死臥底》里,與潘虹一起,演大陸的“毒梟”;最近央視播放的《茶館》里飾演“劉麻子”。接下來,上影廠有一部關于籃球的電影,他將做青年演員王曉明的父親,姚明、王治郅等也將參演。
崔杰說:“喬奇老爺子說過,‘我們的職業,一生就是交給觀眾。’作為一個電影演員,現在演戲的機會不多,所以每當一個戲來臨時,我都會像珍惜自己的生命那樣去珍惜。真的,我還渴望能再給觀眾留下幾個像樣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