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基于收入-消費理論和協整理論構建了湖南農村居民收入和消費長期均衡關系的模型,得到了以下結論:湖南農村居民收入與消費之間存在棘輪效應;當期農村居民純收入是影響湖南農村居民當期消費的最重要因素;滯后1、2期的消費行為對本期的消費行為具有正負調整作用;湖南農村居民的消費率的下降趨勢在短期內不易改變。
[關鍵詞] 農村居民收入消費協整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者對我國農村居民收入與消費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現代計量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已被廣泛運用。但是較多地偏重于全國范圍的總體研究,研究重點是努力尋求一種能夠解釋中國農村居民收入與消費關系的長期均衡模型,以某一特定區域農村居民的收入—消費理論為基礎的計量分析偏少。本文運用現代計量經濟學的協整理論與方法,對湖南省農村居民的純收入與生活消費支出進行協整檢驗,構建收入-消費模型進行實證研究,通過實證數據分析農民收入增長對消費增長的促進作用,為啟動湖南農村市場,拉動農村經濟提供理論依據。
一、數據的收集
用表示第t期的農村居民人均消費, 表示第t期的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本文選取了從1980年至2008年湖南省農村居民的生活消費支出與純收入作為樣本數據,所有數據來自湖南省統計局1981年~2009年的湖南統計年鑒,所有結果均由Eviews5.0軟件計算得到。
二、模型的構建與分析
1.相關性分析
經過計算得到湖南省農村居民人均消費和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的相關系數r=0.99419,說明湖南農村居民的消費與收入之間的相關程度極為顯著,具有高度相關性,因此分析湖南農村居民的生活消費支出與純收入之間的關系是有意義的。
2.單整檢驗
單整的單位根檢驗有兩種方法:單整的DF檢驗和單整的ADF檢驗,在此采用運用最廣泛的ADF檢驗來考察所選時序數據的平穩性。本文運用Eviews5.0得出的ADF值與給定顯著水平下的臨界值相比較而得出結論。分析結果見下表。
檢驗結果表明:和其一階差分序列均不是平穩序列。進行二階差分后,其ADF值小于5%的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這說明原始數據二階差分后是平穩的時間序列數據,即:收入和消費這兩個變量是二階單整,記為:,它們的單整階數相同,則這兩個變量可能是協整的。
3.協整分析
(1)模型構建
相對收入假說認為人們的消費支出不僅受當期自身收入的影響,而且受周圍人們消費行為以及收入與消費相互關系的影響。另一方面,消費還具有慣性,人們某一時期的消費不僅受當前收入的影響,而且受過去時期收入和消費的影響。結合以上對湖南省農村居民收入與消費時間序列數據的檢驗與分析,建立如下消費-收入的二階自回歸模型:
(1)
(1)式中為常數項, 分別是的系數, 是殘差。
用OLS方法估如下方程:
=37.50084+0.6793+0.509091-0.306821 (2)
(2.148736)(7.401698)(2.819549)(-2.696832)
=0.997839DW =1.658476F =3539.257
回歸結果可以看出,模型不存在自相關,且F值非常大,通過了方程的顯著性檢驗。括號里的數字表示t統計值,t統計值的絕對值都大于2,表明各項變量的顯著性也很高。同時,該模型的調整擬合優度 =0.997839,很接近于1,可見模型在很高的程度上解釋了收入與消費的關系。模型的殘差沒有隨著自變量的增大其分散程度也增大,可判定不存在異方差。同時,通過判定系數檢驗法,將模型中的解釋變量逐個排除,排除后的擬合度與包含被排除解釋變量時的擬合度明顯的差異,說明不存在多重共線性。
(2)平穩性檢驗
主要是檢驗協整回歸方程的殘差項是否存在單位根,如果這兩個序列是協整的,殘差將是平穩的。對進行單位根檢驗,不含時間趨勢,由AIC準則確定滯后階數,得到ADF檢驗值(-4.179545)小于1%的臨界值(-2.656915),因此可以確定 為平穩序列,即~I(0)。可以得出湖南農村居民的消費與收入是協整的,二者之間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
三、結論
通過以上的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1.湖南省農村居民的收入與消費之間存在不可逆的棘輪效應
由于人的消費習慣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調整,而難于向下調整。消費者易于隨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費,但不易于收入降低而減少消費,以致產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費函數。這種特點杜森貝里稱為消費的棘輪效應。模型(2)的分析已經表明,湖南農村居民消費函數的截距為37.50084,數值較大,消費的棘輪效應明顯。
2.當期農村居民純收入是影響湖南省農村居民當期消費的最重要因素
本研究構建的消費—收入模型(2)已經表明,當期收入對當期消費具有正相關的關系,隨著當期收入的增加,當期消費也隨之增加。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湖南省農村居民當期收入每變動1%,當期生活消費支出就會同向變動67.93%,當期收入對當期消費的影響程度較大。因此,要想刺激農村居民消費,拉動內需,就必須建立一套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的長效機制來保證居民收入持續穩定的增加,以刺激消費,推動經濟的持續、健康增長。
3.湖南省農村居民滯后1、2期的消費行為對本期的消費行為具有正負調整作用
在模型(2)里,滯后一期消費的系數為0.509091,滯后兩期消費的系數為-0.306821,一個為正一個為負。從調整作用的方向看,滯后1期的消費對本期消費有正向作用,也即上期消費習慣形成之后對本期有不可逆性;而滯后2期的消費對本期的消費有負向作用。這種現象稱之為消費行為的理性回歸。滯后1、2期消費行為對本期消費行為所產生的正、負效應,說明湖南省農村居民的消費行為既有感性的成分,又有理性的回歸。
4.湖南省農村居民的消費率的下降趨勢在短期內不易改變
總體來看居民的收入與消費在1996年以前增長比較緩慢,兩者的增長趨勢也比較緊密,而從1996年開始,收入的增長勢頭超過了消費的增長勢頭,兩者之間的差距有所增加,而且還有逐漸拉大的趨勢,從1996年開始居民消費率在逐漸下降。原因可能在于,醫療費用的上漲、農村醫療保險制度與養老制度的缺失、高等教育收費制的壓力等消費環境的變化,導致湖南省農村居民的邊際消費函數中的參數(如邊際消費傾向)發生變化,并且由于這些原因在短期內是不容易改觀的,最終使消費率在短期內仍將呈現持續下降趨勢。
參考文獻:
[1]David Romer,Advanced Macroeconomic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Press, 2004
[2]張曉峒:計量經濟學軟件EViews使用指南[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
[3]楊軍:居民收入與消費均衡關系的協整分析.統計與決策,2008(20)
[4]孟祥財 葉阿忠:對我國居民消費和收入的協整及誤差修正分析.經濟前沿,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