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金融市場的日益完善,套期保值在企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企業規避風險、從事經營業務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從套期保值會計準則出發,對套期保值進行了簡要介紹,闡述了套期保值的會計處理對企業的影響,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措施。
[關鍵詞] 套期保值 會計處理 影響 建議
一、我國新會計準則下對套期保值(hedging)的相關規定
1.套期保值的概念
根據新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第二條中對套期保值的規定;“套期保值是指企業為規避外匯風險、利率風險、商品價格風險、股票價格風險、信用風險等,指定一項或一項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預期抵消被套期項目全部或部分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
2.套期保值的分類
根據第三條的規定,套期保值分為公允價值套期、現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經營凈投資套期。
(1)公允價值套期,是指對已確認資產或負債、尚未確認的確定承諾,或該資產或負債、尚未確認的確定承諾中可辨認部分的公允價值變動風險進行的套期。該類價值變動源于某類特定風險,且將影響企業的損益。
(2)現金流量套期,是指對現金流量變動風險進行的套期。該類現金流量變動源于與已確認資產或負債、很可能發生的預期交易有關的某類特定風險,且將影響企業的損益。
(3)境外經營凈投資套期,是指對境外經營凈投資外匯風險進行的套期。境外經營凈投資,是指企業在境外經營凈資產中的權益份額。
二、套期保值的會計處理對企業的影響
新會計準則已經對套期保值的確認、計量、記錄和適用條件進行了明確規范,但是由于套期保值業務的復雜性和金融市場的不完善,使得企業在運用套期保值時可能存在一些風險。因此,套期保值的會計處理勢必對企業造成一定的影響。
1.對企業會計報表的沖擊
新會計準則中套期保值的規定,對于金融企業來講沖擊最大的主要就是對其財務報表數據的影響。一方面是要將金融衍生工具表外業務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方式表內體現,改變原來按照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量的方式,由此以來,金融衍生工具公允價值的不確定性將嚴重影響企業利潤;另一方面,由于衍生工具的表外業務表內核算,企業不得不改變對金融風險的管理政策,為避免報表數據的較大波動,企業不僅要考慮現金流的因素,還要考慮衍生工具對報表的沖擊,尤其是公允價值有效套期保值變動形成的利得和損失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在當期的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反應出來,將企業可能面臨的風險直接暴露在報表上。
2.為企業操縱利潤提供了較大空間
新會計準則在對企業進行套期保值處理時提供了較大的靈活性,在多個過程中要求企業管理者的判斷,因此對于直接影響當期損益的套期會計處理時企業有操作利潤的可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新準則中規定:“在套期確認時企業應對套期關系要有正式的指定并準備了關于套期關系、風險管理目標和套期策略的正式書面文件。該文件至少載明了套期工具、被套期項目、被套期風險的性質以及套期有效性評價方法等內容”。但是,準則中的套期條件并沒有明確規定套期確認的時間界限,這樣以來,企業管理層為了遞延套期工具中的利得和損失,可以通過設計符合套期條件的虛擬預期交易進行盈余管理,從而操縱利潤。
其次,新準則中規定要求套期始終是有效的,在中間過程中不能出現無效的情況,就是指企業對套期關系有明確指定,高度有效而且能持續對有效性進行評價,并確保在指定的報表期間內高度有效、預期現金流量很可能發生并最終影響企業損益。由此以來,套期關系的認定也成為管理層的選擇問題,管理層對套期關系的認定則決定于其對套期的策略,不同的企業對風險的識別以及對有效性的判定和對風險的管理方式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企業符合套期保值條件的有時也被認定為投機,這種準則上的缺陷使得企業在進行套期保值會計處理時有較大的自主性和操作的余地。
3.為企業稅務籌劃提供了一定的可能
根據期匯合同簽訂時間的不同,外幣套期保值可分為外幣預定套期保值和外幣交易套期保值,由于此兩種套期的會計處理和對當期損益的影響不同,企業可以通過商品交易發生時間的不同進行納稅的統籌。首先是外幣交易套期保值,這種外幣套期要求商品的交易和套期的業務必須同時進行,要把交易額按照當日的匯率確認銷售收入,并將期匯套期保值中的應付期匯合同額與應收期匯合同額的差額計入遞延升水或遞延貼水賬戶,將獲得收益或損失計入升水費用或貼水費用。其次是外幣預定套期保值,這種外幣套期雖然簽訂了商品的交易合同,但并沒有真正發生交易,因此只確認期匯合同的折算差額,將其計入遞延升水或者遞延貼水賬戶。上述兩種外幣套期保值的不同的會計處理方式無疑給企業的納稅籌劃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三、建議措施
針對上述新準則下套期保值給企業帶來的影響,企業和政府部門都應做出相應調整。
首先,一方面企業應制定專門用于套期保值的風險管理制度,這些制度應與企業的管理水平、風險承受能力和企業業務性質相適應,在進行新套期業務前,企業可以通過風險管理程序對其中包含的風險進行評估和識別,以減輕市場價值變動對企業帶來的風險;另一方面企業應嚴格套期保值與套期的界限,制定專門的部門負責對套期進行管理,包括風險評估和管理工作;此外,企業應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訓,掌握衍生金額工具盒套期保值會計處理方法,提高職業判斷水平。
其次,政府方面應進一步完善套期保值會計準則,針對準則中缺乏明確性和細則的問題,通過補充明確套期關系確認和變更的細則以及增加套期保值信息披露的方式監督企業操縱利潤和會計處理的隨意性行為;另一方面政府應加強對企業套期保值會計處理的審計監督,明確企業管理層的相關責任,對違規操縱利潤的行為嚴厲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促使企業真實反映各項套期保值業務。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J].2006.
[2]黃祖平 唐 洋:對套期保值會計準則中會計處理的探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9(1).
[3]黃玉芳 謝重新:新準則下套期保值會計淺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6)
[4]任政權 楊成文:新準則下有關套期保值的會計處理[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