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項目的策劃與控制決定了項目的成敗,因此,我們應按“倒逼機制”,倒回到原點,從源頭抓起,重新審視項目管理的策劃與控制問題。本文針對項目策劃與控制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 項目管理 策劃 控制
一、以“以市場為導向、產品為龍頭、效益為中心”來開展項目設計
項目的終極目的是提供產品或服務以獲取盈利。產品或服務附著于市場,得到市場認可的產品才能實現企業盈利。例如,寶鋼在湛江鋼鐵項目前期策劃中,就是從市場及產品定位入手,圍繞效益能否實現,研究產品大綱和工藝路線,其實際就是從用戶、從市場開始的倒逼思路,即產品大綱確定后,生產工藝來滿足產品要求,裝備來滿足工藝要求,單體設備來滿足成套要求,采用先進成熟的工藝和裝備,不僅追求某一工序的高效,并考慮了整個系統的優化。遵循這一原則,統一了參與策劃和編制者的思路,提出了被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專家評審認為能夠“體現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循環利用好、環境友好型、國際競爭力強的21世紀國際先進水平鋼鐵廠的要求”的項目總體工藝方案。
二、從接管項目運營的經營者角度考慮項目的競爭力
項目是否成功,要看項目整個生命周期的競爭力,即必須重視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產品售價和原材料價格是當期市場決定,工藝路線和裝備水平基本是在項目設計階段確定的,經營者在運營期對成本可調幅度非常有限,這就是前述成本基本是設計方案決定的原因之所在。為此,項目經理和參與項目的設計人員應轉換角色,按照價值工程的理念認真對功能進行分析,保留必要功能,盡量避免功能不足或功能過剩,抓住主要矛盾,著力減少那些不必要的、次要的功能成本,找到運行費用和投資費用的適宜結合點。如一些國外銅廠整體配置不一定很高,但在關鍵部位卻有較高的以實現必要功能的相應配置。
目前許多銅廠的產線折舊已提得所剩無幾、市場處于微利,在經營者能夠降低費用的途徑已非常有限的情況下,新的投入更應嚴格控制投資成本,以保證項目的競爭力。
三、將項目的運營目標和建設目標在項目建設時就加以落實
為保證項目建成后的競爭力即最終目標的實現,須有相應的責任保證體系。寶鋼集團在項目管理上,正在探索以下發目標任務書來替代以前的項目立項批復,即將項目從建設開始至項目建成投產正常運行應達到的目標下發給項目業主單位及責任人,再由項目業主層層分解到全過程的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
競爭力是目標任務書的主線,在建設期其關注點主要為產品方案、投資、工程的自主集成與創新,在運營期主要為成本指標(固定費用、主要消耗、成材率)、過程控制指標(技術先進、穩態生產、質量保證)、能源環保指標(社會責任、節能降耗)。實現以上這些目標,是項目單位建設項目的前提和責任,在項目建設期就開始分解項目的目標任務,形成不僅是建設系統,而且還涉及項目運營全系統責任體系,有利于項目終極目標的實現。
四、強化項目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對設計的指導作用。
在過去的市場快速增長期,技術經濟分析實際主要是被作為項目立項時內部收益率是否可行的“調節工具”,即設計單位的實際設計過程是:工藝及工程方案、工程投資估算等設計工作基本完成后,再做技術經濟分析。由于價格變化往往對項目的效益最為敏感,因此,當內部收益率不理想時,常常是調節產品售價或原材料價格來改善收益率。而現在過剩的市場狀況、特別是近年來一些項目建設前所測算的效益與投產后實績效益的背離,給了技術經濟分析回歸于指導設計的機會。產品能否被市場接受,或者說能否將處于市場環境的售價和原料購價按市場需求先框定后基本不再做大的調正,再參考行業內實績較好的同類項目的消耗水平,以此計算項目處于盈虧平筑最或業主可以接受的收益率時的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并用此來指導項目的固定資產投資和裝備配置水平(消耗水平)。
即建議探討通過技術經濟指標的匡算和價值功能的分析以及與工程設計的結合,找到適宜的投資“限額”設計標準,以指導工程設計。
五、從全系統的優化和整個公司最佳化成本來考慮單體項目的方案合理性
應樹立先系統、后項目的思路。只有系統合理了,才能避免盡管每個單體項目“合理”,但系統不盡合理而導致成本增加的現象。例如在湛江鋼鐵項目核準階段的工藝方案中,二條熱連軋軋機是按最終可能實現的產能進行規劃的,即2050熱軋按550萬噸、1780熱軋按430萬噸。在與設計院的交流以及國內專家評審會上,有專家認為將此產量作為設計產能過高,但業主認為,寶銅分公司的運行實績說明此產能通過努力以后是可以穩定實現的,如果在
規劃和設計階段不按最終穩定生產的產能進行規劃,與之相關的前后工序和公輔配套以及物流和總圖等整個系統就難以實現最佳化配置,會造成以后面多加水、水多加面、增加系統改造投資、物流及運行成本。通過解釋,此思路得到了認同。
六、加大項目的自主技術集成范圍是降低投資的重要手段
市場的國際化和我國裝備制造業制造水平的提升,使項目業主以合理的價格采購單體設備和配套件有了更多的選擇。但要大幅度降低投資,擴大項目的自主技術集成范圍、由自己承擔主要系統的工藝及設備總集成是最為重要的途徑;例如,寶鋼經過三十年的建設、生產和技術改造,積累了國內最好的鋼鐵技術和高檔產品制造工藝技術,也對現有裝備存在的不足和優化改造方向有了基于實踐的認識,這一切是設備供應商所不掌握的,是寶鋼寶貴的know how,也為寶鋼自主技術集成甚至成套技術裝備開發夯實了基礎。象寶銅這樣能夠十分了解和明確自己功能需求的企業,如果在項目建設中能建立好的責任體系、將任務交于勇于承擔責任的項目經理,一定能夠在不斷擴大項目自主集成和國產化的范圍、大幅度降低項目投資的同時,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七、細化項目建設地設計標準與設計規范
研究國家相關政策,可避免方向性錯誤帶來的投資浪費,同時,也可享受相關的優惠政策。例如,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與和諧發展,是鋼鐵行業后續發展中必須關注的問題,因此,我們在項目規劃和設計時,就必須遵守準入的相關規定并關注與外部環境的協同和體現前瞻性,以避免出現如寧波鋼廠已建焦爐不得不搬遷所帶來的投資成本、運行費用增加等系列問題。
嚴峻的市場環境給了我們挑戰,也給了我們改善工作思路和方法的機會,以市場為導向、效益為中心、“倒逼機制”為手段,在工作中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一定能逼出項目從策劃開始的競爭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