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剖析了我國會計行業職業道德缺失的原因,提出了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會計職業道德 缺失原因 有效途徑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我國將在更大范圍內和更深程度上參與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進程,隨之而來的是經濟發展環境、經濟運行規則、企業運行機制以及政府管理方式的深刻變化,作為記錄經濟活動工具之一的會計面臨了更加復雜的形勢和更加繁重的任務。但是,在會計領域中,制假造假者,也越來越多,已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大公害。會計核算水平很低,會計信息質量不高,導致會計工作秩序混亂,使國家、企業事業單位、投資者、債權人,蒙受巨大經濟損失。正確認識和分析現階段我國會計職業道德的現狀,按照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具體要求和會計工作發展需要,建立健全會計職業道德規范體系,廣泛開展會計職業道德宣傳教育。全面提高會計職業素質和職業質量,已成為當務之急。
一、我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缺失的原因
1.屈從領導的壓力,被動做假。
這主要是受單位負責人的不良道德影響。在目前的經濟社會中,會計人員與單位負責人在地位上屬從屬關系。這種從屬性又與所在單位的文化層次,以及其單位負責人的道德水準密切相關。一些單位負責人為了達到一些經濟利益,向會計人員施壓,致使會計人員違背現有會計法規,在會計工作中弄虛作假。
2.政府管理部門觀念和管理上存在錯位和缺位。
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出政績,搞花架子,盲目地下達經濟增長指標,或者國有企業扭虧任務,或其他任務,逼著企業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而不得不編造虛假的會計報表。
3.會計人員缺乏職業道德,法律意識不強。
有些會計人員因為道德素質比較低,對法的意識比較淡薄,為了謀取個人的經濟利益,從而做出了一些觸犯法律的事情。有的會計人員缺乏鉆研業務、精益求精的精神,業務知識貧乏或老化,專業技術水平低,無法按照新規定開展工作,同時,他們不學法、不懂法,對會計準則、會計制度也知之甚少。他們既談不上遵紀守法,更不能依法辦事。
4.法律監督機制不完備,會計規范體系不完善。
在日常工作中,有時出現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造成企業法律意識淡薄,削弱企業自我約束能力。目前會計監督、財政監督、審計監督、稅務監督等監督標準又不統一,各部門在管理上各自為政,在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種監督不能有機結合,不能從整體上有效發揮監督作用。內部審計作為國家監督體系的組成部分之一,一些單位領導迫于各種壓力,不得不設立內部審計部門。而這種內部審計機構往往不能被企業真正所接納,基本上起不到監督的作用。
二、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
1.做好遵守會計職業道德的宣傳教育工作正確理解會計職業道德是遵守會計職業道德的前提。而要做到正確理解,就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和單位持之以恒地做好會計職業道德的學習和宣傳教育工作。宣傳教育的對象不能只局限于會計人員,更重要的是加強對與單位會計行為有關的相關部門和人員特別是企業領導班子和高級管理人員、主要經營和管理人員的宣傳教育。
2.通過自身修養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是單位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主要承擔者和執行者。因此,單位的會計人員應準確認識單位會計工作的性質,認識到良好的職業道德是從事會計工作的基本素質,牢固樹立遵守職業道德的信念,敢于堅持原則,勇于拒絕執行不符合會計政策的行為。
3.積極培育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外部環境通過對國內外諸多會計舞弊案件的根源的剖析,大家已經逐漸認識到,會計職業道德缺失問題的產生很多是外部環境的影響。會計造假的根源和動機更多地來源于單位的決策層和高級管理層。所以,建立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必須努力改善會計執業外部環境,減少外部不良環境對會計職業道德的影響。
(1)建立健全國家法律法規體系。加大會計舞弊懲處力度。市場經濟是一種法制經濟。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必須依靠國家的法律來規范和維護。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步伐。我國也在不斷建立和完善會計法律法規體系。2000年對《會計法》進行的第三次修訂,進一步加大了單位負責人對會計工作的責任。《會計法》規定單位負責人應當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單位負責人必須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在法律責任的規定中,也明確對各單位會計工作中的違法行為,除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外,還要追究單位負責人的責任。會計法律法規對于維護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防范和糾正會計舞弊行為發揮了積極作用。
(2)積極發揮國家相關部門的管理和監督作用。我國《會計法》規定,國家財政部門主管全國的財務會計工作。因此,國家各級財政部門應進一步做好會計工作的組織領導工作。積極做好會計職業道德的宣傳、培訓和工作監督。加大對違反會計職業道德行為的檢查查處力度,及時糾正和查處對遵守職業道德的會計人員進行打擊報復的行為,依法保護會計人員的正當權益。
同時,國家稅務部門要積極做好稅法宣傳、稽查工作,國家審計監察部門也要加大對國有資產的審計檢查工作力度,國家證券監管部門要進一步做好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工作,嚴厲打擊通過會計舞弊行為偷逃稅款、造成國有資產流失、侵犯投資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對相關責任人要堅決懲處,讓更多的后來人徹底打消會計舞弊的僥幸心理。
(3)積極發揮社會中介機構的審計鑒證作用。隨著我國經濟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會計制度已經逐步與國際接軌。我國審計、評估等社會中介機構,與國際知名會計師事務所相比,我國注冊會計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執業能力良莠不齊,審計鑒證水平還不高,迫于生存和競爭的壓力,審計的獨立性還難以保證,與單位串通舞弊的現象屢見不鮮。因此,國家相關部門需要進一步加強對社會中介機構和注冊會計師隊伍的監管,更好地發揮社會中介機構的社會監督職能,以此促進單位和會計人員遵守會計職業道德,提高單位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4)建立更為科學、有效的績效評價體系。追求投資回報最大化是企業所有股東的一致目標。因此,追求企業利潤指標最大化也往往成為股東對企業經營班子提出的最重要的任務。作為企業負責人,需要努力完成公司或董事會確定的經營業績。因此,要杜絕會計舞弊行為.就必須從源頭上杜絕產生會計舞弊行為的動機。
作為投資者,包括國有資產監管部門、股東會或董事會等,必須改變單純考核企業利潤的做法,建立一套更為科學、有效的績效評價體系,重視考察企業的價值和長期贏利能力,并且通過不斷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加大業績考核事后審計力度等,進一步約束和減少企業領導人違反會計職業道德的動機。
(5)發揮會計管理組織的作用,建立會計人員權益保障機制。作為一名會計人員,他必須接受企業負責人的領導,迫于就業等諸多方面的壓力,其保護自身權益的能力非常有限。很多時候不得不屈從于企業負責人的意圖,不能堅持會計職業道德。因此,必須更好地解決會計人員的后顧之憂。建立一套真正起作用的會計人員權益保障機制,在認真執行《會計法》等法律法規對會計人員進行保護的基礎上,還要讓國家相關部門和會計行業協會等組織更多地承擔起應有的責任,真正充當會計人員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的保護神。
4.認真做好單位內部的會計環境建設嚴謹有序的單位內部會計環境,是促進和保證單位遵守會計職業道德的基礎。
單位內部會計環境建設的有效途徑有:
(1)積極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單位有較好的內部審計制度并且得到很好地貫徹,可以為會計人員遵守會計職業道德提供有益的內部保障。
(2)建立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避免和消除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形成各相關部門和人員的相互制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和幫助會計人員按照會計制度處理會計行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內部環境。
(3)做好單位會計從業人員的組織管理工作。加強對會計工作的組織領導是促進單位遵守會計職業道德的有效途徑。嚴格按照《會計法》的要求設置會計機構,配備會計人員。對會計人員進行教育和培訓。通過專業培訓將大大提高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技能。
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己成為做好會計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要通過努力,一定會把我國的會計事業建設的更好。
參考文獻:
[1]《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專題講座》
[2]《會計基礎工作規范》
[3]許秀敏:《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廈門大學出版社
[4]丁俊超:《淺析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弊根及出路》,江門財會.200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