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無形資產準則的實施對上市公司基于研發費用的盈余管理行為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本文以研發支出極為突出的軟件業上市公司為例,探討了新無形資產準則對企業盈余管理的影響,并進行典型案例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新無形資產準則雖然改變了企業基于研發和無形資產的盈余管理方式,但總體而言,縮小了盈余管理的空間。
[關鍵詞]新無形資產準則 盈余管理無形資產 研發支出
一、問題的提出
2007年1月1日起新企業會計準則在上市公司中率先實施,其中《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第一次將研究與開發費用區別開來,對于研究費用采取費用化的方法,而對開發費用,采用一定條件下的資本化模式。不僅規范了無形資產的定義,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對研發費用和后續計量的處理。
新準則的出臺在一定程度上無疑可以緩解高新技術產業通過削減或延后研發支出進行盈余管理的問題,使得企業高層更可能從企業現在和長遠發展的戰略角度對研發投資進行決策。但有條件的資本化模式本身具有的靈活性又可能導致企業的管理層有機會通過選擇資本化或者費用化來對進行盈余管理。本文擬以研發支出極為突出的軟件業為例,通過理論和案例分析兩方面,對企業利用研發支出進行盈余管理的問題進行探討。其目的是分析:新無形資產準則已經實施三年多了,它對我國軟件上市公司利用無形資產準則進行的盈余管理行為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新無形資產準則的實施是否約束了軟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
二、新無形資產準則對軟件業盈余管理行為的影響分析
1.軟件企業產品生產特點
軟件業是集開發、科研于一體的創新型行業,對于中國的軟件而言,從制造走向創造的關鍵在于國際化觀念、一流的技術和軟件人才培養等方面,而引進人才和創造國際化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因此,軟件企業需要加大對研發階段的人力、物力投入,研發成了軟件企業業的生命線,是企業能否長久經營下去的關鍵。
與其他行業相比,軟件業研發具有持續時間長、投資金額多、贏利風險大的特點,但一旦研發成功,就能帶來大量的收入。對應的是,與普通商品相比,計算機軟件產品具有開發成本高,人力資源成本高,而占普通商品成本主要部分的材料成本低,這與傳統行業產品在成本費用結構上有很大不同(洪葒、葉珂瑾,2008)。與此同時,相對其巨大的開發設計成本,其復制成本則極為低廉。對于軟件開發商來說,軟件一旦完成并有其市場,便可以通過批量復制,批量生產出計算機軟件產品。正因為如此,加強軟件業的研發成本管理就尤為重要。
2.新無形資產準則對軟件業盈余管理行為的影響分析
(1)新無形資產準則對高科技盈余管理的遏制作用
研發支出和研發活動無疑是能夠帶來未來收益的投資活動。只是,研發投資的產出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即使有獲利的話,也往往需要很久以后才會實現。隨著科技進步,技術創新和研發步伐不斷加快,新產品壽命周期具有越來越短的趨勢,這導致研發收益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強(朱朝暉,2005)。因此,出于謹慎性考慮,我國2001年企業會計準則要求將研發費用全部費用化。但顯而易見的是,這樣的處理方式不符合收益性和資本性支出的劃分原則,容易在在開發期間高估費用,低估資產和利潤。
而報表外部使用者習慣于關注個別的財務數據,如利潤率、資產負債率等來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和財務狀況的。因此,將研發支出作為費用全部計入當期損益,顯然會極大地低估研發期間的利潤和資產,如果企業此時盈余狀況不理想或者因為其他原因需要提高企業盈余,就往往會采用延后或者削減研發支出的方式來進行盈余管理,從而影響了企業未來的發展。
2007年實施的新企業會計準則,將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的支出區分為研究階段支出與開發階段支出,并對開發階段的支出有條件的資本化。這樣的處理方式,減輕了管理者在開發階段的利潤指標壓力,極大地縮小了絕大部分公司通過消減和延后研發支出以實現所需要盈余的動機,企業跟可以從自我發展的需要來做出研發投資的決策,這對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未來的發展是極其有利的。
(2)新無形資產準則帶來了高科技企業盈余管理的新空間
新無形資產準則可以促進高科技企業基于自身發展的戰略需要進行研發投資,極大地減少了它們通過消減和延后研發投入的方式進行盈余管理的動機。但另一方面,新準則對研發支出的部分資本化的操作帶來了新的盈余管理的空間。
首先,新無形資產準則需要企業判斷研發項目是處于研究階段還是開發階段;即使是對于能確認處于開發階段的開發支出,如何確認符合資本化的條件?對于當年你資本化的開發支出,以后期間是否資本化?所有這些,均需要相關人員的職業判斷,帶有很大的主觀性。
當符合條件的開發支出資本化形成無形資產后,新準則規定,企業可以選擇能反映與該項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來攤銷無形資產,公司可以通過調節攤銷方法或攤銷年限來操縱利潤;而對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則進行資產減值測試。這意味著企業可以通過操縱無形資產使用壽命是否有限來控制無形資產開始攤銷的時間以及攤銷期限,而無形資產減值計提同樣給予了企業應盈余管理的空間。
應該說,新無形資產準則對不同企業進行盈余管理的影響方面是相似的,但是,軟件企業業由于其研發行為的更多更重要性,新無形資產準則對軟件企業盈余管理影響可能更大。
三、新無形資產準則下軟件業盈余管理影響的個案研究
1.研發支出的描述統計
為具體分析新無形資產準則實施對軟件企業基于研發支出的盈余管理行為,本文選擇了一個比較詳細披露相應支出的軟件上市公司(以下簡稱A公司)進行案例研究。
表1為2007-2009年該公司的研發支出情況。2007、2008年公司報表披露區分研究和開發階段,2009年統一到研發支出反映,體現出一定的盈余管理過程。
表1 2007年—2009年研發支出 單位:元
項 目2007年2008年2009年
研究階段開發階段研究階段開發階段研發支出
當期增加12,546,574.756,071,473.1537,422,089.314,823,460.946,425,913.63
當期資本化2,139,583.103,417,797.042,780,889.09
當期費用化12,546,574.7537,422,089.31176,868.68460,413.41
待資本化(期末余額)3,931,890.055,160,685.278,345,296.40
由于研發支出的費用化部分與舊準則處理方式是相同的,所以,我們更多地關注資本化的研發支出。表2反映了新準則實施三年來該公司總體研發支出和資本化的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重。
表22007年-2009年研發強度 單位:元
營業收入總研發支出當期資本化總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當期資本化部分占營業收入比重
2007年764,166,876.7018618047.92,139,583.102.44%0.28%
2008年863,444,713.9042245549.653,417,797.044.89%0.40%
2009年944,891,191.426,425,913.632,780,889.090.68%0.29%
根據中國科技統計網的最新數據,高科技產業研發強度明顯高于大中型工業企業平均水平,2008年我國高技術產業平均RD強度(RD經費與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來表示)為1.18%,比當年大中型工業企業的RD強度高0.34個百分點,其中航空航天制造業的RD強度最高,2008年達到4.47%;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和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的RD強度超過高技術產業的平均水平,分別達到1.47%和1.24%(中國科技統計網,http://www.sts.org.cn/);顯然,軟件業也是高科技產業中的研發大軍,A企業三年平均研發強度(2.67%)遠遠超過了高科技產業的平均水平。
相比于其他行業的企業而言,軟件業的開發強度相對較大,其研發產品或技術在某種程度上關系著企業的領域獨占性和未來的發展前景。上表中當期資本化的無形資產占營業收入的比重,說明企業對研發十分重視且卓有成效。從側面反映出新準則規范研發支出的優勢,使得企業研發范圍和資本化更加透明化,降低了盈余管理的空間,防止企業有意削減資本,增加費用。
2.新準則下盈余管理的空間和方式分析
新準則實施后,A公司非常完整地披露了研發支出中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資本化、費用化金額,在此部分呈現出相對透明的態勢,使報表使用者看到A公司當年投入研發的金額、經過自主研發成為無形資產的技術、在研發過程中費用化計入損益的金額,還有更具預見性的在將來很有可能資本化的開發支出期末余額。和舊準則規定的研發支出全部計入當期損益相比,企業再也不需要通過不利于發展的遞延和削減研發支出的方式來減少費用,新準則更有利于研發過程的透明化和資本化時間的預測,更有利于展現出企業的發展潛力和長遠收益,更有利于減少了企業盈余管理的空間。
但是相對地,同樣衍生出一些如上文所述的新的盈余管理方式:(1)無形資產在研發過程中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時間段的確定,即資本化的時機。A公司可以通過延后開發支出的資本化,在資產總額不變的前提下,延后了無形資產的折舊損失,增加利潤總額;(2)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界定和區分,即理應費用化的量。A公司在2007年和2008年非常明確的區分了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但是2009年卻直接顯示了開發的項目名稱,預示著其已意識到在這兩個階段的判定中可以進行適當的盈余管理;(3)當年開發支出金額中后期真正資本化的金額界定,即待資本化部分的歸集。A公司的開發支出余額每年遞增,但只是累積值的增加,2008年資本化的3,417,797.04元有可能是2007年待資本化的3,931,890.05元中的一部分資本化,也有可能是2008年新投入的42,245,550.25元中的一部分資本化,還有可能是兩者中的一部分同時資本化所得,而2009年資本化的2,780,889.09元到底來自哪些年度投入的金額資本化就更加難以猜測了。
四、研究結論
新無形資產準則頒布實施給有研發項目和有相關計劃的企業帶來了沖擊。相比于舊準則,新準則增加的和開發支出相關的條款,尤為引人注意。本文對于開發強度比較高、受無形資產影響較大的軟件上市公司在無形資產方面的盈余管理進行了理論性的研究。
研究發現,新準則增加了“開發支出”項目,使得軟件上市公司進行研發時可以有條件地擬資本化一部分金額計入資產,提前增加了總資產,降低了原先全部計入當期損益的費用化金額,提高了利潤,極大地縮小了絕大部分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間。新準則對促進企業進行研發和擴大研發規模有很大的積極作用,雖然從表面上看增加了一些盈余管理的方式,但是在縮小盈余管理空間的基礎上進行的,進一步加強了會計準則體系建設的嚴密性和科學性。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企業會計準則[M] 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2006
[2] 陸建橋:中國虧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1999,(9)
[3] 干勝道等。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實證研究[J].財經論叢,2006,(11)
[4] 寧亞平:盈余管理的定義及其意義研究[J].會計研究,2004,(9)
[5] 沈烈 張西萍:新會計準則與盈余管理[J].會計研究,2007,(2)
[6] 王亞平等.中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頻率與幅度[J].經濟研究,2005,(12)
[7]付小平:《盈余管理實證研究辦法綜述》,《審計與經濟研究》,2003.5
[8]王婷等:《農業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實證研究》,《財會通訊》,2009,(5)
[9]萬邁:《研發支出財務報表附注披露問題研究》,《財會月刊》,2009,(13)
[10] 張瑩 夏菁 胡中原:《無形資產研發費用會計處理新探》,《財會月刊》,2009,(19)
[11]王學軍:《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中研發費用的八大構成要素》,《財會月刊》,2009,(4)
[12]朱朝暉:《信息不對稱與研發活動的披露》,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年第9期,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