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老工業基地遼寧,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同樣困擾著中小企業和相關部門。本文把遼寧省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問題作為研究對象,并以此為出發點,結合遼寧省中小企業的現狀,分別從政府、銀行和企業自身角度系統地分析了遼寧省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的原因,并且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闡述了遼寧省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的解決途徑。
[關鍵詞]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現狀
一、遼寧省中小企業的現狀
2009年遼寧省共有中小企業180.3萬戶(包含個體工商戶),從業人員1121.57萬人,全省中小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5069億元,增長25.8%;全省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7907億元,占全省GDP的57%,增長20.9%,增幅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實現出口交貨值918億元,增長10.3%,增幅比上年下降22.02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913億元,增長22.6%,增幅比上年下降6.9個百分點;上交稅金1002億元,增長22%,增幅比上年下降6.7個百分點。
最新調查表明,隨著我省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擴張能力明顯增強。近幾年來,我省民營企業在裝備制造、原材料工業、高新技術產業中的比重也逐步增大,裝備制造業已經成為我省民營經濟的第一大產業,并成為我省裝備制造業、原材料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遼寧省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上存在的問題
1.投資管理缺乏科學性。一是盲目投資、決策失誤而導致的投資風險。我國很多中小型企業都存在這種情況。片面追求“熱門”產業,有些企業甚至片面認為國家調控什么就應該上什么,肯定能賺錢。
二是對項目建設和經營過程中將要發生的現金流量缺乏可靠的預測,倉促上馬。一旦國家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收緊銀行信貸,使得建設資金不能如期到位,企業就面臨進退兩難的境地,甚至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三是企業最高管理層風險意識弱。風險意識的強弱直接影響到企業投資風險管理的控制,管理風險意識弱的企業根本不進行投資風險控制。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這無疑是企業的致命弱點。投資風險管理是一項比較復雜的管理,要求財務人員具備高等數學知識、統計知識以及一定的分析、處理數據的能力,現在中小企業財務人員的素質距此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2. 融資困難且周轉資金不足。由于遼寧省中小企業資產規模普遍較小,大多不具備直接上市融資的資格,民間融資又受到許多限制,這就使得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非常單一。調查顯示,有90%的企業在回答“當貴企業遇到資金困難”時選擇了“向銀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貸款”。 公司債券和外部股權融資等直接融資占不到 1%。此外,參與調查的中小企業在資金來源和構成上,仍以選擇銀行貸款為主,貸款渠道單一,抵押貸款仍為主要方式。
3.應收賬款回收困難。遼寧省中小企業GDP連續幾年兩位數增長,銷售收入連年增長但是并沒有帶來利潤的持續增長,一些企業虧損,主要是由于應收賬款居高不下占用資金較大造成的。中小企業由于要占領市場,一些企業發貨不付款,形成大量的應收賬款。應收賬款清欠難,直接影響了中小企業資金短缺,導致資金鏈斷裂,無法持續經營,直接影響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一是應收賬款占用流動資金數額過大,加劇了企業周轉資金不足的困難。
二是企業管理不到位,有些應收賬款清欠不及時,不發詢證函,導致欠賬企業賴賬不還,時間長了,形成呆死賬。
三是中小企業因為規模小,沒有對客戶的信用情況進行系統調查和分析,很難建立一套科學的賒銷政策,而在沒有科學的賒銷政策的情況下,要么影響企業的產品銷售,要么造成大量的應收賬款難以收回、不能兌現,從而形成了大量的呆賬、壞賬,造成企業的資金周轉不靈。
三、解決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的對策
1.科學合理的進行投資決策。中小企業在進行投資時,以財務部門提供的真實的各項財務指標做依據,對產品的先進性,市場生產力,市場競爭力等幾個方面正確的進行科學預測和決策。在投資方式上應以中、短期投資為主,采用多元化投資,合理分散投資風險。在投資方向上應以對內投資為基礎,主要是對新產品試制的投資、技術設備更新改造的投資、人力資源的投資等。目前應加強人力資源的投資,擁有一定的高素質管理人才及技術型人才,是企業制勝的法寶。同時,政府應為創業初期的中小企業提供較為完善的市場調研及行業前景分析,大力改善投資環境,以減少投資的盲目性。
2. 建立專門對中小企業貸款的金融中介機構。一是加強政府應財政資金,提高中小企業政策性銀行融資能力。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體系以中小企業政策性銀行為核心是從實際出發的一種現實選擇。二是政府應多開展與銀企對接活動,幫助中小企業爭取信貸支持。遼寧省中小企業應多采取“多家銀行對一個市、一家銀行對多個市”等靈活多樣的對接方式,通過與國家開發銀行共同組建的省中小企業融資平臺,征集、考查和篩選貸款項目,對成熟項目進行重點服務,使企業盡快獲得貸款。同時,應積極推動和支持境外銀行在我省開展中小企業貸款業務,開拓了中小企業國際融資渠道。三是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檔案。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檔案,全面、客觀地記錄中小企業基本信息和經營活動,以此來反映企業的信用狀況,達到銀企信息對稱。四是財政政策與金融政策相結合。財政政策僅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一個方面,政府還應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將財政政策與金融政策有機的結合,積極搭建銀行、擔保機構和中小企業的貸款融資平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這將是遼寧省完善中小企業融資制度、推薦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一項核心內容。
3.建立應收賬款控制機制。一是應收賬款賒銷額度控制。應收賬款賒銷額度是企業允許客戶的最大限額,企業應將每月末應收賬款余額控制在全年主營業務收入的2%以內。二是應建立銷售收款責任制,調用銷售人員的積極性,要制定銷售與收款同步發展的管理措施,確保銷售款的及時回收,杜絕銷售人員只管簽訂合同而不管實際收款的情況,這是防范應收賬款風險的有效措施。三是建立完備的銷售管理體系。缺乏管理的銷售特別是賒銷就是一個“沒有收錢方案的送錢計劃”。因此,中小企業需要建立一個完備的銷售管理體系。特別是要建立完備的“賒銷管理系統”,降低應收賬款的風險。四是應收賬款跟蹤控制。回收應收賬款責任應落實到個人,及時跟蹤客戶的經營動態,防止因客戶經營不善造成損失的現象發生。根據客戶的財務狀況,正確估計應收賬款的壞賬風險,選擇恰當的壞賬會計政策。從財務實踐看,選擇賬齡分析法計提壞賬準備較為穩妥可行。
參考文獻:
[1] 沈杰 梅遜林:中小企業管理概論.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8
[2] 俞建國:中國中小企業融資.中國計劃出版社.2008 年 (6)
[3] 唐紅珍: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及其改進方法.企業經濟,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