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分析了規則導向的會計準則、原則導向的會計準則、目標導向的會計準則制訂模式的定義、特征,據此來探討目標導向的會計準則制定模式在我國的適用性如何進行了探討分析,建議我國進一步修訂和完善會計準則。
[關鍵詞] 規則導向 原則導向 目標導向
一、目標導向的會計準則制訂模式的研究背景
1.規則導向的會計準則。規則導向會計準則指的是一種以制定具體的各種會計事項的處理方法及規則為導向,各種會計業務都有明確的規定,制定的內容比較具體的會計準則。
從規則導向的會計準則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這種形式的會計準則是一種理想化的形式,它所具有的特征是:一是操作性強,各項規定都比較詳細具體,使經濟事項的實質內容不能得到充分的反應;二是范圍廣,它把很多例外事例都包含在內并說明了執行的指南,會導致會計處理的根本的不一致性;三是概念性模糊,針對如果解決會計報告等問題沒有提供必要的工具,概念內在不一致;四是職業判斷空間小,由于準則的過度詳細,使得公司和會計師忽視了專業判斷,而過分關注細節。
2.原則導向的會計準則。原則導向會計準則指的是以制定的原則為導向,制定的比較抽象大概,只有原則性規定,在輔以其他一些會計制度。
與規則導向的會計準則相比,原則導向具有廣泛的實用性,它的特征:一是抽象性高,制定出基本原則,例外事例較少,沒有繁雜的規則;二是實質性強,原則為導向的會計準則下的財務報告反映出了經濟交易的實質;三是職業判斷的空間增大,強調了相關人員運用合適的、與準則的內涵和目標相一致的職業判斷來處理交易,但是由于判斷差異性的存在,造成了會計信息的差異和濫用職業判斷等問題;四是剩余制定權相對過高,管理人員所擁有的剩余制定權較多,使這種模式的監督成本與討價還價的成本較高。
美國會計行業因為發生安然事件,使得對會計準則制訂模式的研究受到會計、財務團體、政府法規制訂委員會和會計教育者等社會各界的關注,他們試圖深入探討更加完善的,符合會計目標的準則,以為投資者或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為有效的會計信息。會計準則制訂模式問題研究的有用性和重要性在于他具有減少會計和審計人員非道道行為的傾向性,及會計信息的虛假性,但是原有的規則導向的會計準則和以原則為導向的會計準則在現實應用中呈現出了不同程度的困境。最近,會計研究者已經注意到會計準則制訂模式的重要性。
二、目標導向的會計準則制定模式的概述
1.目標導向的會計準則定義。2003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在《按照2002年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108(d)條款要求對美國報告系統中采用基于原則的會計體系進行研究的報告》中首次提出了目標導向的會計準則制訂模式,這種以目標為導向的會計準則制訂模式整合了以規則為導向的會計準則模式和以原則為導向的會計準則模式,闡述了它們的不足之處,并尋找出了兩者的最優結合點。
2.目標導向的會計準則的特征。目標導向的會計準則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目標性,目標導向的會計準則清楚地表述了準則的目標;二是整體性,以會計概念框架為邏輯起點,進行改進和發展,根據會計準則的整體目標,而制定每一項準則,從而構建了一個統一的整體;三是真實性,以提高會計信息決策的有用性為目標的會計準則,求管理當局承擔在公司財務報告中準確報告交易或事項經濟實質的責任,更能夠反映出經濟交易的真實性;四是較少例外,指出了準則的范圍,強調實用性;五是可比性強,為職業判斷提供了相關的指南,說明了適用于哪些交易,減少了相關人員的主觀性及盲目性;六是操作性強,提供了適合的細節;七是責任性強,明確了財務報告的準確性和責任性,強調管理者和審計人員的責任,以保證財務報告把握準則的目標。
三、目標導向的會計準則制訂模式的適用性
1.目標導向的會計準則制訂模式需與國際接軌。近年來,會計丑聞被不斷曝光,美國安然公司、世界通信,我國的銀廣夏、藍田股份等公司的惡性事件,嚴重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學者們對如何恢復公眾投資者的信心進行了廣泛的討論與研究,目標導向的會計準則制訂模式的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依靠目標導向會計準則的約束和規范人們的行為是十分重要的。隨著
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迅速發展,尤其是在我國進入WTO后,產品市場、勞務市場等逐步開放,這就要求我國會計的發,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搭建與國際會計制定接軌的橋梁。因此說,我國會計準則的制訂模式走國際化的道路是十分必要的。
2.目標導向的會計準則制定模式適用于我國基本國情。自1997年,到現在為止我國已經頒布了38項會計準則,從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及發展模式來看,主要以規則為導向,這是根據我國社會主義初期的市場經濟的狀況而制定的。但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變革,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財務概念框架,明確我國的會計目標,以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對1992年企業會計準則作根本性改造)為核心,在其指導思想下制定以目標為導向的會計準則,有利于建立起我國的現代會計準則體系,推動我國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3.目標導向的會計準則制定模式有利于會計人員的職業素質的提高。目前,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中小私企,普遍存在著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質較低的情況,對會計法律法規、會計專業業務能力差,職業判斷能力不高,因此采用原則導向的會計準則制定模式會給管理者或會計人員造成一定的困難。因此,從長遠來看,我國也應盡快制定一套高質量的財務概念框架,確立自己的會計準則制定模式,引導會計人員的實際操作能力,提高他們的職業道德,規范他們的職業行為,加強綱領性“原則”的地位和作用。
總結:根據目標導向的會計準則制訂模式的適用性,建議進一步完善我國會計準則制定的程序,采用目標為導向的會計準則制定模式,增加會計準則制定人員的代表性,提高會計準則制定程序的允當性。以目標為導向制定我國會計準則;進一步修訂我國的會計準則,按照目標導向的國際準則要求修訂我國會計準則。加強會計準則理論研究。建議會計學會、會計期刊、會計專業院系等會計組織加強對會計準則研究的組織和宣傳,對我國會計準則制定中的一些重點和難點問題展開深入研究,為完善我國會計準則提供理論支持。
參考文獻:
[1]曹偉: 會計準則導論.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5
[2]朱海林: 會計準則的制定:以原則為導向還是以規則為導向[J].新理財.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