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氣候變暖是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特征,而且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危機,低能減排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最佳模式。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應對氣候問題上起著重要作用。如何找到最適合的經濟發展路徑,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本文介紹了低碳經濟的內涵,以及從內求外需兩方面說明中國走低碳經濟的必要性。
[關鍵詞] 低碳經濟 低碳發展 經濟發展路徑
“低碳經濟”概念首先由英國提出,其實質是能源效率和清潔能源結構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目標是減緩氣候變化和促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即依靠技術創新和政策措施,實施一場能源革命,建立一種較少排放溫室氣體的經濟發展模式,減緩氣候變化。
“低碳經濟”的理想形態是充分發展“陽光經濟”、“風能經濟”、“氫能經濟”、“生物質能經濟”。但現階段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是煤電水電的5-10倍,一些地區風能發電價格高于煤電水電;作為二次能源的氫能,目前離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提取的商業化目標還很遠;以大量消耗糧食和油料作物為代價的生物燃料開發,一定程度上引發了糧食、肉類、食用油價格的上漲。從世界范圍看,預計到2030年太陽能發電也只達到世界電力供應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儲量將分別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盡。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時代”向“太陽能文明時代”過渡的未來幾十年里,“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的重要含義之一,就是節約化石能源的消耗,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時間保障。特別從中國能源結構看,低碳意味節能,低碳經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
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有兩個:一個是來自國際社會施加的巨大壓力,要求中國承諾溫室氣體減少排放的義務;二是在中國的工業化進程中,起主導作用的重化工產業不可避免的要大量消耗能源和資源。
一、能源的供給和安全成為制約中國工業化的主要
因素
1.中國工業化進程的主導是重化工產業
中國正處于工業化進程的中期階段。工業化的主要特征是快速的城市化、基礎實施建設以及產業結構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的轉化。從發展速度上來看,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一直超過世界平均水平,并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2003年,中國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用這一指標來衡量,中國已經從一個農業國進入了快速工業化階段。國內外專家學者普遍認為未來20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率達到7~8%是比較客觀和實際的。中國國民經濟增長具有內在的高增長的動力和壓力。從發展規模上看,巨大而繼續增長的人口意味著,中國在實現工業化過程中所需要的材料生產和消費比其他經濟體都要大。
2.中國的環境壓力
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重化工工業化特征相當明顯。近年來,我國工業占GDP的比重出現了比較大幅度的增長,2000年超過了50%。2000年共工業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了60%,2003年達到63.5%,增長勢頭迅猛。電力、鋼鐵、機械設備、汽車、造船、化工、電子、建材等工業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重化工產業具有資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強度大的基本特征。與發達國家的工業化過程不同,發達國家工業化百年來分階段出現、分階段來解決的環境問題,在我國改革開放以為短短30年的發展中集中體現和爆發出來,呈現明顯的“復合型”、“壓縮型”特征。中國生態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已經不僅僅在于排污總量的增加、生態破壞范圍的擴大和資源供需矛盾的嚴峻,而是資源、環境問題之間以及同社會經濟發展之間互相影響,已經危及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基礎?,F有的研究足以表明:中國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帶來的經濟損失是相當巨大的,按不完全的保守估計,就相當于GDP的7%~20%。由于中國面臨著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艱巨發展任務,未來的發展必然面臨巨大的環境壓力,而且這種壓力將會越來越大。
二、低碳發展是低碳經濟的發展方向
所謂低碳發展是指在保證經濟社會健康、快速和可持續發展的條件下最大限度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低碳發展,重點是低碳,目的是發展,是一種更具有競爭力、更可持續的發展。低碳約束將制約經濟發展方向的選擇,決定經濟社會向低溫室氣體排放的方向演化發展。在保持現有技術水平和經濟發展模式不變的情況下,碳排放的總量約束會限制經濟發展的速度;而在保持現有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不變甚至更優的條件下,通過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結構,增強技術創新能力等措施可以實現碳排放總量和單位排放量的減少。由此而知,為了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降低和經濟規模持續增長的雙重目標,我國需要重新審視現有發展模式,重新選擇更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而低碳經濟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首選,低碳發展是低碳經濟的發展方向。當然,要實現低碳發展,關鍵是技術創新。
中國的低碳經濟之路任重而道遠,但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一定可以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低碳發展之路。實現經濟與環境,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為構建和諧世界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院能源戰略研究組.中國能源可持續發展戰略專題研究
[2]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2004年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
[3]齊建國: 中國經濟長期發展趨勢與環境分析
[4]潘家華: 低碳發展的社會經濟與技術分析
[5]莊貴陽:中國經濟低碳發展的途徑與潛力分析,國際技術經濟研究,200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