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發展變化以及新經濟、新業務不斷出現并日趨復雜,使得會計職業門檻不斷提高,相應地,對于會計專業的基礎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實現會計教育目標,培養具有知識面廣、技術應用能力強、素質高的會計人才,必須進行教學的創新,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本文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就如何開展中職學校會計基礎課創新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中職學校 會計 基礎課 創新教學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的不斷深化,會計基礎課程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因而,教師的教學必須把創新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改變學生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最大程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此,本人想談談如何在會計課堂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
一、培養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
傳統的會計課堂教學,教師往往只重視知識傳授,忽視能力培養;只重視知識結果的傳授,忽視知識形成發展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被動接受知識,成了儲存知識的容器,其自主探究能力無法形成。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有意識引導學生自己學習教材,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來理解教材內容,通過自己的智力活動對知識進行積極構建。在講課前,先給學生列出自學提綱,明確自學后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閱讀教材,獨立思考,完成自學作業。例如,在講授試算平衡時,先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試算平衡是檢查賬簿記錄錯誤的有效方法,但為什么又不能查出所有的記賬錯誤呢?讓學生利用已學的知識尋求答案,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探究欲望,也培養了學生獨立獲得知識,創造性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進行探究式和討論式的教學活動
現代教育觀倡導“合作、交流”的學習理念,而課堂教學中的“合作、交流”主要是通過課堂討論的途經來實現的。因此教師要善于把握課堂討論的契機,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給予每位學生參與的機會,讓學生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識,大膽進行發散創造。例如,在講授所得稅核算后,學生都明確了所得稅是一種費用、是利潤的扣減。這時教師可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你是某公司的財務主管,你怎樣在稅收法律、法規許可的范圍內,使公司的所得稅費用最小化、稅后利潤最大化呢?隨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然后各組派代表發言、交流。最后由教師歸納總結,形成共識。組織這種形式的課堂討論,把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起來,讓每位學生都加入到討論之中,使課堂真正煥發出生機和活力,為課堂教學營造寬松、愉快、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為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創造有利條件。
三、實施模擬教學,提高實踐能力
會計是應用性很強的一門學科。會計教學不僅要向學生全面系統地傳授會計理論知識和基本方法,而且更要注重培養他們應用會計理論和方法去解決會計實踐問題的能力。模擬教學法就是教師根據學科內容與教學進度,指導學生完成相應的模擬活動,培養其實際操作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會計模擬教學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專項模擬教學,即教師根據本學科的教學進度,分章節組織單項模擬實習,例如《基礎會計》可以按“填制審核會計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等核算程序進行演練。二是綜合模擬教學,在學生學完《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專業課程后,以某一工業企業某月份的會計資料為模擬對象,指導學生從填制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到財務分析,進行全過程的會計實務的模擬演練。這種模仿實際情景,進行逼真的實戰演練,使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從而使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四、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教學內容的表示力
因為傳統模式凡是離開具體的實物進行教學,學生感應教學內容較抽象。利用多媒體教學可在課件中插入憑證、賬頁、報表等實物的演示,來加強教學內容的表示力,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感官,使學生可以或許接管到全方位的信息,加深記憶。另外,由于網路技術的即時性和便捷性,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需要,有意識地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問題,讓學生上網查找資料解決,逐步培養學生利用網絡探究學習的能力。
五、通過鼓勵考取會計職業資格,激發學生動力
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可以采納“免費集中教育、考試過關有獎”等多種法子,鼓舞激勵學生吃苦進修,全力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和會計專業(初級)手藝資格證書,形成了“比進修、比考證”的精彩空氣,讓學生從進修會計專業課程就樹立起了明晰的奮斗方針,學好會計基礎課,為考取這些證書打下堅實的專業常識基礎。
六、開展實地情景教學,加強學生對會計環境的深入認識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在學生沒有感性熟悉的基礎上去傳授某些內容,學生是較難以理解的。帶學生參不雅企業和事業單位的內、外部環境,讓他們身臨其境地感觸感染財務工作的職業特點,可以改變一味地空言無補的做法,調動進修積極性。體味企業的出產流程,對按資金活動的過程依次教學籌資營業、供給過程、出產過程、發賣過程、利潤形成和分派的會計核算有很好的感官結果。
結束語:總之,只有在會計基礎課程教學中,不斷的進行摸索、進行教學手段的創新,才能真正的提高中職院校會計教學的質量,深化其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呂曉平:中等職業學校會計教學改革探索[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09, (02)
[2] 朱林發:中職會計課堂教學改革初探[J].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2010,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