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些年來,我國的商業銀行發展迅速,內部審計的內容也隨之不斷深化,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是與發達國家的一些先進銀行相比尚有差距,本文針對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現狀,借鑒國際先進商業銀行在此方面的經驗,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的發展提出了相應對策。
[關鍵詞] 商業銀行 國際 內部審計 對策
一、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1.內部審計的職能定位不明確。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仍然停留在以對照制度檢查為主的合規性審計和以查錯糾弊為主的真實性審計階段,尚未達到以評價經營活動的效益性和風險性為主的風險導向審計和效益審計階段;內部審計的評價、咨詢、鑒證等職能沒有得到合理的應用。所謂內部審計主要傾向于保證和咨詢活動,目的以增加價值和改進經營、實現組織的目標為主,這是一項作用范圍廣、建設性強的服務性工作。而我國商業銀行僅將其用于“為銀行日常運營查錯糾弊”,明顯沒有完全理解其職能。
2.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不合理。我國商業銀行在內部審計的機構設置方面已初步建立了相對獨立、垂直管理的組織體系,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夠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首先,總行設立的審計部只是一個職能部門,沒有達到其應有的地位,既不利于其有效參與全行最高層的管理活動,也不便于其對本級各項業務進行審計監督,并且和派出機構及一級分行總審計室的上下級關系也不夠明確;其次,一級分行總審計室與總行審計部、本級銀行的雙重附屬關系,也不利于其對本級進行有效監督;第三,一級分行總審計室所派駐的辦事處,本質上就是原來二級分行審計機構的簡單組合,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跨區域管理。這種機構設置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銀行內審工作的權威性、獨立性和處理問題的超脫性。
3. 內部審計技術落后, 內部審計手段不能適應新的要求。現在我國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大都以賬目基礎審計為主, 主要采用詳細審計或僅以審計者個人經驗為基礎來判斷抽樣審計方法。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計算機審計運用的不夠充分,并且在使用計算機審計的過程中, 存在不評價計算機系統、不測試數據真實性、以數據論數據的現象。陳舊的審計方法已經嚴重制約了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發展。
4. 內部審計力量薄弱, 監督能力有限。內部審計人員配備不足,目前在我國銀行業,人員配備不足的現象十分突出,且內審人員的薪酬激勵制度以及在單位里的地位也處于一個較低的水準。另一方面,由于審計工作不受重視,使得銀行在審計人員招聘方面把關不嚴,很多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水平不高,甚至無法勝任此職位。
二、完善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監督的對策
美國商業銀行的內審制度較全球相比,是比較完善的,他們的經驗有很多值得我國商業銀行借鑒的地方。同時,我們也要充分認識自身的不足,爭取在借鑒他人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找到相應的完善方法。
1.對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進行合理科學的職能定位。我們可以效仿美國,通過發布條例和聲明的形式對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只能提出明確的監管要求,主要內容有:①商業銀行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對建立包括內部審計職責在內的內部控制制度負有最終責任,商業銀行必須擁有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②內部審計部門在該商業銀行的管理結構中應具有較高的地位,以保證其充分發揮自身作用。③內部審計部門的管理、人員配備與審計質量必須達到一定要求,避免形式化。④內部審計檢查的范圍和頻率應和銀行內、外業務的活動性質、復雜性和風險保持一致。⑤董事會與高級管理層之間應該建立一個直接的交流渠道,嚴格檢查各審計評價制度,使之能夠及時了解內部審計的結果以及經營管理層對已知的內部控制中薄弱環節問題的解決辦法。⑥內部審計部門有權對本部門年度工作計劃進行獨立制定,并根據工作計劃提出年度審計方面的經費預算,經董事會審議通過后執行。
2. 科學構建內部審計組織架構,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超脫性。目前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缺乏獨立性和權威性,作為董事會的激勵約束機制,內部審計體系建設必須得到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要借鑒國際上先進商業銀行普遍采取的在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體系和在董事會下設置集權化的內部審計組織模式的先進經驗,成立直接對銀行董事會負責的審計委員會,并建立基于流程管理的獨立垂直的內部審計體系,即對人員編制、工資費用、人事考核任免、業績考核和信息渠道實行垂直管理,堅決斷絕內部審計與派駐行的利益關系。
3.強化內審工作的連續性,建立健全后續審計及評估機制。審計部門應實行有差別的分類審計措施,定期對各類風險進行評價,將中高級以上的風險列入內部風險關注清單。對于清單內的風險,都要對其風險可能的觸發因素進行詳細分析,督促被審計單位制定相關的風險緩釋計劃,并指定專人跟蹤監測風險的最新走勢,監督風險緩釋計劃的執行。同時大力開展追蹤審計。要重視追蹤審計,這是整個審計程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下一次審計時,都要對前一期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所采取的應對措施及其效果進行總結。
4.建立完善的內審制度體系。首先,對內審工作的所有環節都要制定嚴密的業務流程,并根據金融業的發展變化不斷加以補充、修訂和完善。同時還要本著風險為本的審計理念,要對事前、事中、事后審計及后續審計等工作一視同仁,把它們當做整個審計過程中緊密相連的不可缺少的階段,對每個階段也分別制定相應的工作程序和規則,保證各級內審的派出機構能夠正確履職盡責。
其次,要嚴格按規定進行審計。就是說內審部門在審計過程中必須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和違法必究。為此要對違法違規的被審計單位及其負責人的“雙線”進行監督和責任追究,同時要健全內部審計責任制,通過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實現內審責任權利相統一。
5. 加強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業務學習和培訓。加強內審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優化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培養出“服務主導型”內部審計的優秀人才。人才匱乏的問題在職能轉型的過程中更加突出。國外的實踐證明,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對內部審計為本企業提供服務質量的好壞起著決定作用。因此必須重視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