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市場主體中公司法人已經顯示了重要的地位,公司法人是市場經濟最為主要的主體形式。公司法人制度的發展程度直接決定了市場經濟發展態勢。為了更好地建立公司法人制度,應當對公司法人的基本特征進行分析,即股東有限責任和公司法人人格獨立以及它們相互間的關系,進而從制度層面對現代公司法人制度進行完善。
[關鍵詞] 公司法人制度 團體法人 股東有限責任 法人獨立人格
在商品交易中最基本的市場主體是自然人與法人團體,從法學的角度分析,市場主體為二元主體結構。法人團體作為市場主體尤以公司法人為代表,即“當今的世界是公司的世界,當今的時代是公司的時代。” 基于公司在市場經濟中的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對公司法人制度的研究成為法學界的一個熱門話題。
在分析公司法人制度中,首先要搞清楚的是法人制度的基本特性。公司法理論中,股東有限責任原則和公司法人人格獨立是公司法人制度的兩大特征和基石,并且視之為公司法人權力能力和行為能力的來源。
一、現代公司法人制度的特征之一 —— 股東有限責任
1.股東有限責任的含義
股東有限責任,即公司以其全部資產承擔責任,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有限責任制度并不影響公司以其自身擁有的全部財產對外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公司對其債權人承擔的仍是無限清償責任。公司股東僅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債務負責,這的確是法律制度史上最偉大的創造。 正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巴特爾(Butler)所言:“有限責任形態的公司乃現代最偉大的創舉,以至于蒸氣機以及電子的發明亦無法與其相媲美”。 在認識有限責任的重要作用時,我們有必要對有限責任的主要內容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有限責任制度主要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
首先,有限責任指的是公司企業內部成員的股東責任的有限性。公司股東以其對公司的出資為限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對于出資限度之外的公司債務股東不負清償責任。公司法人本身對于其自身的債務則應當以公司企業其自身的全部財產對債權人承擔清償的義務。這種情況下的公司而言,它的責任就根本不存在有限或無限的區分了。
其次,在有限責任制度之下建立的公司企業形式,無論是有限責任公司還是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它的股東都以其出資額或所持的股份為限承擔責任。除特殊情況,債權人不得越過公司直接向股東請求清償債務,公司和股東之間是相互獨立的法律主體。這也是公司法人獨立人格的獲得前提。
有限責任作為一種企業的責任形式是與無限責任相對應的范疇。商品經濟早期,無限責任也曾風行一時,尤其是在古典的企業中被廣泛地采用。在無限責任的企業中,企業的出資人對于企業的債務責任并不以其對企業的出資為限,而是在外部債權人的債權未能通過企業的全部資產得到清償時,債權人可以直接對出資人(股東)要求以其全部的個人財產來清償未被清償的債務,出資人的股東不能以自己對企業的出資額限度為借口拒絕償付。無限責任制度對于市場交易中的債權人而言可以有效地保障其債權的充分實現,促進商品交易的進行。但是無限責任對于交易中債務人一方的投資者來說又加重了其交易的風險,這種交易的風險不利于投資者的投資積極性,從而阻礙經濟的發展。
有限責任制度的演進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上層建筑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觀念不斷發展和進化的標志和結果。 有限責任制度的發展歷史早至羅馬共和國時期。“在羅馬法中,從共和中期時起,在商務交易中就有很清晰的有限責任形式的概念”。 股東有限責任制度最早萌芽于中世紀的意大利的“康玫達”(commenda)的海運企業。經過幾個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發展,從事一些公共事業部門的商業經營要求大量的資本,有限公司也就相應地成長起來。在無限責任公司中,出資者不僅要投入大量的資本,而且另一方面他們又被置于巨大的經營風險之中;但當有限責任引入公司企業之后,就很有效地使得投資者的風險得以分散了。在有限責任形式之下的公司企業中,投資者對于今后可能出現的債務不再像先前的無限責任公司中那樣,而僅就自己的投資額承擔責任,這大大地刺激了他們的投資熱情。此外,因為資本主義經濟的大規模擴張,單一的資本投資者已經無法滿足要求了,而有限責任制度恰恰能彌補這方面的不足。有限責任制形式公司日益壯大,無限責任制企業則由于在債務責任上對投資者的壓力和在資本集中上的缺陷而逐漸開始衰落,并且逐漸地、部分地被有限責任制公司所取代。
現代意義上的公司法人,是指公司內部有限責任制的公司,即是以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為典型形式。當代企業的法律形態劃分中,一般的國家都以股東的有限責任為突出的特點(僅以承認無限公司的國家除外)。成員的責任范圍之所以可以成為劃分企業法律形態的依據,原因在于成員的責任標準在整個企業法規中起著核心的作用。成員的責任劃分從企業的成立直到存續和解散,貫穿整個過程之中,因此成為其他方面的基礎和本質。成員的責任區別是企業的根本區別,它表現出了企業間的整體差異。對于法人責任形式的法律劃分和立法規范其目的很重要的一點是為了提高商業交易的安全感,以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穩定。有限責任的確立,是對公司企業的投資者的保護和投資激勵,也是對市場交易成本的考慮。交易的一方在準備交易之前,對自己將要進行的買賣活動可能出現的債權債務關系以及其能否得以實現有所了解,從而決定是否進行交易和掌握進行交易的風險情況。
2.股東有限責任的意義
通過對有限責任制度的一些分析,我們可以很明顯地領會到股東有限責任制度對于公司企業的重要意義。
首先,有限責任制度可以減少投資者的投資風險,有利于吸引資本投資。有限責任制當中,股東可以在投資之前就有效地預計自己的投資可能要承受的責任,并將預想的責任限定在預見的范圍之內,有助于減少投資者的風險并且可將投資額之外的其余資本有效地進行其他投資。
其次,促進所有權與經營權的有效分離,利于建立企業法人人格獨立。由于在以往的無限責任制度之下的公司企業當中,股東要對公司承擔巨大的無限責任,這迫使股東不得不直接參與到公司的經營管理中去,以防止出現對己不利的經營決策行為。有限責任制度之中,股東對公司的責任僅存于自己的投資額范圍之內,相較于無限責任制度的股東責任其風險要小很多。有限責任的股東可以不直接參與到公司的經營決策當中而保持其對公司享有所有與分紅的權利。這樣,公司的財產相對股東個體得以獨立,進而由經營的獨立產生公司的責任獨立,公司在嚴格意義上的法人人格得以獨立了。
再次,有限責任的社會意義在于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有限責任制度的引入,股東投資風險的降低,促進了市場上的資本投入和流動。投資者對于經濟建設的投資熱情得到激勵,使得大量的資本被投入到經濟發展之中加速經濟的發展,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
二、現代公司法人制度的特征之二 —— 法人獨立人格
1.法人獨立人格的含義
現代公司企業的特征中,除股東的有限責任之外,另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公司法人的人格獨立。團體人格是指團體所具有的獨立法律人格,一旦具有了獨立人格的團體就是我們所說的法人,此時的團體人格就又可以稱為法人人格。企業是否具有獨立的法律人格,是企業最根本的法律身份,也是企業法律地位、企業對內對外法律關系的綜合反映,因此也成為企業法律形態分類中的最重要的根據。 現代商品經濟中,作為二元市場主體組成的自然人和團體法人,應當具備法律所認可的人格。“自然人或團體只有在具有人格的前提下,才能以自己的名義享有權利、承擔義務。” 由此,包括公司在內的一切團體要參與市場民事活動都必須具有法律上規定的獨立人格。
法人作為人和財產組成的團體,其獨立人格取得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在最初的企業出現時,這類企業往往是小型的、個人出資并經營和管理、個人承擔風險和收益的企業形式。到了中世紀封建社會末期,貿易和商業的發達,企業形式的擴大,出資和經營的結合越來越復雜,地中海國家的團體和組織的盛行以及法人制度的發展導致了無限公司和兩合公司的產生,它們通過法律賦予獲得法人的地位才得以形成。公司的獨立人格是由法律賦予的法人資格,在這個前提下公司具備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從而以自己的意志進行商業活動,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
2.法人獨立人格的內容
如果要解釋法人人格獨立的實質,只言片語著實難以闡明。作為公司法人的基本條件,公司的獨立人格應包括以下的幾個方面內容:財產獨立、意志獨立、責任獨立。公司的人格獨立就是要將團體的財產、意思和責任與公司的股東個體相脫離。
第一,獨立的財產是公司獨立人格的物質基礎。無論是從經濟學還是法學的角度來看,人與物或稱人與財產,都是企業的重要構成要件。“財產對于企業的意義遠勝于財產對于自然人的意義,個人具有人格并不以財產為條件,沒有任何財產的自然人仍然是獨立的民事權利主體;而團體具有人格則是要以財產為絕對條件,沒有財產的團體不可能具有獨立人格,是以財產為法人人格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擁有獨立的財產是公司法人獨立的進行商業活動和承擔責任的物質基礎。只有當公司自身具有了一定的財產,而且這些財產是公司可以自由支配時,才能為公司將要進行的民事活動提供保障。企業經營規模的大小和營業能力的強弱,都主要是取決于其擁有的財產多少。在這里說所的公司獨立財產是相對于公司出資人的股東個人財產而言的,包括了股東的出資以及公司的經營所得。公司的財產主要是來源于公司的投資人的出資,由股東出資人將自己的一部分財產出讓給公司團體,并交由公司獨立自由處置。換言之,公司的財產是由股東個人財產的一部分轉讓形成的。但是,“如果什么事物被一整個團體所擁有,它就不屬于個體成員;或者說,個體成員不擁有整個團體所擁有的東西。” 獨立的財產是企業獨立人格的基礎,因而擁有一定的企業獨立財產就成為其成立的法定條件了。在公司企業立法上,對于這一點的突出體現就是對公司注冊資金的要求。雖然,各國對于設立公司企業的最低注冊資金要求不同,以及對于不同類型的企業的注冊資金的規定也不盡相同,但是這都可以看作是立法對公司企業獨立財產制度的最好詮釋。
第二,獨立的意思是公司獨立人格的組織基礎。在民法的理論當中,任何一個民事主體要進行民事活動都要具有主體的行為能力,而意思能力是其主要的組成部分。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意思能力,民事主體才能辨別自己的行為性質、結果,并對結果承擔責任。“法人獨立,其內容之一就是其行為的獨立,而行為獨立的核心則是其行為的支配力——意志或意思的獨立,這也就是法人行為能力的享有和取得……而法人行為能力的取得則取決于其是否能形成有異于其成員個人意思的團體意思。企業是否具有獨立人格的標志之一也就是是否能夠形成這種獨立的團體意思。” 獨立的公司企業意思并不是公司成員的個人意思,也不是將各個公司成員的意思進行簡單的相加,而是對成員的意思的綜合。由于個體的差異,在意思上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沖突,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獨立的組織機構對各個成員的意思進行協調,以便形成公司企業整體的共同意思,將個體的單一活動統一為團體的一致行為。所以,獨立的意思不僅僅是團體權利和行為能力上的要求,同樣是在公司獨立人格組織上的必要條件。
第三,獨立責任是公司獨立人格的標志。獨立責任是指企業公司以自己擁有的所有財產對其債務承擔責任。公司的責任自己承擔,不得要求其他的企業進行代為負擔;公司的責任與股東的責任的相獨立,出資人只負責出資額內的部分。公司責任的獨立是公司法人人格獨立的條件之一,同時也是企業獨立人格的重要表現。“團體之是否具有獨立人格最終取決與它是否獨立承擔責任,或者更準確些說,最終表現為它是否獨立承擔責任。獨立財產與獨立責任是法人獨立人格的兩根基本支柱,而獨立責任是獨立財產的最終體現。” 在以往以及當前的立法實踐中,許多國家在實質上把企業的獨立責任作為確認其法人人格的最終的和最重要的標準。公司獨立責任制度體現了股東有限責任的實際價值。正由于公司企業的責任是獨立于其成員的責任,當公司企業的全部資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雖然債權人可以向股東進行出資額內的清償請求權,但是作為公司企業本身的結果只有一種,那就是宣布破產。如果相反,公司的責任不是獨立的,那么就不會存在有公司企業的破產這種制度的必要性了,因為公司的任何債務都無需公司來承擔,而是有公司之外的其他主體,例如公司股東出資人、國家等來承擔公司的外部債務。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公司的責任獨立制度時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則,是公司企業人格獨立的基礎之一。
三、現代公司法人制度是有限責任與獨立人格的統一
上面所述的兩個方面雖然表述了公司企業的特征或是性質,但是無論在多大的程度上都無法全面地反映公司的本質。兩者都只是公司本質的一個方面的表現,只有將兩者相結合才能全面、合理地闡述清公司企業的完整特性。其實,股東的有限責任制與公司法人的人格獨立是存在有共同性和一致性的。
公司法人人格獨立和股東有限責任制度始終被認為是公司法人制度的兩大基石、最基本的特征;公司人格的獨立性與股東有限責任具有邏輯上的一致性。公司法人的獨立人格,不僅僅表現為公司人格與組成人員的人格相互獨立,而且表現為公司財產與公司成員個人財產相分離,形成公司獨立擁有和支配的財產。公司成員(股東)放棄對其出資的直接支配權,換以其出資對公司負責的有限責任特權,公司人格與其成員人格相分離是有限責任產生的前提。作為公司獨立人格一個重要方面的獨立責任與公司成員的有限責任是兩個密切相關的命題,公司的獨立責任必須以股東的有限責任為前提。由此,我們可以發現,現代公司的兩大特性的股東有限責任制與公司法人人格獨立是互為產生前提的。
從市場經濟的實際來看,構建一個現代企業制度是現代經濟的重點,而現代企業制度的突出點就是建立現代公司制度。在現代公司制度中,很顯著的一點是公司的財產所有和經營相分離,公司作為獨立的法人,自己是自身的經營決策者。如何實現公司的決策自主呢?在堅持公司法人人格獨立的前提之下,為股東提供擔保,保證他們即使不參與公司經營仍然可以得到經營利潤并且不必對公司的債務承擔無法預料的責任,那么,股東必定會欣然地接受不干涉公司的經營,并可以進行其他的投資,獲取更多的投資回報。這樣,股東在出資后,不但可以以其出資額來分享公司經營的利潤,而且可以對自己所要或可能要承擔的責任有事先的預判,不用為經營出現的可能債務過分擔憂而不敢進行其他的再投資,那對于要求其不干涉公司經營的要求又何樂而不為呢?從這個角度說,公司的法人獨立人格得到了實現,股東的投資得到了保障,同時又可以促進投資者的再投資,推動社會經濟的更快發展。
所以,綜合上面的觀點后我們認為,現代意義上的公司法人制度的最主要的特征和本質是公司股東的有限責任和公司企業法人人格的獨立。這兩者不僅代表了現代企業主體的重要特性,更重要的是它們為我們構建現代意義的企業公司制度提供了建設的框架和指導方向。股東的有限責任和公司人格獨立是兩個互為前提的制度原則,兩者有著密切的統一性。
參考文獻:
[1] L.E.MitchellL.D.Soloman,Corporate Finance and Governance Cases,Materials,and Problems for and Advanced Course in Corporations. Carolina Academic Press 1992,p54
[2]自朱慈蘊: 《公司法人格否認法理研究》 法律出版社1998版 43頁
[3]趙旭東:《企業與公司法縱論》 法律出版社 2003版 101頁
[4]江平:《法人制度論》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4版 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