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英語新詞的產生都有其理據性的依據。本文對語義理據進行分類,并對英語新詞進行歸類分析。英語新詞的語義理據性不僅是一種心理聯想,也與文化和歷史因素有密切聯系。由此,希望本研究對詞匯教學有幫助意義。
[關鍵詞] 新詞 語義理據 心理聯想
語言是一個符號系統?,F代語言學鼻祖-索緒爾提出了語言符號的任意性,這是指語言符號與客體的聯系是任意的。然而,英國語義學家烏爾曼在承認語言符號的任意性前提下,同時提出了詞的理據性,指出每一種語言里都包含一定程度理據的詞語。語言的理據是相對其任意性而言,它是指語言符號的能指與所指之間有一種自然的聯系,兩者的結合是可以論證的,是有理可據的。張志毅認為:“詞的理據是指某個詞稱呼某事物的理由和根據,即某事物為什么獲得這個名詞的原因。它主要是研究詞與事物命名特征之間的關系?!庇⒄Z中許多新詞隨著科技發展應運而生,大多英語新詞都有理據性,正如王艾錄所言,理據是一切語言符號發生發展的動因。由此,本文通過對近二三十年出現的英語新詞進行語義性理據分析,對其研究將有助于外語學習,尤其是對詞匯的掌握和理解。
語言理據分類及語義理據
國內外許多語言學家曾從各個角度對詞匯的理據性作出分類,本文根據詞匯的音、形、意、詞源對理據進行分類,即:語音理據,形態理據,語義理據和詞源理據。其中,詞的語義理據是指借助詞的基本語義的引申和比喻取得的。語義理據說明了詞的理性意義(conceptual meaning)和聯想意義(associative meaning)的聯系。詞義理據分為舊詞新意、類比、借代、隱喻、和委婉語。通過對新詞的理據分析,得出數據
一、舊詞新意
語言忠實地反映時代精神,為了表達新的思想,新事物時,語言有三個途徑來實現這一目的:一是創造新詞,二是外來語,再就是舊詞新意。我們研究新詞的時候發現很多詞匯,詞形沒有變化,發生變化的是它的詞義或詞性,所以詞義的引申是一個產生新詞的方式,也是最簡便的方式。“詞義的變化無處不在,在鮮活的語言中,它確實是一種最基本的表現?!崩鏡ave,名詞,原意為‘瘋狂的表現’,舊詞新意為 ‘狂歡舞會’。Plunge,動詞,原意為‘猛推’,舊詞新意為‘(價格)暴跌’
二、類比
類比(analogy)是仿照原有的詞創造出相對應的同類詞。其中,根據相似性類比新詞有:netizen(‘網民’),與citizen類比而來telethon(馬拉松式的電視節目)和talkathon(馬拉松式的談話節目)均有Marathon(馬拉松長跑)一詞類比得來;根據對比性類比新詞,如:hard disk(硬盤)由soft disk(軟盤)對比類比而來;根據顏色類比新詞,如:Grey pound(老年人購買能力)由green pound(農產品價格)類比而來;根據合成詞類比,通過在現有單詞上加詞綴,如:shareware(共享件)是在單詞share添加由software中詞綴-ware類比而來,shopaholic(購物狂)由shop添加-aholic詞綴,類似的詞匯有:chocoholic(巧克力愛好狂),workaholic(工作狂)
三、借代
借代(metonymy) 就是借用典型的事物來替代特定的概念。通過借代的方法產生的新詞并不少見,例如,brain drain(人才流失)中的brain用‘頭腦’來代指‘高素質人才’,laptop(筆記本電腦),用可以放在膝上的電腦。很顯然,借代即不把要指稱的事物直接說出,而用和它有密切不可分離關系的事物來表現。
四、隱喻
隱喻(metaphor) 根據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隱喻是一種隱含著比喻的修辭格,它的通常和基本的用法是,表述某一事物的詞或詞組被用來比喻另外一種事物,即用一種事物暗喻另一種事物18 - 19 。例如:information superhighway(信息高速路)中superhighway(高速路)用來比喻遠程交流網絡中高速、高信息量的交流。
五、委婉語
委婉語是“以緩和、模糊或解釋性的表達來替代生硬的真實性或令人不愉快的事實” 。隨著社會的發展,當談及低收入工作、檔次低的坐席、平凡相貌或老年人時,人們也常用委婉語。如,challenged(殘疾的)同比disabled,handicapped表達更加委婉。
總之,語義理據是一種心理聯想,是在原有語素意義基礎上引申、比喻出新意。語義理據較形態理據更含蓄一些,詞義表達不明顯。而且,很多詞匯的語義理據還與文化、歷史聯系密切。具有語義理據的詞匯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在詞匯的教與學中,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啟發學生多聯想,從單詞的基礎含義學習引申意和比喻意。另外,適當介紹一些詞語的典故知識,豐富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對于理解或是聯想單詞的引申意和比喻意也很有幫助。
參考文獻:
[1]張志毅. 詞的理據[J] . 語言教學與研究,1990 (3)
[2]Ullmann S.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Meaning [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62
[3 ]王艾錄,司富珍:語言理據研究[M] .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2
[4]曹務堂:試論英語詞義變化的原意及趨勢[J]. 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1994年(4)
[5] Quirk, Randolph. The Use of English [M]. London: Longman, 1963: 123
[6]Fowler, H. W. A Dictionary of Modern English Usage [K].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6: 171
[7]陶振英:英語詞匯主要的語義理據分析[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6 ,22 (4) :142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