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際金融的影響和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速的影響,加上我國經濟生活中的尚未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社會經濟發展增速減緩。面對困難和壓力,發展機遇仍然存在。在黨中央和人總行的領導下,人行林口縣支行積極貫徹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維護縣域金融穩定,提高金融服務質量,支持地方經濟又好又快發展?,F將貫徹落實自查報告上報如下:
一、正確認識縣域經濟發展緩慢原因
1.觀念落后制約縣域經濟發展。與發達地區相比,縣域經濟發展缺乏新思路新舉措,沒有擺脫舊觀念、舊思維、舊習慣的束縛。一是存在封閉保守、小富即安、平均主義為特征的小農經濟觀,缺乏科學發展觀。二是忽視科技進步和科學管理,沒有轉變高投入、低效益的粗放型經濟增長觀。思想觀念落后的集中表現是:抓搶機遇的意識不強,創新開拓的勇氣不足,營造發展環境的措施不力,干事創業的氛圍不濃。從而導致縣域經濟的創新缺乏動力,發展缺乏良好的機制和環境。
2.貧困人口多、勞動者素質低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縣域經濟不發達與就業崗位不足、高素質人才短缺的突出矛盾,加之信息不靈、本地人才難留等因素,嚴重制約了我省的縣域經濟發展。
3.縣級財力嚴重不足,收支矛盾突出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瓶頸。由于縣域財政支出主要是保工資、保機構運轉,公共支出和生產建設性支出的資金很難保證,成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
4.縣級財源結構單一,難以形成新的支柱產業。縣域經濟基礎脆弱,缺少支柱產業,難以支持財政收入快速穩定增長。
5.工業化進程緩慢,成為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工業化是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工業落后,必然導致縣域經濟缺乏活力與基礎,導致縣域經濟落后。
二、貫徹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難點
一是貨幣政策傳導的非強制性,使基層人行貨幣政策傳導功能弱化。貨幣政策工具使用決定權在總行,縣級人民銀行在傳導貨幣政策方面,一般是做好宣傳,結合縣域經濟特點和需要制定一些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這種屬于“窗口指導”、“道義勸告”意義上的手段缺乏必要的強制性,轄區金融機構并不一定執行,效果也不明顯。少數金融機構則是認為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后,人民銀行管不了商業銀行,認為執行貨幣政策都是人民銀行的事,與商業銀行無關。
二是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體制使基層央行貨幣政策傳導懸空。各商業銀行總行結合國家的貨幣政策制定本系統信貸支持的重點,并對其下屬分支機構下達指令性計劃。在貸款的發放上,則采取集權式管理,權限上收,縣級支行所能運用的額度非常小,缺乏自主性。縣級商業銀行和信用社無法執行當地人行的金融服務指導意見,使央行貨幣政策傳導出現基層懸空。
三是貸款運行的風險性,使基層人行貸幣政策傳導出現阻滯。目前在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企業發展程度不高,市場發育不全,企業經濟效益差、誠信度低等問題,受這些因素制約,基層金融機構貸款發放風險加大,加上上級行實行貸款責任終身追究制,各家銀行不同程度出現“慎貸”、“恐貸”現象,大量資金上存,使貨幣政策傳導在縣級層面出現阻滯。
三、貫徹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應對金融危機促進經濟發展的建議
1.充分了解轄內金融業現狀,制定科學的區域金融業發展總體規劃;出臺貫徹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具體措施;根據轄內經濟結構、年度內經濟發展規律按季發布金融工作指導意見;在合理規避風險的前提下,引導各金融機構明確市場定位和階段發展目標,調節信貸結構,優化資源配置,真正把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落到實處,變成具體工作行為和金融舉措,促進地方經濟增長。
2.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發揮政府主導、人行協調、各方聯動的金融生態建設機制的作用,以對內、對外宣傳為重點、以加大打擊惡意逃廢債務行為為手段、以各方聯席會議為保障,全力開展金融生態環境建設。
3.以宏觀調控為契機,支持縣域經濟加快結構調整。引導商業銀行按照國家政策要求,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企業生產線,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環保節能型產業的支持力度。
4.實施金融創新,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鼓勵支持商業銀行推出和發展動產抵押業務、個人經營性貸款、個人展業循環貸款、個人小額擔保貸款等,不斷提高貸款上限。鼓勵支持大型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積極開展針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服務,逐步滿足中小企業多樣化、個性化的融資需求。
5.優化縣域金融服務,降低縣域信貸交易成本。推動建立以中小企業為主要對象,以信用記錄、信用征集、信用調查、信用評級和信用發布為主要內容的縣域信用制度,完善信用懲戒機制,增加縣域信用貸款的占比。建議有關部門對有關小企業貸款的抵押質押登記、評估、公證、擔保等中介收費標準進行全面清理,重新統一規范并量化各項收費標準。
6.多措并舉,解決縣域企業抵押物不足問題。為企業和個體經營者完善土地和房產手續,探索開辦商鋪經營權質押貸款、大企業上下游的產業鏈應收賬款質押貸款、集體建設用地抵押貸款等新的貸款形式,滿足縣域建設資金需要。推動建立擔保公司,探索發展多種形式的擔保組織,依托各種行業協會發展聯保、互保業務。引入新金融主體,構建多元化金融組織體系。積極探索開辦“村鎮銀行”,加快“村民發展互助資金合作社”的發展,幫助貧困農戶發展生產、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