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入開展“小金庫”治理工作的意見〉的通知》標志著全國范圍內“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正式展開。“小金庫”的問題由來已久,成因復雜,手段多樣,形式隱蔽、分散,其檢查方法也是多種多樣,但從賬冊、憑證等基礎資料著手來發現“小金庫”的相關線索,應該是基本手段,以下僅就“小金庫”的賬務資料檢查方法要點做以探討。
[關鍵詞] 小金庫 財務檢查
一、關注“應收賬款、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投資收益”等科目,檢查有無隱匿收入的行為
對于應收賬款,重點檢查2年以上的應收款及金額較大的應收款項,核對最近期的往來賬項詢證資料,對于詢證資料不完整、企業與用戶單位往來賬項金額差異較大、應收賬款帳面金額長期不變及使用現金結算方式回款的往來單位要重點檢查。
應收賬款債權一定要以產品出庫單據與銷貨發票同時確認,產品發出而銷貨發票未開具時,要作“分期收款發出商品”核算和管理。要核查“分期收款發出商品”科目的變化,關注其明細金額的持續增加或長期不變。
關注廢品、試驗消耗等其他原因造成的產成品的減少項,認真核對各項記錄及統計臺帳,防止可能存在的隱匿收入的行為。
對于其他業務收入,重點檢查轉供水、電、汽、風等能源動力的抄表記錄等基礎數據資料。其中轉供給其他單位的,要核查發票開具是否及時、準確;轉供居民生活用能源的,要抽查核對居民交款金額相應的抄表記錄。
對于通過其他業務收入處理的廢品、廢料銷售行為,要核對相關協議、發票、“檢斤”記錄等基礎資料,要核查銷售款項是否及時收回入賬。
對于資產的租賃收入,要核查租賃資產是否為企業閑置或非生產經營用主要資產,租賃協議中租賃價格是否公允,租賃收入是否及時入賬,防止財產租賃行為形成“小金庫”。
對于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勞務、咨詢等其他形式服務形成的其他業務收入,應檢查相關協議的合規性、合理性,發票開具的完整、真實性,并重點核查以現金方式結算的項目。
營業外收入應重點關注固定資產的出售、報廢、毀損、對外投資等事項。主要檢查固定資產的處置程序是否合規,有無報批、報備程序,是否進行評估,固定資產處置的價格確定是否合規、合理,對于價值達到招標要求的固定資產處置是否進行了招標,固定資產處置的結算方式是否有漏洞,結算價款是否到賬及時。
對于長期股權投資要結合投資收益科目,核查被投資方的財務報表、股東會、董事會會議記錄。核查長期股權投資程序,相關報備、審批程序是否合規。
二、關注“基本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勞務成本、研發支出、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科目,檢查有無虛列成本費用的行為。
對于基本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制造費用、質量成本等成本類科目,應重點檢查成本核算方法、成本費用歸集是否合理,數據之間的勾稽關系是否準確,基礎核算的支撐資料是否完備。
對于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費用類科目,應檢查計入費用的原始憑據是否規范,發票是否真實,發票是否能夠反映經濟業務的實質內容,必要時通過與發票開具單位溝通,或通過相關省、市的國、地稅發票查詢系統進行發票的真偽查詢。此外,還應重點關注無預算、超預算及預算調整的費用項目。
三、關注“應付職工薪酬”及企業辦社會所涉及的各項統籌外支出,防止虛列各項工資性支出
檢查應付職工薪酬科目項下所涉及的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各種保險費用、住房公積金等有國家或地方列支標準的項目是否按照標準列支;核查各單位工資開支有無吃空餉現象,各種獎金、補助、津貼的發放是否合理,有無單位截留現象。
對于企業承擔的辦社會職能所涉及的統籌外支出,如離退休人員統籌外醫藥費、取暖費、各項活動經費等,要重點檢查相關人員的變動情況,費用開支標準是否合理,費用發生的均衡性及遞減性,對于相關費用的增長要特別引起注意。
四、關注工程項目建設,防止虛列工程項目成本
工程項目建設應重點關注項目的建設是否按照批復的概算進行,調整概算是否過多、過頻,需要招標的項目是否履行了招標程序,項目的建設進度與付款進度是否符合合同要求,項目的預算與決算是否存在較大差異,財務掛賬的手續是否齊備。
五、關注“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等應付科目,防止虛假減少欠款形成的“小金庫”
重點核查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等應付科目的形成原因,防止虛假掛賬,核查應付賬款及其他應付款等應付科目的減少方式,重點關注以現金及承兌匯票轉讓方式進行結算的應付科目的減少,對于承兌匯票轉讓的,一定要取得對方單位的承兌匯票收到的回執。
六、關注各項資產損失,防止形成賬外資金、資產
對企業的各項資產損失的處理,要檢查有無報批、報備程序,是否有技術、質量等部門的相關鑒定;對企業的各類資產減值準備、跌價準備的計提是否符合相關要求;對于已經過賬務核銷處理,但尚未對外處理的資產及物資是否做到了賬銷案存,檢查企業對相關資產的處理程序、結算方式是否合規,處置價格是否公允。
以上僅就“小金庫”賬務檢查方法要點做了些粗淺的探討,“小金庫”的專項治理工作任重而道遠,在治理工作中,通過我們不斷地摸索及與同行們的經驗交流,相信我們一定能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來避免“小金庫”問題的發生,進而建立起防治“小金庫”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