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第四方物流提供者與各分包商通過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可促進雙方的合作,提高分包的快速反應能力,獲得競爭優勢,這在第四方物流運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討論了第四方物流分包中信任關系的建立機制和影響因素。
[關鍵詞] 第四方物流 信任 建立 影響因素
一、引言
第四方物流提供者在進行物流任務分解及分配時,需要與各分包商進行信息共享,以了解分包商的競爭優勢,才能實現最優任務分配,并促使伙伴企業以靈活的方式相互調整彼此的合作態度和行為,更好地整合物流資源。在物流企業間的結構、組織、文化方面都存在差異的情況下,信任關系的建立可以大大降低伙伴企業之間的協調工作量,提高效率,獲得競爭優勢,降低企業失敗的風險。相互信任既是第四方物流提供者和分包商間互利互惠的需要,更是第四方物流健康成長的行為路徑。
二、第四方物流提供者與分包商信任關系的建立過程
第四方物流提供者與分包商之間的信任關系的建立分為四個階段,并在整個過程中不斷得到確立和維持。
1.確定能力階段,進行需求/能力的初步匹配。和預測階段緊密聯系的是確定能力階段,即確定被信任者是否有實現諾言的真實能力。預測階段只是確定被信任方可能的行為是什么,而確定能力階段則需要進一步對方是否具有行使該行為的能力。
2.測量/預測階段,對合作信任度進行評價與測算。在這個階段,第四方物流提供者與分包商之間對可能的機會主義行為(信任不對稱、敗德行為)的機會成本和可能回報進行測算和衡量。如果測量結果表明,一方采取不信任行為(敗德行為)被另一方發現而導致的機會成本(損失)高于其回報時,那么這一方將趨于遵守一些共同的準則,這時雙方之間可以實現相互信任。
3.承諾意向/信任保障階段。在這一階段,第四方物流提供者與分包商之間開始透露自己的意圖和渴望。這個階段屬于基于共識的信任關系,此時雙方彼此共享物流作業的標準、規范和價值,第四方物流提供者愿意將物流作業分解給分包商。對于前一階段被認定信任度不高的對象需做出承諾保證,建立保障措施以利用合作可進一步進行下去。在這一階段,對共同和價值的認識將大大增進合作雙方的信任。
4.轉移提升階段。轉移提升階段主要指第四方物流提供者和某一分包商之間的信任關系向第三方甚至更多方轉移、擴散。這時,假如第三方認為第四方物流提供者值得信任,則其他分包商即使與第四方物流提供者從未接觸過也認可這種信任關系,這樣就形成了自己的信譽市場。這樣,第四方物流提供者和各分包商之間就可以迅速達成某種程度的信任,順應物流作業分包的需要。與此同時,一種適應第四方物流分包管理的組織文化也將在此環境下得到發展,組織文化隨著信任轉移逐步開放,并產生一定的柔性。在第四方物流分包中,要在較短時間內建立其良好的信任關系,保證物流作業的順利完成,敏捷信任關系的建立尤為重要。
三、第四方物流分包中建立信任關系的影響因素
第四方物流提供者和分包商之間信任關系的建立的影響因素主要綜合為以下幾個方面:
1.合作經歷。一般地,合作經歷可以用于判斷伙伴信任度的高低。如果第四方物流提供者和分包商在前面的合作中非常融洽并取得了成功,雙方在對方的心目中都會有較高的信用度,也即企業的“商譽”較高。商譽越高的企業,越容易得到對方的信任。相反,如果第四方物流提供者和分包商有過合作不愉快的經歷,那么雙方下次可能都不會再次愿意與對方合作,或者即使合作也會非常謹慎。合作的時間的長短也會影響第四方物流提供者與分包商之間的信任。合作的時間越長,雙方就越了解從而判斷對方是否值得信任。
2.溝通。在合作過程中,如果能始終在第四方物流提供者與分包商之間保持信息有效溝通,特別是機密信息的共享,那么雙方對對方的信任度的評價也會提高。通過信息等資源的共享以及人員面對面的溝通,則可以交流雙方對某一問題的看法和意見,進一步增進感情。因此,雙方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則可增進彼此的了解,增加彼此的信任程度。
3.聲譽。第四方物流提供者和分包商之間最關心的事情就是對方行為的可預測性。如果雙方以前沒有合作經歷,就只有依賴彼此的聲譽。一個企業擁有誠實、公平、可信賴的聲譽,意味著它在將來的合作中的行為更加透明,更值得信任。良好的聲譽容易在企業間傳播及提高自身的責任感。一個具有良好聲譽的企業如果采取不信任行為,那么它必須為此付出相當高的成本。因為建立良好的聲譽,企業往往需要進行重要的投資。因而,聲譽為品質信任的功能等價物或替代物。
4.機會主義。在第四方物流分包中,機會主義(不信任行為、敗德行為)使得信任的存在成為必要,但同時也削弱了信任的基礎;而且,長期機會主義行為很容易遭到對方的報復和模仿,形成惡性循環,破壞已經建立起來的信任關系。因此,機會主義與信任負相關。
5.承諾。承諾可以看成一種沉淀成本,它使得第四方物流提供者和分包商之間相互信任而不機會主義行事。承諾為合作者提供了一種激勵:以相互利益而不是自我利益為目標采取行動。承諾減少了不確定性和機會主義,培養了合作,決定了可信賴性。但是,頻繁的承諾卻不利于信任的持續,因為承諾關系可能造成對外界不信任的惡性循環。
6.文化背景和地緣差異。文化背景的差異導致第四方物流提供者和分包商之間的誤解、沖突和爭議,使得合作關系處于一種不均衡的狀態。地緣關系與信息成本及信息可得性是密不可分的,地緣關系越遠,信息成本越高,不確定性也就越大。文化背景與地緣差異越大,越不利于信任關系的持續,這一點已為許多實證研究所證實。但是,文化背景與地緣差異對第四方物流分包中信任關系的影響不是突現的,它所引起的誤解、沖突和爭議是緩慢釋放的。
參考文獻:
[1]廖成林:虛擬營銷中信任關系的影響因素與機制[J].管理世界,2004,(6):149-150
[2]陳 劍 馮蔚東:虛擬企業構建與管理[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3]賀盛瑜:物流聯盟企業間的信任博弈分析[J].中國流通經濟,2004,(1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