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根據目前電子商務存在的一些價值方面的問題對其進行了研究,P2P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被應用到電子商務的價值模型中。本文是對其進行的一個初探,主要介紹了P2P技術的應用原理。
[關鍵詞] 價值模型 P2P
一、P2P技術原理
什么是對等網絡(P2P)技術?P2P技術屬于覆蓋層網絡(Overlay Network)的范疇,是相對于客戶機/服務器(C/S)模式來說的一種網絡信息交換方式。在C/S模式中,數據的分發采用專門的服務器,多個客戶端都從此服務器獲取數據。這種模式的優點是:數據的一致性容易控制,系統也容易管理。但是此種模式的缺點是:因為服務器的個數只有一個(即便有多個也非常有限),系統容易出現單一失效點;單一服務器面對眾多的客戶端,由于CPU能力、內存大小、網絡帶寬的限制,可同時服務的客戶端非常有限,可擴展性差。P2P技術正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提出來的一種對等網絡結構。在P2P網絡中,每個節點既可以從其他節點得到服務,也可以向其他節點提供服務。這樣,龐大的終端資源被利用起來,一舉解決了C/S模式中的兩個弊端。
二、電子商務下價值鏈的變化
電子商務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快捷方便低成本的信息搜尋和發布對原商務活動中的各環節的價值分布產生了結構性影響;強大的電子支付能力使得交易清算可以跨地區跨行業瞬間完成多筆交易,提高了商務效率。跨越時空的特性,可方便實現非現場的面對面交易;由第三方物流代替企業基本活動中的進貨、發貨、倉儲等實體活動產生經營成本降低,改變了核心價值鏈系統中企業與其供應商、客戶的聯結關系,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提高企業的運轉效率。因此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得商務價值越來越建立在數據、信息和知識的基礎上, 從而由傳統的實體價值鏈中分化出(產生)虛擬價值鏈,即電子商務產生價值的核心價值鏈。虛擬價值鏈成了分析電子商務給行業帶來變化的重要工具。 這一點從商務活動的演進過程中可以清楚地展現:
三、P2P運營模式的優勢
P2P業務運營模式比較傳統模式而言,具有很多優勢,這些優勢一方面來源于P2P計算模型本身,另一方面來自于P2P導致的運營模式改變。
P2P業務運營模式的優勢如下:
(1)降低應用提供的門檻
(2)系統的自激勵特性
(3)資費分擔
(4)增加用戶“黏”度
四、基于P2P的電子商務價值模型的實現
隨著電子商務發展條件的改善,價值鏈的作用開始顯現。這可以從經濟領域、社會領域等幾個方面體現到電子商務的作用;從信息資源、電子商務產業和技術、社會基礎設施、交易安全和環境建設幾個要素解讀到電子商務產業鏈的進展。
電子商務具有顯著的規模效應和邊際效益遞增的特性,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逐漸打破了企業、行業發展的界限,使不同行業融合發展,共同參與到某一商務交易活動中成為企業價值鏈的一部分。企業的價值增長不再單純的取決于企業自身或某一方,而是需要處于價值鏈不同環節的企業或個人協調、努力,實現多方共贏。參與交易的有企業、個人、各種服務機構(銀行、咨詢公司、物流公司等)、網絡運營商、內容提供商、終端制造商等,他們共同構成了電子商務的價值鏈。而從商務價值鏈中分離出來的電子商務核心價值鏈,將“電子”信息和“商務”產業價值鏈有機的聯系在一起,即“商務”電子化后所形成的價值鏈。網上認證與授權服務、安全電子支付、信息增值服務、物流信息管理將構成電子商務基礎服務核心價值鏈的主要組成部分和核心環節,并分別對應于核心價值鏈模型中的四個環節。
“人”(商)流—數字認證:是電子商務參與者進入網上世界的基本入門要求。數字認證的職責主要是對網上交易參與者進行身份認證,解決網上交易者身份信息的機密性、完整性、真實性、不可否認性。
網上授權管理:主要解決交易參與者在有什么權限和能干什么。在技術結構上與數字認證系統非常相似。主要任務是與身份鑒別體系相配合向應用系統提供全面統一的授權管理和訪問控制服務。
資金流—電子支付:支付與信用保障服務是目前阻礙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之一,但它將隨著社會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而得到解決。相比之下在完備的環境下電子支付是最容易解決的,該領域也將是最先得到突破的領域。2006年的支付年就是一個佐證
信息流—信息增值服務:是電子商務數字世界回到現實中的主要途徑之一,主要提供:客戶服務、數據服務、應用服務和市場分析產品策劃服務。
物流—物流信息監控管理服務:企業對實物流動效率的追求則是無限的,受到地理條件等因素的制約,企業永遠也不可能做到零時間獲取實物資源,因此,物流是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永久性瓶頸”,只有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物流的協同才可能獲得采購、分銷、倉儲等環節的高水平運作,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完全電子商務。在2~3年內,通過整合各方資源以四流協同為目標的供應鏈運作必將成為電子商務服務的首要對象。物流信息監控管理提供物品的標準化標示編碼及管理、識別編碼防偽認證、物流監控跟蹤信息以及相關增值服務。
參考文獻:
[1]何建華: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價值鏈模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2] David Bovet等,價值網[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1.
[3]喻光繼:關于第四方電子商務模式研究[J],特區經濟.2007(12):139-141
[4]趙衛東等:電子商務模式[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5] 胡大立:基于價值網模型的企業競爭戰略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