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利用了我國1980-2008年的時間序列數據,對貿易開放與我國居民收入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出口有利于改善我國收入分配差距,而進口、FDI和教育水平等卻惡化了我國收入不平等程度;第二產業的發展擴大了我國收入分配差距,但第三產業的發展則縮小了這種差距。
[關鍵詞] 貿易開放 收入不平等 基尼系數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對外貿易發展迅速。進出口總額由1978年的206.4億美元增長到2008年的25632.6億美元。FDI占GDP比重從1984的0.41%上升到1994年的6.04%,之后這個比重有所下降。與此同時,我國的居民收入水平大大提高了,但其不平等程度卻在加劇。全國基尼系數從1978年的0.302上升到2007年的0.47,超過了國際警戒線。
顯然貿易開放對我國的經濟增長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那么,貿易開放對我國居民收入分配是否會產生影響?如果有,是什么樣的影響?本文試圖通過實證來研究貿易開放對居民收入分配的影響,并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
二、文獻綜述
近年來,隨著全球收入差距的擴大,國內外學者對貿易開放與收入分配之間關系的研究很多,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得出具有一致性的結論。
1.外國相關研究
Stolper和Samuelson用嚴密的數學方法分析了貿易開放對要素價格的影響(即SS定理)。該定理指出貿易開放將擴大發達國家的收入差距而縮小發展中國家的收入差距。Lundberg和Squier(2005)用關稅度量貿易開放,對118個國家 1983年~1999年的數據和90個國家1975年~1999年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了與SS定理相反的結論:貿易開放擴大了發展中國家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Robbins(1996)和Wood(1997)強調貿易開放會促使發展中國家的企業改進技術,而這種技術進步會增加對熟練勞動力的需求,擴大熟練和非熟練勞動者之間的工資差距。Acemoglu(2003)內生化了技術偏向型的技術進步,認為對外貿易的增加會產生技術偏向型的技術進步,因此增加對熟練勞動的需求,拉大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收入差距。
2.國內相關研究
胡昭玲(2004)認為,開放程度不均衡是導致我國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原因。戴楓(2005)分析時間序列數據得出我國收入差距的擴大與貿易開放程度之間存在著長期穩定的關系。王少瑾(2007)利用我國1994年~2004年的省際面板數據發現出口縮小了城鄉收入差距,而進口則擴大了這種差距。胡超(2008)采用我國1985年~2005年時間序列數據就對外貿易和收入不平等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發現對外貿易與收入不平等是一種倒“U”形的關系。
三、實證檢驗
1.變量和數據來源
本文實證選取了我國1980-2008年的時間序列數據:以全國基尼系數(GN)作為被解釋變量;采用出口、進口占GDP的比重來衡量我國對外貿易規模對收入的分配效應,用EXG、IMG表示;用FDI占GDP的比重來衡量我國的投資開放度(TZD);以當年大專以上人數占總人數之比來衡量我國教育水平(EDU);采用人均GDP(AG)來衡量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以第二、第三產業占總就業的比重來衡量我國產業結構的發展,用B2和B3表示。
本文的基尼系數來自李樹培等人的《貿易開放與發展中國家收入差距擴大》,其他數據直接引用《中國統計年鑒(2009)》中的相關數據。對于人均實際GDP,用1978年不變價格衡量。為了消除時間序列的異方差現象,故對變量進行自然對數變換。
2.數據的單位根檢驗
為了保證回歸結果的有效性,本文利用Eviews3.1軟件對取過對數的變量序列進行平穩性(ADF)檢驗。通過檢驗,我們發現所有變量在10%置信水平上都是非平穩的(見表1)。
但一階差分后,DGNL、DEXGL、DIMGL和DEDUL在1%水平下不存在單位根,TZDL、B2L和B3L在5%水平下沒有單位根問題,DAGL的ADF統計量則小于10%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見表2)。因此所有變量均為一階單整變量,它們之間可能存在協整關系。
3.協整檢驗
由于所有變量都是一階單整序列,滿足協整檢驗前提,下面來檢驗基尼系數與各解釋變量之間是否具有協整關系,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對其進行回歸得如下方程:
R2=0.94,修正的擬合優度=0.92,擬合優度和修正的擬合優度都大于0.9,說明模型對數據的擬合程度較好。F值為48.73大于臨界值3.64,該模型總體是顯著的。
通過檢驗可知,殘差的ADF統計值為-4.8359小于1%的顯著水平下的臨界值-3.6852,所以殘差序列是平穩的,不存在單位根。因此,我們可以拒絕零假設,認為GNL與EXGL、IMGL、TZDL、EDUL、AGL、B2L、B3L存在協整關系。
四、實證結果分析
上述實證檢驗得出以下結果:
1.出口貿易的發展減小了全國基尼系數。因為出口貿易使我國豐富、低廉的勞動力比較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提高了他們的報酬,從而縮小了收入差距。而進口則顯著地擴大了收入分配差距。按照H-O理論,貿易開放會促進我國企業技術的進步。而這種貿易導向型的技術進步會增加對熟練勞動力的需求,熟練勞動者工資上漲。
2.FDI顯著地與基尼系數正相關。近些年,國家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扶持后,跨國公司在優惠政策的指引下顯著投資于資本密集度高、勞動生產率高的行業,提高了這些高技能勞動者的工資水平,進而拉大了不同類型勞動力之間的收入差距。
3.教育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惡化了收入分配。在我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相對于龐大的總人口來說還很少,隨著企業對高技能勞動者需求的增加,他們的工資的提高加劇了其與低技能勞動者的收入差距。
4.經濟發展水平與收入不平等之間是正相關關系。庫茲涅茨認為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之間是倒“U”型關系:我國大部分地區仍處在“U”型的左邊,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所以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我國收入分配趨于惡化。
5.第二產業的發展擴大了收入不平等程度。原因可能是:現階段,我國的主導產業還是第二產業,其在發展中出現的結構性失業和高機器化使就業職位減少,不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第二產業的員工工資明顯高于第一產業,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收入差距的擴大。而第三產業的發展卻改善了居民收入差距。第三產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可以吸納更多的潛在勞動力,提高他們的收入,從而縮小收入分配差距。
五、結論及政策建議
從本文對時間序列數據的分析得知:現階段,進口的增加以及FDI的大量進入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我國收入不平等程度,但出口的發展卻縮小了我國收入分配差距。
我們知道,對外貿易促進了我國經濟增長,提高了居民收入整體水平。所以我們還要繼續大力發展對外貿易:(1) 增加貿易開放度,讓對外貿易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增長,改善人們生活水平,加快企業技術進步的步伐。(2)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促進和扶持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持續穩定的發展,實現社會的充分就業,發揮我國在勞動力比較優勢。(3)政府應該增加對低收入者的教育投入,來提高低收入者的技能水平,使得貿易開放也能惠及這些群體。(4)全方位對外開放,縮小地區收入差距。我國地區間貿易發展的不平衡擴大了地區間的收入分配差距,因此,我們應該通過稅收、轉移支付或其他扶持政策來調節這種收入差距。
參考文獻:
[1]胡昭玲: 經濟全球化與收入不平等[J]. 經濟學家,2004,(4)
[2]戴 楓:貿易自由化與收入不平等:基于中國的經驗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05,(10)
[3]王少瑾:對外開放與中國收入不平等:基于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07,(4)
[4]胡 超:對外貿易與收入不平等:基于中國的經驗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8,(3)
[5]李樹培 高連水 魏下海:貿易開放與發展中國家收入差距擴大:基于中國的理論與實證分析[J].財經研究,2009,(12)
[6]余官勝:貿易開放對收入不平等的U型影響:理論和基于面板協整的實證研究[J].國際經貿探索,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