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企業管理已向戰略管理轉化的新形勢下,傳統管理會計提供的信息顯然已不能滿足戰略決策的現實要求,戰略管理會計便應運而生。戰略管理會計的直接目標是為企業戰略管理提供信息,注重運用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幫助企業制定卓越的戰略,以使企業取得持久的競爭優勢。
[關鍵詞] 戰略管理會計 人力資源會計 滯后性
戰略管理會計是為了維持整個戰略管理過程的順利運轉,最終達到戰略目標,獲取戰略競爭力和超額回報,企業必須研究自身所處的內部環境,即企業擁有的資源和能力;還要研究企業的外部環境,包括競爭者、客戶、政府等,并及時傳遞環境變化的信息。戰略管理會計的服務對象非常廣泛,不僅包括企業內部管理者,還包括外部與企業有利害關系的信息使用者。為滿足企業戰略管理決策的需要,戰略管理會計首先應當向企業內部管理當局提供戰略性信息;除此以外,為便于所有者、潛在的投資者、客戶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了解企業所采取的方針政策及其原因、企業的財務狀況、產品價格上漲原因及其他相關信息,還需要向他們提供戰略性信息。
戰略管理會計立足于國內外市場,其披露的戰略性信息內容主要包括:有關本企業基本情況的說明信息;對本企業分析、預測以及與競爭對手進行比較的信息;顧客方面的信息;對競爭對手的分析、評價及發展趨勢進行預測的信息;政府政策、市場情況、國際形勢及可能影響到企業經濟發展方面的信息以及企業自愿披露的其他信息等。
一、要建立表內信息與表外信息互補的財務報告體系
現行的財務報告體系,所披露的管理會計信息均具有一定的相關性,但是它采用的是通用報表模式,只能滿足信息使用者共性的需要,而不能滿足千差萬別的個性需要。
從表內信息來看,現行財務報表信息含量不完善,把重點放在已發生的交易和事項上,而不是經濟實質上,這是違背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的。主要表現在:第一,缺乏人力資源會計信息的披露。人力資源是企業財富,是企業未來發展的堅強后盾,而在現行的財務報表中找不到人力資源信息的蹤跡。在日常的會計核算中,按照傳統會計理論不把人力資源列為企業資產的范疇,企業對人力資源方面的投資不進行資本化,而是直接作為期間費用處理,這樣處理會使越重視科技開發和人力資源投資的企業近期收益越少,獲利能力越差,這顯然會給信息使用者帶來一些誤導。因此,應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一套能反映中國企業人力資源方面的價值確認、計量和報告的準則,以彌補現行財務報告的缺陷。第二,無形資產披露存在一定的缺陷:(1)所披露的內容不充分,只反映無形資產存在的價值,沒有獲利能力大小的內容;在資產負債表中所披露的無形資產只是反映已入賬的無形資產價值,而對企業正在研究、開發、申報中有可能形成的無形資產披露的較少。(2)財務報表中所披露的無形資產只是一個總括的資料,不能為信息使用者提供具體的項目、來源、價值及產生經濟效益的情況,信息使用者無法判定企業無形資產的科技含量和獲利能力。(3)對無形資產信息披露不及時。因為現行的財務報告所披露的無形資產只指已入賬的無形資產,而對正在開發和研究的無形資產沒作必要的反映和說明。可是,為了減少投資的風險,信息使用者很希望了解這方面的信息。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資本將會成為企業發展的首要資本,改進和完善無形資產信息的披露,已是迫在眉睫了。
從表外信息來看,信息量匱乏,難以滿足客戶對相關性的需求。大多數企業在披露管理會計信息時只注重表內信息,而對表外信息采取回避態度。其實,企業的歷史背景信息、未來發展信息、企業股東及高層管理人員信息,企業的法律訴訟、債務重組、兼并與重組、不確定信息等,凡是與企業相關的一些重要信息,都應該通過表外披露方式向信息使用者提供。
二、要解決歷史信息滯后性與信息需求超前性的矛盾
現行的財務報表是建立在以歷史成本為主要計量屬性的基礎上,盡管近幾年發布的會計制度和準則對按歷史成本披露的會計信息產生的差異采取了一定的補救措施,但是,在整個財務報表中歷史信息仍占絕對的比重,以《現金流量表》的會計信息來說,它提供的現金流量只是一種過去的現金流量,并不是未來的現金流量,這與決策有用性的要求相差甚遠。歷史信息沒有未來信息對信息使用者的相關性強,為了提高管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應考慮利用現代高科技信息手段,減少財務報表中歷史信息的含量,擴大即時和未來信息的范圍,以解決歷史信息滯后性與信息需求超前性的矛盾,真正發揮管理會計信息相關有用的作用。
三、引入增值額表
原有的損益表將其他利益相關者的產權利益作為費用項目被扣除,凈收益項目反映的僅是股東利益,從結構安排上否認了其他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組織收益的分享。因此,與共同治理的結構相適應,應將原有的損益表變更為增值表。增值額反映的是企業整體創造的價值增值,將原有的其他利益相關者的產權收益納入到增值額項目,而后將其在不同的產權主體之間進行分配,反映了不同產權主體的利益。
四、拓展信息披露載體形式
信息披露的載體形式將由紙張向磁介質和光電介質轉變,以適應現代電子科技的發展。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的發展,會計信息披露實踐逐步由單一的以紙張為介質的會計披露方式過渡到以紙張和網絡介質并重的新階段,這是信息技術革命的結果,也是會計披露變遷的必然。網絡技術下的會計核算將從事后的靜態核算達到事中的動態核算,便捷地產生各種反映經營和資金狀況的動態信息。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企業不僅可以提供規范的最低標準會計信息,還可以提供以所有可能的會計方法為基礎的多元化會計信息。在網絡環境下,集中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的信息處理方式不僅要滿足數字真實、內容完整、計算準確、報送及時等基本要求,同時還要有新的要求:為管理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因此,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設立具有直觀標志的網址,及時宣傳公司網址,擴大財務報告信息的使用范圍;在網站主頁建立獨立的財務報告鏈接點或在起始頁列出財務報告信息欄,使財務報告訪問者一目了然,便于瀏覽;提供在線分析工具;支持多幣種多語言,以利于國際商務的開展;實時提供過去和現時記錄,以利于信息的縱向比較;具有反饋功能,以利于信息的使用者與提供者之間經常性的溝通。
五、轉變信息披露表述方式
信息披露的表述方式將由單一的表式披露向表式披露與圖像披露并存轉變。就信息使用者而言,相對于純粹的文字化信息披露來說,圖像化信息具有簡明、直觀、易懂等優點,在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的條件下,二者并重成為可能。在信息的表述方式上,不再局限于文字與表格方式,而是更多地運用圖形與音像方式,恰如其分地表達信息內涵,做到圖文并茂,聲像俱全,使信息的表達更加形象、直觀,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利用計算機技術,根據現代電子計算機所提供的隨機寄存特性來重新設計和構造一個新的財務報告系統,從而便財務報告體系及其所提供的信息屬性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使得財務信息使用者可以方便地從總括信息轉人到明細信息甚至原始數據,多媒體技術提供了數字、文字、圖表等諸多資源,可及時、有效地采集和利用財務報告信息,讓財務信息使用者象選擇電視節目一樣選擇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種類、數量、質量和形式,進一步提高其有用性。
另外,隨著社會經濟、特別是技術環境的發展,企業經營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大,披露的會計信息要滿足企業所有利益相關者的要求,可以在信息技術及網絡技術的支持下,使信息使用者與信息提供者及時進行雙向交流。面對利益相關者信息需求的多樣化,信息披露可以采取能靈活滿足不同決策模型信息需要的多元化信息披露方式,即交互式按需披露。
總之,戰略管理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是我國會計未來改革和發展中應著力考慮的問題,只有為社會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才能發揮戰略管理會計在經濟管理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鄧小洋:《會計信息披露的經濟學思考》,《財經理論與實踐》,2006年第1期
[2]孫 錚:《論中國證券市場會計信息披露的規范》,《財經研究》,2005年第2期
[3]譚仕平 胡凌云 周駿:《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規范的探討》,《四川會計》,200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