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實行雙語教學不僅是高校教改的一項重要內容, 而且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手段。在《國際經濟學》課程雙語教學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師資隊伍培養、缺乏雙語學習氛圍等問題, 嚴重影響雙語教學效果。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進一步完善《國際經濟學》雙語課程建設的建議。
[關鍵詞] 國際經濟學 雙語教學 思考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國際經濟關系的飛速發展,《國際經濟學》在經濟學中的地位也在日益提高,目前已成為經濟學類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在研究方法上,國際經濟學主要運用微、宏觀經濟分析中的一些分析工具和模型。因此,國際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強,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的課程。教學方法是否科學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好壞,也關系教學目的的實現。近幾年高校開始逐步進行雙語教學。《國際經濟學》是國家教育部確定的高等院校經濟類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對《國際經濟學》進行雙語教學,有助于專業知識的更深層次、更精確地獲取和理解;能夠以開放的心態引進國際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從而提升本課程的教學水平,培養和造就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新型復合型高等人才。
一、《國際經濟學》雙語教學目標
《國際經濟學》是一級學科理論經濟學下的二級學科,根據教育部的要求,國際經濟學是經濟類專業本科生的必修課程,包括開放微觀經濟學和開放宏觀經濟學兩個部分。該課程的教學對培養與訓練學生經濟學思維方式,提高其綜合素質和能力有重要意義。國際經濟學教學的主要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國際經濟學》教學大綱的內容,并使學生能以經濟學專業語言加以理解和描述,獨立完成英文作業和考試。也就是說,英語語言的教學不是本門課程的教學目的和任務。在《國際經濟學》雙語教學中,使學生掌握國際貿易理論和國際金融理論是主要目的,同時給學生創造學習和使用第二語言的空間,使學生在掌握國際經濟學知識的同時,能夠盡可能多地使用第二語言。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扎實地掌握國際經濟學相關知識的同時,使用母語和第二語言進行思維,能在這兩種語言之間根據交際對象和工作環境的需要進行切換,使他們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并樹立跨文化的意識,成為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人才。
二、《國際經濟學》雙語教學的實踐及相關問題探討
1.雙語教學的實施
(1)雙語教材的選用
要進行高質量的雙語教學,必須選擇恰當的雙語教材。對于教材的選用,目前有購買原版教材、自編教材、雙語教材、改編教材等幾種選擇。《國際經濟學》的課程特點決定了使用原版教材為宜。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選用了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系列英文教材《國際經濟學》第8版,由美國經濟學教授多米尼克.薩爾瓦多(Dominick Salvatore)編寫的原版影印本教材。本書在英語國家和世界其他地方擁有眾多的讀者和很大的影響,不僅是在國際上多次再版的經典之作的最新版本,而且是近年來已在國內多所高校被試用的優秀教材。該教材語言表達規范簡單,用詞準確,和經濟學科核心課程中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內容聯系緊密,內容客觀,知識體系較新,能夠反映學科前沿,內容層次分明,概念敘述詳細。作者對相對比較完善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現象和規律理解得深刻而透徹,從而解釋得比較清楚和徹底。但原版教材也有諸多問題,如原版教材內容較多,在一些內容上說明得過于詳細。其教材內容、選編思路和編寫形式與國內教材的風格完全不同,在某些案例的選取、概念的講解上疏離中國的經濟現實,影響雙語教學效果。因此,教學中我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必要的篩選,力求抓住主要內容,對于那些與國內教材重復的內容、章節和報道等,可以把它們作為課外閱讀材料,讓學生自行閱讀。
(2)雙語教學模式和方法
各個高校由于自己的師資和學生水平、專業設置、教學手段等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雙語教學開展的程度不盡相同,因此存在著不同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主要采用了沉浸式教學法(Englishimmersion)和參與法(Participation method)。即交替使用兩種語言,以英文為主,教師用淺顯的語言進行教學,使學生能順利地掌握英語和教學內容。對于比較專業的經濟術語,教師用漢語準確地解釋其含義,以使學生對術語和定義有準確的理解。運用多媒體教學,采用英文課件,并以中文加以解釋。這有利于進行沉浸式教學,給學生制造全英語環境。此外還有,設置問題或案例討論環節,要求學生盡量用英語進行討論,用英語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和回答問題。對于課后作業也要求用英語完成。
2.教學實踐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1)如何提高學生學習雙語課程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雙語課程的重要因素。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的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尤其是聽說能力有差異,閱讀經濟類原版教材的效率遠未達到閱讀中文教材的水準,更不能用英語清晰明白地表述觀點思想。與其他課程相比,在《國際經濟學》雙語學習過程中,所花費時間更多。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為了更好理解知識內容,課后要結合筆記看原版教材,雙語授課使用原版教材,存在著英語閱讀障礙,這種閱讀障礙是老師無法直接解決的,需要學生課外下苦功。一些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對雙語教學的接受度較差,采用消極的回避態度對待雙語課程的學習,其學習結果可想而知。
(2)如何將原版教材與案例教學結合
如前文所示,原版教材具有語言表達規范簡單、用詞準確、內容客觀、知識體系較新、能夠反映學科前沿、內容層次分明、概念敘述詳細等特點。但實踐證明,原版教材也有不足之處。原版外文教材篇幅較大,并且有較多案例多是以美國為背景,這并不能滿足我們教學的需要,課堂上要額外增加中國的相關案例。而與此同時,表現在學生在學習時,會發現教材中部分內容未講,老師直接給跳躍過去了,雖然在課堂上我們有簡單說明,但也影響了學生看教材的積極性,認為直接聽老師講課,養成不看教材的惰性,這不利于學生的獨立思考。另外,原版教材價格較高,增加了學生的負擔。
(3)如何鞏固學習效果
《國際經濟學》涉及的理論較多,再加上雙語教學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閱讀理解難度加大。如不采取有效的方法來鞏固已學的知識點,學習效果將難以保證。國內一部分高校為了提高《國際經濟學》雙語教學的效果,設計了《國際經濟學》在線測試系統。系統中有填空題、單項選擇題、判斷題和論述題等多種題型,內容十分豐富。學生每學完一章后,可以通過進入網絡題庫,進行反復練習,結果可即時顯示。通過比較,學生可自己判斷學習成果,找出學習的不足和努力方向。通過練習,學生普遍認為學習的知識得到了鞏固。我們的試題庫建設已經完成,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將開展類似的工作,以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4)如何培養培養教學團隊和調動教師雙語教學積極性
教師的素質對雙語教學的質量其關鍵作用。雙語教學對教師的素質要求較高,要求教師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并能熟練地使用外語,同時還要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建立一支雙語教學團隊有利于雙語教學的發展。目前,我們的教學團隊還欠缺,能夠承擔較高質量雙語教學的教師并不多。另外,教師需要花很多精力和時間來進行雙語教學準備。如資料查找和搜集難度大,對原版教材和輔助資料的理解,以及課堂教學內容設計會花費相對于一般教學3-5倍甚至更多的時間。如果沒有適當的激勵措施,這些會影響教師進行雙語教學的積極性。
(5)如何建設濃厚的雙語學習氛圍
我國沒有第二語言。學生在校學習基本都是使用中文,沒有講外語的語言環境。雙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于學生的外語水平是否達到一定高度。學習外語要加強聽、說、讀、寫的訓練,僅僅依靠課堂上的有限學習時間是不夠的。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和語言環境可以促進學生多用外語交流,能增強聽說能力,在促進學生提高外語水平的同時也對雙語教學的成功大有裨益。
三、進一步完善《國際經濟學》雙語課程建設的思考
1.進一步完善雙語教學資料
內容豐富、詳實的教學資料是雙語教學的基礎。在實施雙語教學前,首先要以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審定的《國際經濟學》教學大綱為藍本,組織授課教師認真討論本課程的教學大綱內容,充分進行研討調研,以確定科學、前瞻性的教學大綱。然后據此制作授課教案、多媒體課件。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努力建立適合于雙語教學的習題庫,題型要多樣化,緊密聯系當今國際經濟熱點問題。同時建立完善的試題庫,以適應靈活多變的考核方式。借鑒原版教材案例教學的經驗,建立既及時跟蹤國際經濟學理論發展趨勢又結合最新的國際經濟走勢和變化趨勢的案例庫,案例的選擇要兼顧中國經濟和國際經濟的關聯性,以便更好地為提高雙語教學質量服務。
2.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可能會導致空洞、乏味。使用外語來學習專業知識,由于語言瓶頸,學生可能會陷入“翻譯——理解——再翻譯——再理解”的循環中,失去學習興趣。讓學生提起興趣、讓知識能夠學以致用,要更多地依靠教師的引導。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加深對專業理論的理解與應用。例如在介紹某一理論時,可以同時介紹一些學者在此領域的研究專著或文章或現實的國際案例,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和聽課的興趣。另外,還可以選擇簡單、可以拓展的章節(比如關稅、非關稅壁壘部分)安排學生準備課件內容進行課堂討論。
3.采用互動式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就各高校實施專業課雙語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當前制約雙語教學質量提升的一個關鍵“瓶頸”是雙語教學課程普遍缺乏全方位教學互動,往往表現為教師“用外文唱獨角戲”。互動教學模式,就是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采用對話和研討的學習方式,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個體與學習中介互動的學習機制。在互動教學模式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啟發者、指導者,學生是教學的積極參與者、促進者。互動模式給予學生主動探索的機會,使學生對講課內容由多數聽不懂轉變為少數聽不懂,減少了學生對新知識的壓力和恐懼感,增加了他們對課堂的歸屬感和信心,有力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4.加強師資培養與激勵
雙語教學以雙語教師為基礎。雙語教學的成敗關鍵在師資。教師自身要不斷學習,提高知識文化水平。同時學校要加強對教師的培養。學校可以選拔優秀的人才做雙語師資,可以將其送出國深造。學校還可以組織到外校學習交流,鼓勵教師參加有關雙語教學的培訓班和討論會。此外,學校要完善對教師雙語教學的激勵制度,如在工作量的計算、職稱評定、工資待遇、出國進修等方面給予照顧。
5.建立雙語教學評價與成績考核體系
由于雙語教學的特殊性,教學評價機制應有別于一般的教學評價機制。要建立一個全程監控的評價體系,實施多指標評估體系,真實、客觀地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學效果、教師的教學態度與能力、教學內容與方法,以及有關部門在雙語教學實施中的作用與效果。雙語教學成績的考核要根據課程內容形式多樣化。在考核體系中,教師可以設置多種參數指標,上課用英語回答問題、發表見解以及課下作業完成優劣等等,加大平時成績在最終考核體系中的比重,在期末考試中,一些簡單的題目要求學生英語作答,較難一些的采取選擇性的作答方式(中文或英語),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實現雙語教學的真正意義與目標。
雙語教學在實施過程中會對教學雙方產生較大影響。它可以對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和思維方式訓練可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也可以促進教師思想文化和教學水平的提高。雙語教學質量的提高需要學校對雙語教學的合理安排,以及教學雙方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2001
[2]谷志忠:簡論高校的雙語教學[J].中國高教研究,2005,(10)
[3]徐松:《國際經濟學》雙語教學實踐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6,(6)
[4]申沛 馮永平:推進雙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5(2):47-51
[5]Kenji Hakuta. Bilingualism and Bilingual Education: a Research Perspective[J]. Occasional Papers in Bilingual Education,1996 (1):55-69.
[6] Hankins F.Teaching thinking though effective questing [M].Boston: Christopher Gordon, 1998: 16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