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社會經濟成分、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校園體育文化就面臨著這樣一個多元化的文化環境。在多元化的文化環境中,主要存在著以下幾種文化:中國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文化,大眾文化,西方文化。在這樣一個文化環境下,校園體育文化何去何從,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 多元文化 視角 體育文化 構想
一、多元文化在國內外之發展狀況
多元文化教育在不同的文化群體或不同的國家中,對這一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多元文化教育就是在當今多種文化相互依賴的世界中.使所有學生不論其文化的差異,都能獲得在國家主流文化中生存所需要的認識、技能和態度,同時也要有助于學生在本民族亞文化和其他少數民族亞文化中生存所需要的能力的一種教學和學習取向。
美國學者麥萊迪(Mcleod,K.A.)認為,西方的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大體可分為三種取向,其中一種就是跨文化取向,這種文化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人們在多元文化社會中生活的能力,造就能跨越自身族群文化限制的個人。多元文化教育包含各層次的群體文化,它涵蓋精神文化的諸多成分在內。從地域上看,多元文化教育就是要使教育對象認識文化在不同地域間的不同表現形式,并且盡力引導教育對象去認識地域間文化的差異??梢哉f,教育中的多元文化,是多元文化教育涵蓋的內容,也是實施多元文化教育的出發點和基本前提。
二、當前校園體育文化之現狀分析
1.體育觀念方面引導的缺失。長期以來,運動訓練、體育教學、一直在“生物體育觀”的“工具理性”下發展,巨大的運動負荷背后卻隱藏著對身心的摧殘和扭曲,是體育人文精神的“異化”,比賽場成了國家利益、民族精神、“功利主義”的競技場?!叭宋膴W運”、“綠色奧運”、“科技奧運”、“生態奧運”的提出,標志著人類體育觀念的更新,人們參加體育活動的動機、目的以遠遠超越了在“生物體育觀”指導下的認識,體育背后強大的“人文魅力”日益顯現。從價值目標上看,體育已不僅是單純的體質問題,如果將“增強體質”視為體育教育的目的的話,那么,今天的科學技術已可以采取適當的手段、技術,解決人的體質健康,如合理的飲食,良好的生活方式,適度的活動(無需教育的自然活動能力,如走、跑、肢體運動),加之醫學的進步等,似乎體育已失去了它的光芒,“生物體育觀”面臨嚴重的挑戰。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良好的社會適應性等,不是體育“專利”,人類健康的問題不可能僅依靠體育活動來完成。洞悉體育價值真諦還在于創造文化意義、提升人的生活質量和構筑理想的人文世界;從價值功能上看,體育的作用亦在于優化人的心理與人格、關切人的生存與價值,增進人的自由與幸福,表現在關懷人生現實、促進人的發展和指導精神文明建設;從價值評價上看,體育的評價標準更注重精神、民族等;從價值實現形式上看,體育是通過教育和學習等途徑,轉化為人的身心素質、價值觀念、文化人格和文化成果??梢婓w育的人文價值趨向已清晰展露。
2.競爭意識淡泊,創新精神不足。東方體育文化是受儒家思想影響的,長時間處于閉關自守的封建社會條件下,形成了融養生、健體、道德、競技、娛樂為一體的獨特風格。以孔子、孟子為主要代表的儒家文化主張“寧靜致遠”,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文化主張“清靜無為”,這種儒道互補型文化中的靜止觀念在整個中國傳統文化中占取了支配地位,對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產生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道教所倡導的“靜以養生”和 “靜以養神”,莊子主張不引導而壽,用入境的方式坐忘,行氣而生,這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獨特的以驅病健體為主要目的體育活動方式。而競爭性的富于冒險創新性的體育因為沒有充分發展的社會文化空間,而沒有形成發展的大氣候。在體育上則表現為創新精神不足,競爭意識淡薄,參與競爭的主動性不夠,以個人為基礎的競爭得不到充分發展。在多元文化環境的沖擊下,傳統的體育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突。西方一些大眾的體育文化受到了極大的歡迎。比如,健美操是80年代傳入我國的,現在各級各類學校、單位、集團等開展很廣泛,因為它是一項體現創新精神的體育項目。
三、校園體育文化構建的對策
1.建立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學校體育理論框架。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科技的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健康日益成為人們的第一需要。學校體育教育的基本觀念應是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重視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關注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因此,學校體育教育改革首先應從轉變思想觀念開始。
2.設計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學校體育課程。多元文化教育的發展是從民族和種族爭取平等開始,再延至其他社會不同種族群之爭取平等。如性別、年齡、地域、社會階層、特殊性及其他文化族群等,除了要排除歧視和偏見,更重要的是要求學校教育的課程反映各族群的特色文化。具體而言,學校體育課程的設計與改革.是落實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重要措施。
3.注重體育意識的培養。將現代體育思想融入校園體育文化之中,校園體育文化理論提出體育文化包括觀念文化(價值觀、思維方式和意義體系)、規范文化(法律、道德、習俗)、物質文化(服裝、器材、設備、設施、建筑等。多元文化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它帶有鮮明的時代點。
4.構建“以人為本”的體育教育觀。構建“以人為本”的現代體育教育觀,應該以弘揚人的生命意義和價值意義為教育目標,“以人為本”的現代體育教育觀著眼于塑造受教育者的理想人格,充分遵循和尊重人的身心發展規律,維護人的權利、關懷人的困難和痛苦、容忍人的弱點和缺點、發展人的自主和獨立意識等為特征,鼓勵和促進人的創造才能的生成和成熟。構建“以人為本”的現代體育教育觀,是新時期下社會發展對體育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 高長梅等.《校園體育文化進社余書》.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3.
[2] 魏慶剛:《論構建學校體育文化的原則與方法》.《理論與探索》,2001年6月.
[3] 潘麗萍:《校園體育文化的營造》.《體育文化導刊》,2002年2月.
[4] 何振梁: 奧林匹克的普遍價值與多文化世界. 《 體育文化導刊》, 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