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響應綠色環保,構建和諧社會,已成為人們21世紀的共同渴望。低碳經濟既是人類建立和諧社會的新理念又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使得發展低碳經濟成為必然要求,也使得發展低碳經濟成為人類生活的新訴求。
[關鍵詞] 低碳經濟 綠色和諧社會 低碳產業 低碳發展
一、綠色和諧社會的基本理念
綠色和諧社會即構建“綠色城市、和諧社會”,它旨在進一步樹立和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高、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積極貫徹中央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重要精神,推動我國人居環境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綠色和諧社會的提出一方面體現了貫徹以人為本,全面協調,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社會中國這樣一種發展觀、科學觀的精神,同時也表明中國這種經濟發展,社會的水平,體現社會價值觀的提升。
綠色和諧社會是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綠色發展。在綠色經濟的框架下,推動包括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生態經濟、合理消費等在內的各領域的發展。把低碳經濟的概念落在節能減排、環保、能源效率提高上,落在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提升上,落在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上。
二、發展低碳經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1.低碳經濟的提出背景
伴隨著生物能、風能、太陽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類逐步從原始文明走向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而隨著全球人口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及其誘因不斷地為人們所認識,不止是煙霧、光化學煙霧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將帶來的全球氣候變化,也已被確認為不爭的事實。在此背景下,“碳足跡”、“低碳經濟”、“低碳技術”、“低碳發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應運而生。而能源與經濟以至價值觀實行大變革的結果,可能將為逐步邁向生態文明走出一條新路,即摒棄20世紀的傳統增長模式,直接應用新世紀的創新技術與創新機制,通過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 作為具有廣泛社會性的前沿經濟理念,低碳經濟其實沒有約定俗成的定義,其涉及廣泛的產業領域和管理領域。
2.低碳經濟的目的
低碳經濟的特征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目標,構筑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發展體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統、低碳技術和低碳產業體系。
低碳能源系統是指通過發展清潔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核能、地熱能和生物質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技術包括清潔煤技術(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儲存技術(CCS)等等。低碳產業體系包括火電減排、新能源汽車、節能建筑、工業節能與減排、循環經濟、資源回收、環保設備、節能材料等等。
低碳經濟的起點是統計碳源和碳足跡。二氧化碳有三個重要的來源,其中,最主要的碳源是火電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41%;增長最快的則是汽車尾氣排放,占比25%,特別是在我國汽車銷量開始超越美國的情況下,這個問題越來越嚴重;建筑排放占比27%,隨著房屋數量的增加而穩定的增加。
三、發展低碳經濟的意義
發展低碳經濟,一方面是積極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完成國家節能降耗指標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益,發展新興工業,建設生態文明。這是摒棄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約的發展模式的現實途徑,是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雙贏的必然選擇。
四、中國發展低碳經濟、構建綠色和諧社會的途徑
1. 將減排目標納入“十二五”規劃。
到2020年實現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這是莊嚴的承諾,同時也是十分沉重的責任。一方面,它標志著我國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向低碳經濟轉型;另一方面,它標志著從政府到民間組織、從企業到個人都必須成為這一場革命的當事人、參與者、奉獻者和受益者。
2. 抓好試點和典型。
目前,深圳成為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批準的第一個國家低碳生態示范市,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住建部支持將國家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的最新政策和技術標準優先在深圳試驗,引導相關項目優先落戶深圳,并及時總結經驗向全國推廣;深圳負責承接國家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的政策技術標準和示范任務。同時,住建部支持深圳市將每年一次的“光明論壇”提升規格,使其成為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低碳生態城市理論與實踐的交流平臺。在條件具備的省市、地區、行業中及各省,都應有目的的選擇試點和典型,扎實推進,建之有效,確保我國經濟在低碳經濟促進下又好又快發展。
3. 大力發展“低碳產業”。
為了實現低碳,停止發展與低速發展都不可取,惟有加速發展,同時提高我國在低碳經濟與技術方面的競爭力。因此,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向低碳經濟轉型的同時,大力發展低碳產業。低碳經濟不僅僅是需要去鄭重承擔起來的一份責任,它同時也意味著一種新的發展機會,必須在轉型、轉變中培育和創新更多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全國第一個規模達50億元的杭州市“低碳產業基金”就是政府主導的典型的低碳產業,其投資方向是三大類:即為“高碳改造、低碳升級和無碳替代”。高碳改造包括節能減排;低碳升級包括新材料、新裝備、新工藝升級原有設備;無碳替代包括新能源;核能、風能、太陽能等。
4. 認真做好宣傳教育普及及輿論監督工作。
各級政府應利用各種方式宣傳低碳經濟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利害關系,經常向社會通報減排進展、成效與不足,同時要組織媒體配合政府號令及時進行相關報道和揭露。開通低碳經濟網絡專線,搭建老百姓與政府勾通的橋梁,發揮人民群眾“低碳經濟”主人翁作用。
參考文獻:
[1] 龔建文: 低碳經濟:中國的現實選擇[J]. 江西社會科學, 2009年07期
[2] 段毅豪: 綠色轉型、節能環保就是發展低碳經濟[J]. 科技創新與生產力, 2010年04期
[3] 周璐 吳夢寰: 低碳經濟:內涵、發展必然性與可行途徑[J]. 現代商貿工業,2010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