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了經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新會計法的公布和施行,進一步規范了會計行為,保證了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連續性,同時以會計法為核心的我國會計法規體系也日臻完善,在現行會計工作中,指導著財會人員按照會計法規體系的規章制度辦事。
[關鍵詞] 會計 法規 體系 簡要 分析
一、會計法規概述
會計法規是一切財務會計實物的法律、法規、準則、條例、章程和制度等的總稱,它以會計理論為指導,將會計工作應遵循的各項原則和方法,用法規的形式肯定下來,保證會計工作的正常進行,以達到一定目標的經濟管理法規。它是約束會計行為的標準,又是評價會計工作的依據。我國現行的會計法規以會計法為核心,以企業會計準則為主要內容。它規范了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有效,加強了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二、 會計法規的構成層次
從宏觀上分析,我國會計法規體系分四個層次:
1.會計法律,包括會計法(在我國會計法規體系中的母法地位。)、注冊會計師法等。
2.會計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并發布,或者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擬定并經國務院批準發布,調整經濟生活中某些方面會計關系的法律規范。如國務院發布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總會計師條例》。
3.會計部門規章,比如:財政部制定的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等。
4.地方性會計法規,比如:某某省或市制定的會計管理規定。
三、我國會計法規體系四個層次之間的關系
我國會計法規體系的四個層次即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會計部門規章、地方性會計法規呈現金字塔式結構,會計法律處于頂部,是整個會計體系的核心和靈魂,一切會計法規皆需服從會計法的規定和約束,如同一切法律皆需服從憲法一樣,會計法是會計法規的百法之法;會計行政法規是由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即國務院制定的,它調整經濟生活中某些方面會計關系的法律規范。依據《會計法》而建立,會計行政法規的效力僅次于會計法;會計部門規章是國家主管會計工作的行政部門如財政部及其他相關部委制定的會計法律規范,并由部長簽署命令予以公布的制度辦法,它包括國家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會計監督制度、國家統一的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制度及國家統一的會計工作管理制度等等; 如2001年2月以財政部第10號令形式發布的《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2005年1月以財政部第26號、第27號令發布《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代理記賬管理辦法》等;地方性會計法規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或常務委員會在同憲法、會計法律、行政法規不相抵觸的前提下,根據本地區情況制定發布的關于會計核算、監督、機構和人員以及會計工作管理的規范性文件,處于最低的層次,從上至下,一級制約一級。
四、會計法是會計工作的根本大法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得新會計法,是會計工作的基本法律,是我國會計法規體系中處于最高層次的法律法規,是制定其他會計法規的基本依據,也是指導會計工作的最高準則。涉及我國會計工作的各個方面,對會計工作的地位、管理體系、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以及會計人員的職責權限及法律責任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五、會計法指導下的企業會計準則
會計準則是制定會計核算制度和組織會計核算工作的基本規范,是日常會計、財務工作的主要內容,我國的會計準則由財政部制定,會計準則的架構包括三個層次,基本會計準則、具體會計準則、具體會計準則的應用指南。
1.基本會計準則主要是為規范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行為(會計循環),保證會計信息質量而對會計核算的一般要求和會計核算的主要方面作出原則規定,為具體會計準則的制定提供依據,又包括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一為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原則:可靠性、相關性、清晰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量性、謹慎性和及時性原則;二為會計要素確認和計量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原則、歷史成本原則和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和會計要素準則(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
2.具體會計準則
是根據基本會計準則的要求,對企業各種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作出具體規定,包括基本業務準則、特殊業務準則和特殊行業基本業務準則。目前財政部已經印發并實施的具體會計準則有38個,執行具體準則的企業不再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
3.具體會計準則的應用指南
具體會計準則的應用指南包括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及其講解、公司法、公司登記管理條例、財政檢查工作辦法、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管理辦法、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六、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
一切會計法規,皆由會計人員完成,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必須熟練掌握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會計行政法規、會計部門規章、地方性會計法規等會計制度,樹立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準則、提高技能、強化服務。培植服務意識,擺正位置,文明服務,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努力維護和提升會計職業的良好社會形象。
七、切實遵守會計法規的意義
2000年7月1日起施行的新會計法運行到今已有10個年頭了。以會計法為核心的會計法規不僅強化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維護了我國的市場經濟秩序。同時有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確保經濟工作的持續健康發展。實現會計工作的法制化,既能保障經濟實體的順利進行,又對未來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