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課程教學也由過去以批判西方理論為主,轉為在全面、客觀地介紹西方理論的基礎上,探索建立適合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課程理論;由過去以理論學習為主,轉為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過去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此新的教學任務。教學任務的轉變需要相應教學方法的轉變,必須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重新審視,挖掘教學過程中的素質教育內容,深化課程教學方法改革。
[關鍵詞]教學方法改革 參與式教學 主體性
我系自從2007年開設《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課程以來,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感覺到這門課程實用性很強,如果按照老師講授、學生學習的傳統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的話,往往忽略了和學生的交流,很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更好提高學生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實踐應用能力,我系從2008年開始將參與式教學法引入該門課程的教學之中,教學相長,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
一、參與式教學法的內涵和理論依據
參與式教學方法(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是目前普遍倡導的一種進行教學研究方法:“是一種合作或協作式的教學法,這種方法以學習者為中心,充分利用靈活多樣、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習者積極參加教學過程,成為其中的積極成分,加強教學者和學習者之間以及學習者和學習者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反饋,使學習者能深刻地領會和掌握所學知識,并能將這種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
參與式教學法的理論依據主要是心理學的內在激勵與外在激勵關系的理論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論。根據心理學的觀點,人的需要可分為外在性需要和內在性需要。外在性需要所瞄準和指向的目標或誘激物是當事者本身無法控制,而被外界環境所支配的。與此相反,內在性需要的滿足和激勵動力則來自當事者所從事的工作和學習本身,當事者可從工作或學習活動本身,或者從完成任務時所呈現的某些因素而得到滿足。這種教學方法突出和強調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參加到學習中去,創造了師生間和諧統一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創新。
二、在《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課程中實施參與式教學改革的依據
1.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課程是研究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貿易利益的存在與分配,貿易格局的形成與狀態的學科,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國際貿易的理論、政策和規則等,是一門具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性和綜合應用性的課程。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既要夯實學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讓學生掌握國際貿易政策措施,又要強化和拓展學生的探索意識,并讓學生學會運用基本理論分析未來職業領域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國際經濟貿易發展及其變化的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學習能力等等,使學生將來能較好地適應國際競爭。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課程教學存在以下問題,難以滿足需要。
(1)學生自學能力較差,基本上不知道通過網絡獵取最新的國際貿易知識。
如商務部開辟了很多服務網,學生可以從中知道中國與他國的區域一體化的發展情況,中國外資的利用情況等,還有WTO等英文網站都是學生了解國際貿知識的窗口。
(2)教學方法落后。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課程的教學往往以教師的理論教學為中心,教師一味地講,學生被動的學。這種講授式教學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一是它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二是它忽略了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
(3)在考核方式上,手段過于呆板和單一,沒有真正發揮出考試的作用。
通常情況下,《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課程采用的是閉卷筆試形式。在閉卷筆試中客觀題太多,案例分析題比重小,雖然也參考平時分數,但由于對平時成績的把握缺乏科學性、系統性,考試試卷是否達到教學大綱所要求的目標沒有論證,隨意性較大。
2.參與式教學法的優勢
參與式教學法是指師生雙方在教與學之間相互參與、相互激勵、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和相互統一,并在互動過程中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方法。這一方法充分調動了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營造了師生之間的平等、和諧、愉快、健康的學習氛圍,是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的融合和統一。教學實踐表明,參與式教學法能夠加強學生的內在激勵,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學活動中不斷滲透參與式教學法,學生便能從學習中獲得樂趣和滿足,學習效率也定會得到顯著提高。
三、參與式教學法在《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課程中教學的實踐
1.課前參與
在上課之前,教師先利用校內網或公共郵箱公布自己的教學內容方案,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點和興趣,向教學內容方案提出意見和建議。教師根據學生意見和建議,進行修改點評,確定最終教學方案。這樣在上課之前就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為課堂參與做好準備。
2.課中參與
在整個課堂環節中,都離不開學生的參與。為了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
(1)學生參與導入新課
教師在導入新課前,先通過問題或者案例,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
一般來說,教師可以使用兩種類型的案列, 第一種是解釋型案例, 即通過案例來解釋某個理論知識。這種案例一般比較簡單,卻構成《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課程最基礎的知識點,比如用“民用航空器制造市場”的案例來解釋什么是戰略貿易政策。第二種是綜合型案例,它將《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課程中幾個知識點融合起來,需要學生將自身所學結合思考,進一步對案例進行分析,例如通過“中國彩電對美國的傾銷案”,讓學生對“如何看待傾銷和反傾銷”進行深入思考。這類型的案列通常難度較大,能激發學生的挑戰性,讓學生在在掌握已知的同時探索未知知識。
(2)指導學生自學
如何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到底是“授人以魚”還是“授人以漁”?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課程知識時,對簡單的內容可以安排學生自學,教師通過案例或其他問題檢查學生自學的情況,無需花費過多的時間解釋;對重點概念,原理進行解釋,促使學生思考重點,發現疑難。這樣既節省了課堂時間,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3)組織學生討論
課堂討論是學生參與教學的一種直接方式。教師提出要討論的問題,學生利用課外時間查找資料,進行準備。教師可以采用學生發言,分組討論,辯論等多種方式,讓學生發表不同的觀點。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指明問題的性質,思考的方向,肯定學生的新觀點,新想法,幫助修正學生不正確的觀點。比如,教師在講授“非關稅壁壘”時,可以設計問題,進行配額和關稅的進一步比較,讓學生分組參加討論。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3.課后參與
(1)學生參與小結
在課堂結束時,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梳理,進行小結。這樣既可以及時的反饋信息,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學生的參與感。教師可以在學生小結的基礎上進行點評,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2)學生參與社會調查,
學生不但要吸收知識,更要消化和運用知識。學生可以利用廣東出口型企業較多的特點,到企業或貿易公司進行實地考察,撰寫小論文、社會調查報告和學習心得等,將實踐融入在教學之中,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寫作水平。
傳統教學中,往往用考試來評定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參與式教學要和學生的成績考核制度配套起來,可以將學生的課堂表現,案例分析,實踐調查,課后論文結合起來,適當的采用開卷考試或論文的形式來確定學生的最終成績。
四、參與式教學法的效果
1.理論結合實際,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參與式教學中的師生對話,案例教學,專題研討,實踐體驗等多種形式,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學生認真思考,動手操作,積極發言,通過主動參與,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教學質量, 學生也普遍反映收獲更大。
2.互動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參與式教學是學生和老師,學生和學生之間相互交往的過程,學生參與的過程就是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的過程:相互分工,相互適應,更要相互幫助才能解決問題。學生的合作意思和社交能力往往都得到提高,而且課堂氣氛也得到調節。
3.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拓展知識面
參與式教學法能將學生從被動學習的定位中釋放出來,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如果在教學中只教授學生如何從事進出口貿易某項事務的操作,而沒有辦法讓學生真正掌握這樣操作的理由,學生在將來工作中是很難面對復雜多變的現實工作環境的。參與式教學法讓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是是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
五、結論
參與式教學法為學生提供自我實現的機會,在《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課程參與式教學中,并不是刻意讓學生去尋找正確答案,而是尋找正確處理和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參與式教學法培養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思考,勤于動手,對培養學生對《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課程的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是大有益處。參與式作為一種進口的教學方法,能否本土化,能否在素質教育中燦爛成一片,離不開一線教師的實踐。教師要通過平時積累,認真備課,尊重學生,善于歸納,把握好參與式教學法在實際中的應用。相信我們在解決了許多困難后,思維會更加敏銳,對一些教與學的定位也會改變,這意味著我們的思想產生了一個飛躍,參與式教學的種子已在頭腦中發芽了。
參考文獻:
[1]陳 華:參與式教學法的原理、形式與應用,《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1年第六期,159-161頁
[2]單 穎:參與式教學方法在高校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皖西學院》,2006年第四期,160-162頁
[3]姚曉燕:參與式教學在新課程改革中的實施要領,《甘肅高師學報》,2005年第一期,89-91頁
[4]王桂朵:運用參與式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第三期,111-113頁
[5]謝智娟:參與式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中國成人教育》 ,2008年第21期,143-1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