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企業正面臨著全球化、信息化與市場化的國際浪潮的沖擊。如何能夠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是每個企業都要面對并需認真思考的課題。實踐已經證明, 企業之間競爭的實質就是核心競爭力的較量。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是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獲取持續競爭優勢的戰略選擇和根本途徑。
[關鍵詞]我國企業 戰略管理 核心競爭力
一、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 企業定位不準,協同意識缺乏
在經濟全球化使國際競爭延伸到國內市場這一新的競爭態勢下,我國一些企業還處于重視不夠、準備不足的狀態,有的企業尚沒有自己的戰略定位,有的定位不準確,產業策略、市場策略、經營策略都大大缺乏,不僅原有的競爭力難以保持,甚至導致了核心競爭力衰退以至喪失。在戰略管理上,受傳統經營思想的影響,企業各業務單元之間的聯系被人為割開。
2. 信息化建設薄弱,市場反應能力不強
受傳統管理模式的束縛和限制,我國企業在獲取、傳遞、利用信息資源方面處于無力、無序的狀態,對市場上的重要機會和外部威脅不能做出有意識、有效的反應。人的行為和經營流程不能形成系統化運作。盡管付出了較大的管理成本,但是企業還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決策的理性和科學性不強,決策效率和效益都不高,對市場反應的能力亟待提高。
3. 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技術貢獻率低
目前,我國多數企業研發經費嚴重不足,研發機構不健全,自主創新的政策環境、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還沒有真正形成。多數行業、企業的關鍵和核心技術基本依賴從國外引進,自主技術開發和創新能力弱。一些企業盡管經濟效益在不斷提高,但是所實現的利潤和銷售收入的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市場價格的拉動,產品附加值低,技術進步對企業、對整個社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過低。
4. 人力資源管理機制不健全,企業后勁不足
我國相當數量的企業還沒有把人的因素作為一種資源去看待,缺乏約束和激勵機制,人才流失已經成為企業的通病。企業普遍缺乏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市場開發人才和管理運作方面的人才。
5. 企業形象仍需完善,倫理品質有待提升
當前,制假販假、虛假宣傳、虛假廣告等非誠信行為依然存在,在有些行業和領域甚至愈演愈烈。屢禁不止的假藥案、假酒案、假奶粉案、假種子、化肥案,給每個企業都敲響了警鐘。有的企業結合企業文化建設,雖提出了做企業如做人、產品彰顯人品的口號,但全社會對非誠信行為的監督還沒有形成人人喊打的氛圍。
二、提升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對策
1. 搞好戰略定位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前提
第一,明確產業戰略定位。選擇一個好產業遠勝于選擇一種好產品。企業必須對參與何種產業的競爭作出選擇,要選擇那些在市場上處于成長的、能夠為企業提供長期盈利的產業。企業應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所處的產業生命周期的哪一階段,適時進行戰略調整和轉移,變換產業領域,構建新的核心競爭力。這樣才能把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成為市場的領導者。
第二,制定市場戰略定位。企業進行市場戰略定位,首先要分析所面臨的市場環境,了解顧客的需求,尋找市場機會。企業不能只滿足于在原來較小且受保護的市場上占有優勢,而要確立在國際國內廣闊市場上競爭的戰略思想,要從自身的狀況出發,考慮企業市場戰略調整和發展問題,實施恰當的市場戰略定位,以保持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第三,做好經營戰略定位。信息技術的發展、社會分工的細化,對企業經營戰略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企業要取得競爭優勢,就必須不斷開發新產品和新服務,將原有的開發、生產、營銷、服務等環節,進行重新設計和組合,將資源集中于特定的業務、核心的業務,取長補短,以最大效率地發揮有限的資源。企業不能僅僅考慮成本策略,還要完成差異化,在服務上進一步完善。
2. 加強信息化建設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礎
第一,全面落實企業信息化戰略。在企業經營管理中要大量采用信息技術,對企業固有的經營思想和管理模式進行根本性的變革。通過不斷改進和強化企業物流資金流、人員流及信息流的集成管理,達到企業資源的整合,提升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第二,通過信息化增強應變能力。企業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能夠帶來科研水平、工藝技術水平和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信息技術時代,贏得市場的關鍵在于迅速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企業通過組織結構變革,使供應、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直接面對市場,幾乎在同一時間即可響應客戶的要求,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提供市場需要的產品,滿足市場需求的多樣化要求,增強企業的市場應變能力。
第三,通過信息化提升決策科學化水平。正確決策的基礎是信息。對企業來說怎樣比對手早一步獲得有效的市場信息顯得尤為重要,這正是信息技術的優勢,而這種優勢依賴于企業信息化的實現。企業信息化能夠極大地提高企業對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研究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從而提高對企業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把企業決策建立在及時、可靠、高效的信息的占有基礎之上,進而提高企業的決策科學化水平。
3.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核心
第一,充分認識技術創新的重要意義。當前,雄厚的資本、悠久的歷史、眾多的員工不再成為企業成功的必然要素,而成功的關鍵是要確定以技術創新為中心內容的企業競爭戰略。在新的生產方式革命面前,我國企業必須重新規劃自己的發展戰略,而當務之急的戰略應該是技術創新戰略。
第二,加強技術創新能力建設。首先,要充分發揮技術創新的自催化作用,促進創新成果在企業內部的應用; 其次,要通過技術創新最大限度地實現范圍經濟。當企業聯合生產兩種或兩種以上產品的總成本低于單獨生產這些產品的總成本時,企業可共享核心技術等生產要素,通過共同管理來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對于多元化經營的企業來說,由于技術創新成果在不同產品領域間的擴散、滲透,將產生收益放大效應。
第三,政府要大力支持企業自主創新。一是政府必須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保障,組織、引導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完善創新開發體系,增強創新開發能力; 二是要加強科技合作,通過合資合作、購買專利技術或許可證等形式,引進一批能促進產業發展的技術,并加強技術的消化和改進; 三是要建立技術創新的人才保障機制。要重視企業技術人才隊伍的建設,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新的氛圍。
4. 加強人力資源管理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第一,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企業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靠事業留人,靠待遇留人,靠感情留人。只有實現了人的全面發展,企業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
第二,構建人力資源培養和開發機制。首先,企業人力資源的開發應以智能型人才為重點,要著眼于員工思維方式的培養,提高他們的洞察力、判斷力和創造力; 其次,人力資源開發應著眼于健康人格的培養,包括持久的工作熱情,堅韌不拔的意志,人際溝通技能以及團隊合作精神。有些企業的失敗,往往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缺乏對人才實施有效管理的機制,因此建立一套凝人心、聚人力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是至關重要的。
第三,有效地激勵人才。有效激勵必不可少,企業應結合實際,不斷提高員工的物質報酬,使員工受到激勵,進而對企業心有所屬、忠誠服務、努力工作。在有效激勵的基礎上,企業也要明確約束措施,要把員工的報酬與績效掛鉤,獎罰分明。在滿足了生理、安全的需要之后,著眼于員工自我實現的需要,企業還要為員工創造廣闊的發展空間,適時晉升,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舞臺。
5. 塑造誠實守信的企業形象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保障
第一,形成誠信的企業文化。在企業文化的內涵當中,誠信是最基本的要求。市場經濟演進的歷史告訴人們,市場經濟越完備,競爭越激烈,越要求企業肩負責任、恪守信用。只有堅持誠信經營,才可以在組織內形成一種類似磁場的效應,通過企業領導者的經營理念、價值取向向整個企業組織傳播,形成自身的企業文化,并以此促使員工聚集在相同的理念和發展目標之下,從而形成企業的競爭優勢。
第二,提升企業的倫理品質。倫理品質是企業重要的/ 道德資本0。倫理品質的培育和提升,首先應辯證地對待并協調好競爭與合作中的利益相關者的關系。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對企業忠誠與否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強弱密切相關。企業競爭理論強調合作中的競爭、競爭中的合作,這不僅包括企業內部的競爭與合作,也包括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與合作。公平競爭、互惠互利已經成為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
第三,塑造企業品牌形象。名牌是企業走向世界的通行證,要提高市場占有率就必須積極實施名牌戰略,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市場對品牌的忠誠,是以質量可靠為基礎的,沒有產品的高質量作為強大的基礎,品牌的創建便得不到支持。良好的品牌形象具有無形價值,更具有強烈的感召力,它把市場牢牢掌握在這無形的手中。因此,品牌形象對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也具有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