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入世”近九年以來,我國服務貿易發展迅速,面對服務貿易自由化不斷加強的國際趨勢,我國應該找準自己在GATS法律體制中的定位,積極參與新一輪的WTO服務貿易談判,以爭取更加有利的服務貿易發展環境。
[關鍵詞] GATS 服務貿易定位
一、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和服務業“入世”承諾
1.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現狀
“入世”以來,我國服務貿易發展迅速,2003年達到1000億美元;2007年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額比上年下降6%,但仍達到了2868億美元,出口和進口分別位居世界第五位和第四位。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服務貿易發展還面臨著諸多挑戰。金融危機陰影猶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國服務業總體發展水平較低,國際競爭力不強。服務貿易占對外貿易比重偏低,服務貿易行業發展不平衡,與發達國家和世界整體水平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2.我國服務業入世承諾
在我國入世談判中,服務貿易是相當關鍵的內容,服務業在復關談判的后期被列入談判議程。從談判結果來看,中國在WTO《服務貿易總協定》(簡稱GATS)的承諾表中承諾在入世后的幾年內取消對外資進入和所有權的限制,以及大多數的對外服務企業的歧視,這代表了在WTO中最激進的服務貿易自由化計劃。中國對149個服務分部門作了約束承諾,承諾比例達55%,從總體水平上看,中國的承諾水平與轉型國家接近,是發展中國家中最高的,只是略低于發達國家,遠遠超過了發展中大國的水平。在部門層次上,中國在分銷服務、銀行服務、保險服務、電信服務、專業服務等敏感部門作出了相當廣泛和深入的國民待遇和市場準入承諾,甚至超過了許多外國觀察者和企業的預期。
二、我國在GATS法律體制中的定位
1.我國是一個特殊的發展中國家
2001年12月,中國正式加入WTO,至今已近9年,然而,中國在WTO的發展中國家地位始終沒有得到全面確認。實際上,中國的發展中國家身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都是無法改變的。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問題一度成為焦點,主要是美國出于談判的目的而挑起的。
(1)我國不能完全享有WTO給予發展中國家的優惠待遇。
中國在入世談判時曾提出“入世三原則”,其中第一條就是“以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為前提”。但談判結果卻是對于WTO下的不同協議,中國可能具有不同的身份。從整體上看,中國沒有能夠享受到多少WTO給予發展中國家的優惠和靈活性,而在市場準入水平上卻已經接近于甚至超過了某些發達國家。
(2)我國在WTO有著不同于其他大多發展中國家的特殊利益。
由于中國的特殊的國情和經濟地位,在一些協議上,中國的利益與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并不完全一致。就多哈回合談判來說,中國樂于看到多哈回合的成功以及多邊貿易自由化取得進展,并且,中國的利益主要集中在非農產品的市場準入方面,而不像非洲、南美洲的發展中國家非常關注農產品的市場準如和發達國家的農業補貼問題。在服務貿易方面亦是如此,中國也已作出了非常高水平的市場準入承諾。這意味著中國在這些領域已經沒有更多的可以出價的籌碼。
2.我國在GATS法律體制中的定位
(1)我國的發展中國家立場
我國一直以來堅持自己的發展中國家身份,這不僅是我國對自身發展現狀的清醒認識,也是我國參與國際經濟交往的立足點。首先,我國主要是站在發展中國家立場上參與WTO新一輪的多邊談判的。第一次以成員身份參加2003年WTO部長級會議的中國代表團團長呂福源明確指出:“WTO成員中,絕大多數是發展中成員,使發展中成員真正從談判中受益,是多哈發展議程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其次,中國作為一個事實上的發展中國家,在對待貿易自由化的態度上與其他發展中國家有著許多相似之處。而且,長期以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一貫堅持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一員,致力于為第三世界國家主持公道,最后,中國始終堅持發展中國家的身份還有著一定的政治意味。中國并不放棄自己的發展中國家身份,這顯示出了中國對當前的多邊貿易體制和世界經濟秩序的一種觀念和態度,即在WTO存在利益沖突的兩方中,中國處于發展中國家的一方。
(2)中國應尋求成為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橋梁
中國是一個開放中的發展中大國,既要堅持適合自身發展水平的市場開放進度,也要借助穩定的多邊貿易自由化來實現自身的工業化。這就決定了中國WTO中既要站在發展中國家的立場上,要求WTO更多的體現公正公平,同時,中國在保持多邊貿易體制的穩定和發展方面也有和發達國家相同的利益。所以,對于WTO中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來說,它們都需要中國在WTO發揮積極的作用,而對于中國來說,從自身的利益出發,中國同樣需要分別來自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支持。正式由于中國在WTO中的這樣一種特殊身份,賦予了中國在WTO中擔當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橋梁的角色和作用。這種強梁作用的發揮在新一輪的服務貿易談判中十分重要。
三、我國對新一輪服務貿易談判的參與及應堅持的基本原則
1.我國對新一輪服務貿易談判的參與狀況
2001年11月的多哈會議發表《部長宣言》決定在2003年正式啟動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并把服務貿易列為談判議題之首。我國積極參與了WTO新一輪服務貿易談判。2002年6月底我國向一些主要貿易伙伴提出服務貿易要價;2003年8月底又提交了初步出價,并于2005年香港部長會議前,提交了修改后的出價。同時,我國也收到了包括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等成員在內的幾十份服務貿易要價單。要價涉及的服務部門相當廣泛,包括了一些是我國沒有開放的敏感部門,如法律服務中的中國法業務等。要價總體上很高,多數要求取消對外資的所有限制等。
由于在入世之初,我國已作出了非常高水平的市場準入承諾,因此在新一輪的服務貿易談判中我國進一步開放市場的余地不大。我國主張市場準入和規則談判的平行與平衡,在規則制定方面,我國參與了包括緊急保障措施、服務補貼、服務的政府采購及國內監管等議題的談判,對其他一些具體議題,如自主自由化待遇、服務部門的分類、最惠國待遇的豁免以及GATS條款的技術性審議等,我國也提出了若干建議。
由于GATS新一輪談判保留了“要價—出價”的談判方式和程序,所以我國重點在“要價”和“出價”兩個方面做好策略準備。我國目前服務要價的總體策略和原則是:對發達國家成員的重點部門高要價,對發展中國家成員的廣泛部門適度要價,對最不發達國家成員有限要價。在此原則下,我國提出的對外要價主要集中在六大部門:商務服務、建筑和相關工程服務、教育服務、環境服務、旅游服務和運輸服務。提出有限要價的部門包括通信、分銷和金融服務。沒有進行要價的部門包括與健康 的服務、社會服務及娛樂、文化和體育服務等。
2.我國在新一論服務貿易談判中應堅持的基本原則
(1)發展中國家地位原則。中國目前經濟上仍屬于發展中階段,服務業還比較落后,因此,繼續堅持自己的發展中國家地位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根據自身的經濟情況享受現有的部分給予發展中國家的優惠待遇;另一方面,對今后新的談判成果中的有關優惠也有爭取的資格和權利。
(2)權利與義務平衡原則。這是我國在入世談判中就堅持的原則,在新一輪的服務貿易談判中應繼續堅持這個基本原則。任何成員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權利與義務基本平衡。履行的義務應與享受的權利相適應,中國不應接受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要價,一定要堅持權利與義務的基本平衡。
(3)積極、穩健的原則。服務業的對外開放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開放會使國內的服務業面臨挑戰和壓力;另一方面,開放帶來的競爭可以提升我國的產業效率和社會福利,并從長遠上推動整個國民經濟效率和經濟運行質量的提高。正因為此,我國對服務貿易自由化進程既要積極應對,又要保持慎重、穩妥的態度。對于與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密切相關的服務行業的開放步驟、措施等要持有非常穩健的態度,防止服務貿易自由化給我國服務業及國家主權安全和社會公共秩序等帶來不利的影響。
(4)地區均衡發展原則。由于一些歷史的或地理的原因,中國在實行服務貿易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有明顯的“重沿海,輕內陸”的現象,很多服務貿易對外開放或推行都集中在沿海發達地區。為了促進內陸地區經濟發展,配合國家西部開發和中部崛起的戰略部署,中國有必要本著本地公平和均衡發展的原則,給予內陸地區同等的、甚至更多的對外開放的機會。
參考文獻:
[1] Mattoo Aaditya.China's Accession to WTO: The Services Dimension Paper presented to conference on China's Accession to WTO[J]. Policy Reform and Poverty Reduction,2002,(6):28-29
[2] [美]尼古拉斯#8226;R#8226;拉迪.中國融入全球經濟[M].隆國強等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3] 屠新泉:中國在WTO中的定位、作用和策略[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
[4] 呂福源:兩年歷程不平凡、前進道路不平坦——寫在中國加入WTO兩周年之際[J],WTO經濟導報,2003,(10):32
[5] [美]伊麗莎白#8226;埃克諾米,米歇爾#8226;奧克森伯格主編.中國參與世界[M].華宏勛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
[6] 張玉卿主編:WTO新回合法律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