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擔保貸款風險是目前我國銀行面臨的最主要風險,也是導致銀行破產和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論文選取我國集團公司擔保行為作為研究對象,重點分析影響其擔保能力的影響因素,探尋引發擔保危機的深層次根源,從而尋求防范、化解擔保風險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 擔保 集團公司 因素
隨著銀行業和集團公司貸款業務往來的日益頻繁,銀行對集團公司貸款風險如何進行有效評估和管理,已經成為了一個迫切需要深入探討的課題。在市場經濟下,擔保本應是企業間一種正常的融資保證行為,曾經為我國集團公司方便快捷地獲得銀行資金,同時保障金融機構的利益產生了積極作用,近年來在集團公司的擔保行為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對集團公司本身以及相關利益主體,甚至整個證券市場和地區金融體系都帶來了較大的風險,擔保事項成為了集團公司普遍存在的一個風險隱患,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選取我國公司擔保問題作為研究對象,探尋頻頻引發擔保危機的深層次根源,從而尋求防范、化解擔保風險的對策措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集團公司的經營風險
集團公司的經營風險指的是公司的管理層面對內外部經營環境和條件的變化未能做出及時正確的經營管理決策,以及內部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造成公司收入的減少而無法按期履行還貸義務。經營風險的程度因公司而異,取決于公司的經營活動,某些行業的收入很容易變動,因而很難準確預測。盡管銀行在決定發放某一筆貸款時,都要先對借款人的經營情況做詳盡的調查,對貸款的投向和回收做仔細分析和審查。但是,貸款發放后,借款人的經營情況由于種種原因而可能發生很大的變動,而貸款的償還主要是通過取得經營收入、利潤或出售某項資產而實現。
二、集團公司的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在以信用關系規定的交易過程中,交易的一方不能履行給付承諾而給另一方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1.集團公司的信用程度,又稱道德風險。包括按照貸款協議償還貸款的責任感和能力、財務報表的真實性、與原材料供應商的關系等;2.貸款的用途。每筆貸款有不同的用途,若集團公司任意改變貸款用途,就會隨時帶來信用風險;3.貸款的數額。貸款額不能超過企業在未來一段時期內的償還能力,也不能超過銀行貸款的極限規模,否則借款人極可能造成不良信用記錄;4.償還貸款的資金來源。不同的還款來源適用于不同種類的貸款。如短期季節性貸款、周轉貸款、結算貸款等一般用清理結算或庫存變現來償還,固定資產貸款應該用投資后新增效益來清償貸款。
三、集團戰略
如果集團有正確的戰略,例如讓集團內的集團公司發展主業,其他關聯公司為其提供技術,人力,財力支持,并進一步采取縱向一體化戰略,全力在某個行業內做大做強,爭取成為該行業的領頭軍,那么這樣的集團公司的信貸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要小。現在很多集團公司的集團母公司走多元化的道路,涉及多個產業,甚至和主業不相關的產業,這個產業平均利潤率下降了,發展其他產業,最終會因為資金過分分散而很難形成核心競爭力。銀行要細心考察集團所收購資產是否具有戰略性意義,管理層是否有經驗和技能去經營這些新的業務,以及收購資金的來源,是不是占用了集團公司的資金或者利用集團公司擔保。尤其是集團決定入主一個新的不相關的行業,實行多元化,并且投資又來自于集團公司資金或者貸款時,要密切關注。
四、融資渠道匾乏及公司本身治理結構
我國公司擔保問題的形成是一個綜合的經濟現象,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企業融資渠道的匾乏以及公司的優勢地位形成了擔保多的局面,而公司本身治理結構上的缺陷,外部監管和社會環境等方面的不足共同造成了我國上市公司在擔保行為上出現諸多的問題。1.企業資金需求大而融資渠道匾乏。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為其股東,子公司,集團內部的其它成員擔保,以及公司之間互相擔保就不足為奇了,這使得本應由銀行承擔的借貸風險轉變為公司的擔保風險。2.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存在嚴重缺陷。因為股權結構如何將決定公司控制權的分布,決定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的性質。而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不合理,導致了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存在嚴重缺陷,由此使上市公司擔保的決策機制空置,擔保行為出現了諸多的問題。股東會形式化,董事會職能失靈,經理人激勵與約束機制不健全,監事會處于無為狀態等,而且在這樣的治理結構下,公司決策或經營失誤難以及時發現、糾正,公司經營管理的問題和矛盾容易被掩蓋,從而使上市公司及其相關利益主體不得不承受巨大的擔保風險。
五、集團文化
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理論與實踐都證明企業文化在凝聚作用(凝聚人心,歸屬感)、激勵作用(激發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協調作用(增強信任,促進溝通)、約束作用(軟約束,自我約束)、塑造形象作用(樹立信譽,擴大影響提升品牌價值)上發揮著巨大的威力。信貸人員可以以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集團文化的測驗,比如員工對集團戰略的認識、對集團的歸屬感、對集團的責任心和上勁心、對集團領導的認同感等等。如果員工普遍認為集團領導班子缺少駕馭母子公司管理能力,缺少長遠發展眼光,一味通過并購求大,資金鏈建立在銀行貸款基礎上而不是經營利潤的轉化,這時的員工已經認為沒有了安全感,對集團產生了困惑,那么這樣的集團下屬的集團公司在信貸時就要減少信用額度。
參考文獻:
[1]鄭 茂:我國集團公司財務風險預警模型的構建與實證分析[J].金融論壇,2006,(8):37-40
[2] 王克敏:中國集團公司對外擔保與財務困境研究[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5):106~113
[3]閏 建:銀行企業貸款業務信用風險研究.合作經濟與科技,2005(12):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