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10年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將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立刻引發了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文通過對政策的解讀,分析此次匯改重啟對銀行、企業、居民個人的影響,同時提出了企業應對匯改的措施,以及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 人民幣匯率 匯改重啟 企業 影響 應對措施
2010年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將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立刻引發了各界的廣泛關注。央行此時提出人民幣匯率改革,符合市場預期,將通過建立靈活的匯率機制維持匯率相對穩定,對銀行和企業而言機遇與挑戰并存,應根據所受影響不同而采取相應策略提高盈利能力。
一、對推進人民幣匯改政策的解讀
1.推進匯改正當其時,符合市場預期。
當前國際收支平衡狀況有所改善、歐元匯率相對較低、國內通貨膨脹有所抬頭,此時推進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正當時,有利于緩解內外部各種壓力,也有利于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的進一步推進。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具有必然性,此次人民銀行明確表示人民幣匯率不進行一次性重估調整,給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消除了之前市場的擔心,也為今后進一步推進匯率改革指明了方向,這種改革方式無疑是一種最好的選擇。
2.增強匯率彈性難掩升值研判,人民幣短期小幅升值幾成共識。盡管人民銀行強調此次匯率機制改革是要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不進行一次性重估調整,但大家普遍解讀為人民幣匯率將會重啟升值步伐,是明顯的政策信號。當前經濟環境較為復雜,央行此次也明確表示“當前人民幣匯率與均衡匯率相比并無太大偏差,不存在大幅波動和變化的基礎”,因此預計短期內升值幅度不會太大,但對中長期人民幣匯率走勢,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和不確定性將會加大,可預測性則會進一步降低。只要國內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貿易順差繼續保持,資本項下資金進一步流入,人民幣繼續升值將是一種趨勢。
3.人民幣匯率水平難衡量,對美元匯率水平依然比較重要。人民銀行此次強調參考一籃子貨幣而不是單一美元來看待人民幣匯率水平的觀點,但從現實層面來看卻存在一些擔憂:一是企業和銀行均不清楚籃子貨幣種類和具體權重,進行綜合衡量困難較大;二是目前我國尚缺乏一個類似于美元指數的能夠綜合反映人民幣實際匯率水平的匯率指數,綜合判斷缺乏衡量標準;三是盡管貿易和投資已經呈現多元化,但企業和銀行目前最主要的結算貨幣依然是美元,因此在日常操作過程中仍然將美元匯率作為衡量人民幣幣值水平的最重要標準。
二、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可能帶來的影響
1.銀行業務發展面臨機遇
此次匯改重啟,向社會傳達了人民幣短期升值預期的信號,對銀行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首先,人民幣升值預期加大將刺激企業貿易融資及其它外幣信貸需求,外幣信貸業務增長可期。其次,由于銀行信貸成本增加,部分客戶出于保值需求或是投機性需求,可能會通過其它非正式渠道來達到資產本幣化負債外幣化的目的。第三,匯改最終將使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對遠期結售匯等外匯中間業務及金融衍生產品需求也就會相應增加,有利于銀行拓展業務范圍。
2.出口型企業擔擾加劇,其它類型企業喜憂參半
主營出口業務企業:人民幣匯率調整幅度應遵循穩健原則,調整幅度不宜過大,過快的人民幣匯率升值將有損出口市場的穩定、增加企業成本控制難度、擴大匯率風險,帶來一定負面影響。特別是紡織服裝類企業,目前企業出口利潤微薄,加之目前工人流動性較大,且人工工資大幅提高,導致企業出口成本進一步加大,而人民幣升值將導致企業盈利狀況進一步惡化。
主營進口業務企業:人民幣升值將會使企業的進口成本和運輸費用相應減少,并且對其應付賬款重估,企業可因此獲得較好的匯兌收益。此類企業的關注焦點多集中于人民幣是否能夠按預期情況升值,升值空間到底有多大。
進出口兼具型企業:對于既有進口業務、又有出口業務的企業而言,此次匯率機制改革不利于企業出口業務,但卻有利于企業進口業務。因此短期內人民幣升值對企業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但由于出口業務預期增長超過進口,從長期來看,匯率升值對企業的影響將難以幸免。
外商投資企業:由于其記賬本位幣為外幣,如若人民幣出現升值,企業財務報表會產生折算收益,股東投資回報率會因此增加。企業可以在投注差范圍內借入外債,匯率升值將使折算為人民幣的應付債務降低,從而產生匯兌收益。人民幣匯率升值可能導致后期外幣投資貶值,折算為人民幣的注冊資本出現不足。
工程及勞務承包類企業:企業海外工程和項目主要以外幣投標,尤其以美元計價居多,如若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將會使其折算后的收入和利潤出現下降。但人民幣升值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海外運營成本,如投標保證金等工程前期投入費用會相應減少。
服務型企業:對于服務外包企業而言,以外幣計價的服務外包合同可能會因此次改革產生匯率風險,如果人民幣升值,企業折算后收入將減少。就旅游企業來說,此次匯率改革有利于拓展其海外旅游業務,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入境旅游業務。
境外投資企業:若人民幣升值,前期股權投資不可避免會產生一定折算損失,海外資本市場的操作策略也會出現相應調整,但對于其繼續拓展海外投資業務繼續拓展整體較為有利。
其它綜合型企業:由于人民幣升值預期一直存在,企業此前一直在進行著資產負債結構的幣種擺布,使用了較多的外幣負債。此次匯率改革的推進,如果人民幣繼續升值步伐,企業將因此獲取較多的匯兌收益。
3.居民個人資產可能縮水,海外旅游與留學需求可能增長
對于居民個人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個人外匯資產和收入有可能縮水,主要集中在個人儲蓄存款、外匯理財產品、海外經常性收入等方面。但同時人民幣升值將降低海外旅游和留學成本,從而刺激國外旅游和留學需求。
三、企業應對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的主要策略
1.企業可以采取的應對措施。短期內企業可以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主要包括:較多的使用外幣負債;在收匯過程中較多的使用預收貨款、延期付款等;縮短外匯收入結匯周期,加快結匯速度;適當上調出口產品價格;在合同中加入匯率波動帶來的匯兌損失共擔的匯率條款等貿易信貸手段降低人民幣升值風險,博取匯兌收益。而對于一些采取“大進大出”運營模式的企業,更需要多關注非美元幣種的匯率變動,尤其是歐元和日元的匯率變動,及時采取各種措施降低匯兌風險。此類企業可以利用企業收付匯幣種較多的特征,合理組合收付匯幣種,實現各幣種匯兌損益互補,最終降低匯兌損失。
從長期匯率風險防范的手段來看,將依賴于公司層面的結構調整,包括生產地的選擇、進出口的匹配、成本向上游轉嫁等。
2.開展人民幣貿易跨境結算。盡管采取了較多的措施來應對風險,但通過常規技術手段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短期匯率風險問題,而不能解決可能出現的較長期間的匯率升值問題。只有開展以人民幣計價進行國際結算,才能較好的轉嫁匯率風險。當前進一步推廣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正當其時,在方便企業的同時,也有利于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四、相關政策建議
一是要重點關注中小企業匯率風險問題。中小企業盈利水平、定價能力、融資能力相較大企業而言要低,因此,匯率波動,受影響最大的是中小企業,應當予以重點關注。例如,可以采取差異化的信貸政策,對有真實貿易背景的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應重點滿足,避免在外匯資金趨緊的情況下,信貸資金被大企業過度占用。可以引導各類經濟主體密切關注國際金融形勢的發展和匯率的波動,提高應對匯率風險的能力。
二是適度調整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思路。繼續擴大試點區域,或者在原有試點區域基礎上,從企業實際需求出發,允許有能力推動人民幣結算的非試點區企業進行人民幣跨境結算,最終在協助企業防范匯率風險的同時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三是積極支持企業和居民個人開展境外投資。在投資備案、資金出入、信貸支持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與金融服務。積極支持銀行開拓匯率風險相關金融產品,拓寬企業匯率風險防渠道。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金融》 中國金融出版社 2006
[2]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國改革》,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2006年7-12期
[3]趙慶明:《中國匯率改革:問題與思考》,中國金融出版社, 2007
[4]王海明:《第二波:轉軌中國的二次革命》,中信出版社, 2006
[5]紀寶成 瑞龍楊:《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發展研究報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