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基于人文素養的人力資源開發是當前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她關系著未來人才培養的質量與高度。通過對人文素養的現狀調查,發現在培養過程中存在人文缺失問題,基于構建人才培養的和諧關系,探析人文缺失原因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 人文素養 人力資源開發 問題研究
一、引言
在人力資源開發和人才培養過程中,人文素養是一個核心問題,在保證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過程中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當前的高級人才培養與管理體制,導致人才的培養環境在保證和提高培養質量的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除了知識傳授外,還需要進行人文素養滲透,包括人文知識、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等。本文針對人文素養的缺失問題展開調查分析,并針對存在問題提出相應對策。
二、基于人文素養的人力資源開發現狀調查
我們選取了正在接受人力資源培訓和人才開發的相關調查對象進行現狀調查,共計發放問卷500份,回收465份,統計結果如下表:
從調查統計結果分析,基于人文素養的人力資源開發情況不容樂觀,主要問題如下:
1.當前人力資源開發與培養的人文素養信任危機
調查內容第一、第二、第三題統計分析顯示,人文期望較高,認為人文素養十分重要、比較重要的占75%,有45%的認為超過知識傳授的影響。但對人文滲透的滿意度調查卻差強人意,選擇不大滿意和很不滿意的占71%。高期望與現實的差距很容易導致產生失望情緒,采用漠視態度,導致信任危機。
2.人力資源開發與培養承載的人文空間危機
調查內容第五、第六、第七題統計分析顯示,在現實中科研和雇傭關系占53%,超過師徒關系比例;培育者被培育者之間見面頻率不到每月一次的占35%,說明工作負荷較大,并且很大部分參與科研任務分擔,使人文素養的開展空間受到擠壓,產生空間危機。
3.人力資源開發與培養承載的人文體制危機
調查內容第八、第九、第十題統計分析顯示,人文素質培養的主動性不明顯,選可能有的占到36%,沒有的占到27%,合計超過半數;主要交流的是職業和想法,占47%;制約人文教育滲透的最主要原因,選工作負荷的占46%,選體制機制的占21%,合計超過60%,這實質上跟管理體制和考核體制相關聯,職業問題、生活和情感問題等不納入工作管理考核范疇,所以人文素質發展面臨體制障礙。
三、人力資源開發現狀原因分析
1.人力資源開發與培養的人文素質缺失關鍵在于個體缺乏主動性
人文素質關于人文知識的傳授主要通過培訓課程實現,跟課程設計息息相關,關系著人文知識傳播的命運。另外還有一個更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全球化形態下的市場經濟社會背景下,人文社會大環境發生巨大變化,這些變化對他們的生存和發展發生了巨大的沖擊,社會對價值認同的導向、對工作認同的導向都與人文價值理念發生一定程度偏離,使他們失去重視人文素質培養的動力。
2.人文素質的發展需要與科技知識培養爭資源
人文和科技確實存在很多不同之處,科技體現的是人類的工具理性,培養人的職業技能和謀生本領,注重體現對事物的認知、分析、推理和思辨;人文則體現價值理性,主要培養、提升人的人文精神,注重體現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注重塑造人的健全人格,造就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加深人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并為變革客觀世界提供能量和內驅力。因為科技效果的直觀性,在市場經濟價值導向下,對科技的重視程度更甚,發展更快。不少人認為人文和科技是相區分的,人文要發展,必須與科技分蛋糕,爭資源。人文和科技的發展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科技是人文的孕育平臺,沒有科技作載體,人文特別是人文精神的培養和人文素養的提高會成為無根之樹,無花之果,如科研興趣、科研道德、科研創新能力就與科研不可分離,這些人文范疇的內容需要在科學知識學習中錘煉。
3.形式化慣性使人文與人才培養的實際需求相剝離
空談理論、牽強附會,理論不能解決現實問題。重視智力教育,推崇能力主義,忽視情感、態度、意志、興趣等人文因素的滲透,重視學科知識的系統性、理論性,忽視溝通不同學科的知識,以及建立科學、技術與社會、文化、倫理的聯系,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個性的充分發展。人文熏陶、傳授知識的教師的考核也是如此,使得人文資源獲取受到擠壓,人文教育功能的發揮受到制約。
四、基于人文素養的人力資源開發對策
1.構建人力資源開發綜合評價體系,推進人文素養行成機制
在評價體系方面加強改革,需要更注重自我認知和行為記錄,構建人力資源開發綜合評價體系。可以將關于文明、態度、實踐公益、團隊精神、科研創新、特長興趣、技能素質、特殊經歷等,進行記實評價和優秀、合格、不合格的等級評價,進行公示確認。通過綜合因素評價體系的導向作用,使構建人力資源開發綜合評價體系能夠在人文素養方面的推進進一步細化和落實。
2.健全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管理制度,保證人文素養的培養積極性
健全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管理制度是必要的。在保證人文素養的培養積極性方面,應該從人才培養的相關導師聘任遴選、管理考核、資源共享等幾個方面建立起科學合理的制度予以引導和確保,增強其的榮譽感、責任感、緊迫感,激發導師的工作主動性、積極性、高效性,使導師在潛心科技教育并獲得肯定的同時,能夠意識到進行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在進行人文教育的過程中得到肯定和認可。在遴選機制動態管理中,在年度聘任遴選標準中,除了對學歷、業績、科研成績等進行量化要求,必要時可將聘任遴選標準以及對人文素養評議情況公布,便于社會公眾了解和監督。建立量化考核指標體系,通過授予榮譽稱號,設立崗津貼以及獎勵辦法與措施,引導和激勵科技和人文同步推進。開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建立科學合理的資源共享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建立實時動態化的信息資源管理體系,集信息查詢、修改、申請、聘任、遴選,以及互選為一體,使管理部門有效地管理,切實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當然,個人的因素也不可忽視,必須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態度、人格素養等非學業因素會對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通過調研統計,在人文方面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積極交流溝通;注重引導,營造人文激勵氛圍。學習期間對自己一定要有科學知識追求和人文素養同時提高的要求,要人文素養提高當成是自我成才的必要組成部分。有意識主動地去學習人文知識,有意識主動地訓練人文精神,有意識主動地去培養人文素養。同時,能夠因勢利導,依托好的人文熏陶環境,積極進行人文探討,同時注重團隊中的人文建設,提高與人合作共事的愿望和能力樹立團隊思想,建立團結和諧、創業奮進的良好氛圍,正確處理競爭與聯合、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總之,通過調研統計,人文素養的人力資源開發是必要的,因此也需要重視相關人力資源科學規律。人才要健康成長,要在人文素養方面受益,自身需要主動溝通、勤奮學習、勇于承擔。
參考文獻:
[1]徐 靜:碩士研究生導師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文教資料.2009年1月下月刊.
[3]楊 威:研究生導師管理制度的建設與完善[J].管理科學研究. 2009年第2期
[4]尹在賦:中國現行教育在人的培養中的人文缺失[J].社科縱橫.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