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師;名師;特質;思想;愛心;能力;個性
〔中圖分類號〕 G635〔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6(B)—0041—02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我國教育事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要更好地促進教育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其中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為此,教育部門和學校把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打造“名師工程”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可是,什么是名師?怎樣才能成為名師呢?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和實踐,筆者對名師應具備的基本特質有了一些膚淺的認識,特此提出,以便就教于各位同仁。
一、具備獨立的思想
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認為: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若寫三年教學反思即有可能成為名師,若堅持寫十年二十年,就會形成大氣象。由此可見,教師獨立的思想源于不斷的學習、實踐和思考。教師只有具備了獨立思考和大膽質疑的品質,不輕信、不滿足于已有結論;不相信唯一正確的解釋;不盲從權威的仲裁,才能不人云亦云,才會“不跪著教書”,從而給學生以思想的啟迪和人生的引導,成為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教師大膽質疑還意味著對同一問題作不同角度的理解和解釋,這不僅有著重要的智力價值,而且對于培養學生寬容的精神、開放的心態、民主的性格也極具意義。“窮盡一切可能的解釋”,應該成為學生智力訓練的首要原則,同樣也應該成為每一位教師教育思想創新的重要原則,而不習慣于動腦子,始終按照別人的意志行事,始終抱著“參考”教書,讓自己的大腦成為別人的跑馬場,則是教師成為名師的最大障礙。
二、具備對學生的大愛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關心、愛護全體學生,不但是教師自身工作應有之義,而且是教育事業賦予教師的光榮職責。作為一名教師,需要對學生充滿愛心,但有“愛心”僅僅是成為一名好教師的基本條件,光有“愛心”不等于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動權。怎樣防止“愛心”的泛化,怎樣使自己的愛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并成為學生成長的無窮動力,則更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愛學生,需要講究方法和藝術。現代教育和傳統教育的主要區別在于,前者的特點是注重“揚長”,后者的特點則在于“糾短”,注重“揚長”則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習慣“糾短”則總是看到學生的不足。為了更好地促進教育發展和學生健康成長,我們應當努力學會尊重學生、學會寬容學生、學會欣賞學生、學會贊美學生,做到一視同仁,有教無類。也只有當我們學會了這一切,我們對學生的愛才能充分地釋放出來,從而才能培養出富有愛心的學生。當然,強調愛學生并不等于說不能夠批評學生,沒有批評的教育肯定是不完整的教育。學生畢竟是學生,他們的身心發展尚不成熟,自制能力、判別是非的能力普遍都還很差,所以,作為教師,只要我們的出發點正確,方法得當,就應該大膽地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管理、批評和教育,教師在不放棄原則的基礎上愛護學生才是對學生的深愛和大愛。
三、具備卓越的能力
國之興衰,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養一流的人才,而一流的教育則必須依靠一大批一流的教師來承擔。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這樣一種事實:學生可以長時間容忍教師的嚴格甚至嚴厲,但學生決不能長時間容忍教師的平庸或無能。由此可見,每一位立志成為名師的教師,首先應奠定扎實的專業功底,在提高自身教育教學能力上下一番工夫。此外,我們還應該努力探究學科智慧,體驗學科創新,使自己的教學藝術不斷得到升華。
能力的提高還取決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始終融入自己真摯的情感,用心去體驗和感悟。以往我們往往習慣于以教師的“教”為主,現代教育理念則主張以學生的“學”為主,而創設開放的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展示自我的舞臺,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體驗和感悟,把學、思、知、行有機結合起來,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則應該是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如果我們不但能教出一批批遠遠勝過自己的學生,而且還能夠不斷承擔一系列課題,形成了自己的真知灼見,有自己撰寫的專著出版,有屬于自己的發明專利,那不但標志著我們能力、水平的極大提高,而且,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的職業幸福感也會油然而生。
四、具備良好的個性
首先,教師良好的個性主要體現在思想的純正和對真理的不懈追求上。所謂“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說的正是這個道理。一個對教育、對科學、對真理有著執著追求的教師,盡管他在進行教學研究工作時也會廣泛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虛心聽取他人的合理建議,但他始終會把結論的獲取建立在自己認真調查研究和反復實驗論證的基礎上。教師這種對真理執著追求的精神外加他獨特的思想、習慣、情趣和愛好,自然而然會形成一種獨特的人格魅力,從而能夠感染和熏陶學生。而教師越富有個性,學生就會越充滿活力,良好的教育氛圍一旦形成,師生思想碰撞所產生的火花會使學生受到異常深刻的智慧啟迪。其次,作為有個性的教師,還應展現出獨特的教學風格。若想使自己成為“這一個人而不是那一個人”,教師就應努力結合自身職業特點充分發揮自身特長。教師只有對教學工作孜孜以求,并將自己的教學風格上升到一種藝術境界,方能達到理想的高度。君不見庖丁解牛乎?“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誠然,今人不同于古人,當今,各種媒介給我們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我們確實可以足不出戶遍知天下事,也有太多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做,雖然如此,但教師如果不能養成良好的個性,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他只會是一個平庸的教師,無法成為名師。只有當我們真正掌握了教育的內在規律,才能彰顯個性,獨創風格,做到博大精深,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