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學也叫蘇格拉底教學法,蘇格拉底(前469~前399)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他主要采用對話式、討論式、啟發(fā)式的教育方法,通過向?qū)W生提問,不斷揭露對方回答問題中的矛盾,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一般性的結(jié)論。
首先,讓我們來看蘇格拉底是怎樣教學的。有一次,蘇格拉底與一位青年學生討論道德問題。蘇格拉底問這位青年:“人人都說要做有道德的人,你能不能告訴我什么是道德呢?”那位青年回答說:“做人要忠誠老實,不能欺騙人,這是大家都公認的道德行為。”蘇格拉底接著問道:“你說道德就是不能欺騙人,那么在和敵人交戰(zhàn)的時候,我方的將領為了戰(zhàn)勝敵人,取得勝利,總是想盡一切辦法欺騙和迷惑敵人,這種欺騙是不是道德的呢?”那位青年回答道:“對敵人進行欺騙當然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騙自己人就是不道德的了。”蘇格拉底接著問道:“在我軍和敵人作戰(zhàn)時,我軍被包圍了,處境困難,士氣低落。我軍將領為了鼓舞士氣,組織突圍,就欺騙士兵說,我們的援軍馬上就到,大家努力突圍出去。結(jié)果士氣大振,突圍成功。你能說將軍欺騙自己的士兵是不道德的嗎?”那位青年回答說:“那是在戰(zhàn)爭的情況下,戰(zhàn)爭情況是一種特殊的情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欺騙。”蘇格拉底接著問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兒子生病了,父親拿來藥兒子又不愿意吃。于是,父親就欺騙兒子說,這不是藥,是一種好吃的東西,兒子吃了藥病就好了。你說這種欺騙是不道德的嗎?”那位青年只好說:“這種欺騙是符合道德的。”蘇格拉底又問道:“不騙人是道德的,騙人也是道德的,那么什么才是道德呢?”那位青年回答說:“你把我弄糊涂了,以前我還知道什么是道德,我現(xiàn)在不知道什么是道德了。那么您能不能告訴我什么才是道德呢?”蘇格拉底笑著回答道:“其實,道德就是道德本身。”蘇格拉底的意思是,道德在不同的語境中有著不同的含義,不存在任何一成不變的道德概念。這就是蘇格拉底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當時叫做“辯證法”, 實踐證明,法律基礎課運用“案例教學法”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案例教學方法的價值
1.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法律常識理論知識
“千言萬語,不如一個好例子。”對學生進行法律教學的目的并不是讓他們?nèi)ビ涀》傻挠嘘P條文,從理論到理論,這樣不僅沒有達到普法的教學目地,反而使學生對法律常識這門課產(chǎn)生厭惡,沒有了熱情和動力。如果我們應用新的教學理念,注重教學角色轉(zhuǎn)換,變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把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真實案例和社會上有關典型案例用到課堂上,就可以把枯燥變?yōu)榕d趣。把無聊變?yōu)闃啡ぃ谟懻撝幸龑W生總結(jié)出法律的原則、規(guī)則以及各種法律之間的關系。
2.使學生有較高的參與性和積極性
長期以來,傳統(tǒng)式教學一直是我們法律常識學教學的主要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點是通過教師講授法律常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使學生去理解法律的基本知識。但這種教學方法也有很大的不足,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和記憶,而缺乏獨立思考“和參與性,容易使其疲倦?yún)拰W。
一位美國教授指出:“記憶只是一種簡單枯燥的機械勞動,而只有思考才能發(fā)揮人的潛能。”案例教學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到法學教育之中,積極思考面臨的法律問題,學生能夠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形成不同的意見,同時,案例教學方式形象生動,學生不易感到疲倦,記憶會深刻得多。也為理論聯(lián)系實際找到了契合點。
這里我們可以把案例教學的特點與傳統(tǒng)教學列表進行簡單的對比(表1)。
表1 傳統(tǒng)教學與案例教學對比
傳統(tǒng)教學案例教學
以講課為基礎以討論為基礎
教師選擇教學的目標、內(nèi)容和形式。教師選擇目標,師生共同實現(xiàn)目標
傳統(tǒng)教學案例教學
知識是單向流動的:從教師到學生。教師是課堂注意力的中心知識是多向流動的: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學生是注意力的中心,教師作為輔助人員和資源的提供者多數(shù)時間處于次要地位
好學生的標準是準確無誤地掌握知識,重在復述書本的內(nèi)容分析能力,表達能力,自信心等成為評價學生的主要標準,重在有依據(jù)的創(chuàng)新
學生期待教師給出答案教師期待學生得出結(jié)論
問題的答案是標準的,往往是唯一的問題的解決依賴討論的結(jié)果
教師對教學質(zhì)量負責師生共同對學生的學習負責
這樣,案例教學就包括了三方面之間的相互作用,見圖1。
3.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溝通能力
在案例教學中,學生能夠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通過討論,既可以鍛煉學生在公眾場合發(fā)表言論的勇氣、樹立自信心,又能鍛煉口頭表達能力溝通的能力又能促使其加深對各種不同觀點的理解,迅速進行角色轉(zhuǎn)換。
4.使學生記憶深刻
案例教學是基于經(jīng)驗和現(xiàn)實世界而展開的,因而較易為學生接受,并且一旦學懂之后,將比來自講課和閱讀得到的知識更加牢固。
二、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模式
1.課堂案例教學
這一方式并不等同于平常許多教師講授法學課程時采用的舉例說明,而是由教師精選案例、提出問題、組織調(diào)動學生獨立思考,從與法理、法條的聯(lián)系中形成自己的觀點。教學中,案例的運用一般通過呈現(xiàn)案例、課堂討論和辯論、總結(jié)評述幾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案例的呈現(xiàn)方式可以有一下幾種:一是應用文字案例、生動形象地描繪案例的內(nèi)容;二是運用多媒體技術呈現(xiàn)案例;三是利用即時的刺激或環(huán)境制造真實的案例;四是學生自己表演案例等。
案例討論完畢之后,教師應當進行總結(jié)。教師的總結(jié)與評述主要是看學生討論的思路是否妥當,分析方法是否科學,解決問題的途徑是否正確。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論問題及討論的缺點和不足,并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一步深入思考。
2.模擬法庭教學
這一方式是由學生根據(jù)教師提供的案例材料,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審判長、審判員、原告、被告、第三人、證人等,按照人民法院開庭的完整程序進行模擬操練。
模擬法庭教學是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能力的一次很好的測試,在審判實踐的基礎上,可以調(diào)動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綜合運用于實踐。學生可以介入模擬訴訟活動,扮演各種訴訟角色,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不是單方面?zhèn)魇谥R,更重要的是引領學生有效地學習,樹立法制理念。
三、做好案例教學的關鍵
1.精心挑選案例的原則
(1)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原則。選擇的案例不在大小,案情不在復雜,關鍵是要有較強的實踐性,使學生深化對基本理論的理解。使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在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的同時受到法制的教育。
(2)趣味性和知識性相統(tǒng)一的原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必須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才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案例時要考慮所選的案例應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既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要有意識地將法律常識的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融于案例中,使案例教學做到趣味性和知識性相統(tǒng)一。
(3)疑難性和思考性的原則。在我們的教學內(nèi)容中,既要注重傳授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法律規(guī)則,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好的案例,問題要能啟發(fā)人們思考,能誘人深入,問題的正確答案是不能從書本上得到的,而是通過討論,互相幫助、互相啟發(fā)才能得到。
2.課前周密地計劃和組織
在教學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現(xiàn)在的知識水平、生活閱歷、思維方式和認識能力等,教師需在備課時制定一個詳細、周密的案例教學總計劃,其內(nèi)容包括本課程計劃安排教學案例的總個數(shù)、各個案例實施的時間及主要的知識點。教師應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相互學習和討論的氛圍,要適時引導、有效地組織學生討論,使案例教學達到預期的目的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總而言之,案例法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包括分析問題能力、群體與人際協(xié)調(diào)技巧和溝通能力。在案例教學中,學生需要面對真實的法律問題,運用已經(jīng)掌握的法學理論和各方面的知識,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調(diào)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目的。所以,案例教學是法律基礎教學所必需的,沒有案例教學的法律基礎教學將是不完備的教學。
(作者單位:湖北省宜昌市機電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