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技工學校培養目標的定位,要使《通信原理》課程教學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通信基本知識,就要樹立通信系統整體概念,進行教學改革。
一、教學內容改革
1.選擇恰當的教材
技工類的《通信原理》教材內容覆蓋面廣,難度大,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培養目標,選擇適合于技工生定位的教材,選用的教材的特點應是淡化枯燥的理論分析,盡量結合實際通信系統進行原理闡述,并配有大量的插圖說明,淺顯易懂,是通信、電子信息等相關專業比較理想的教材。
2.以數字通信為教學內容
有了合適的教材,還要精心選擇授課內容,這樣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隨著數字電路的發展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生產水平的提高,數字通信新設備的不斷涌現,全球數字化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主要潮流,數字通信必將取代模擬通信成為信息傳輸的主要手段,所以數字通信應作為《通信原理》課程的重點講授內容。這對已在“高頻電子線路”課程中接觸、學習過大量模擬通信方面內容的通信、電子信息專業學生來說,也是較容易入門的。更重要的是這種教學內容的調整適應了社會發展的趨勢和需求,讓通信、電子信息專業畢業生更具特色和優勢。
3.突出實用性
為了保持內容的完整性和連續性,一般教材內容都避免不了包括一些抽象理論和復雜的數學推導過程。根據技工學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必須對教材內容進行相應調整。首先刪減部分理論性強的內容,減少繁瑣的數學推導過程,著重從結論上深入淺出地闡述相關概念。其次,對于近年來新出現的通信技術要予以重視,要保證授課內容適應當前的生產技術要求,反映當前的科技發展水平,而不能脫離實際。例如,目前數字基帶傳輸通信系統遠遠沒有數字頻帶傳輸通信系統應用廣泛,因此要加強數字頻帶傳輸這部分內容的講授。又比如說,隨著移動通信、微波通信、無線通信等的快速發展和應用,還要適時給學生介紹一些相關的知識和最新技術。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1.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通信原理》課程的特點就是理論性強且抽象,某些知識很難用傳統教學方式表述清楚,直觀形象地表達出來,如各種通信系統中調制信號波形圖和信號頻譜圖等。在本課程的授課過程中為了避免枯燥、空洞、抽象的理論闡述,不能全部采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方式,應盡量多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這種生動而直觀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增大課堂容量、提高效率,可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便于學生加深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2.參觀教學
在學校里循規蹈矩地上課,學生很難時時保持新鮮感和飽滿的學習熱情,久而久之學生就可能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如果條件允許,最好改變一下學生的上課方式,可以采用參觀教學方法到外面去,到企業走走。如讓學生到企業去參觀學習,了解目前一些企業的生產情況、產品信息、用人標準等,這對在校學生認清專業方向、端正學習態度、確定學習目標很有幫助。
3.加強實驗、實踐教學環節
(1)實驗與理論教學相結合。實驗對學生鞏固所學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開發他們的創造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由于“通信原理”課程抽象等特點,實驗最好按照課程內容的授課順序同步進行。特別是驗證性的實驗,如PCM、FSK、PSK等,更是要和上課內容緊湊結合,以進一步加強學生對這些抽象理論的理解。
(2)安排課程設計,鞏固知識。《通信原理》課程涉及的居多實驗大多只是滿足于驗證理論結果,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往往處于比較被動的地位,積極性不太高。為了改變這種情況,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提高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通信原理》課程授課結束后,安排一周課程設計,一般是由相關教研組老師或任課教師編寫課程設計題目,這些題目一般是關于通信系統中某個組成部分的功能實現的設計。在設計過程中,學生為獨立完成設計必須查找資料、了解相關知識才能完成設計。通過課程設計,學生能深刻體會所學知識的重要性,變被動為主動,并且還有助于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等。
4.采取筆試和面試結合的考查方式
筆試能比較全面地考查學生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廣度,但單一的筆試有時候并不能準確評價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了更加客觀評價學生,我們采取筆試加面試的考查方式。筆試重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而面試則重在考查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靈活性。
(作者單位:廣西電子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