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愛心育人
有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做好班主任的前提。筆者熱愛教育事業,熱愛班主任工作,更熱愛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立志當好學生的引路人,使學生愉快地學習、生活,不斷提高思想素質、道德品質,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能。多年來,筆者努力做到對學生思想積極誘導,對學生學習耐心幫助,對學生生活關懷體貼。
二十多年來一直擔任著班主任工作,每當接手一個新班,筆者都會以家長的身份迎接每一個學生的到來,像媽媽一樣關注、關愛每一個孩子,讓他們感受到學校這個大家庭的溫暖。在生活上處處給以關懷,天氣變化時提醒孩子們加減衣服;學生有病時,會到宿舍看望他們;學生犯錯時,會善意地指出孩子們的不足,并進行及時引導,體現出了更深沉的愛;課余時間經常與學生們做活動、聊天,一個微笑、一個擁抱、一個贊許的眼神,都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于他們真摯的愛。
在班主任工作中,筆者非常注重感情投資,使師生的感情逐步加深,為說服教育學生打下了重要的基礎。如0704班的汪常鑫、楊淑紅、李玲娟等同學,父母都在外地工作,筆者就主動關心她們的生活情況,經常進行情感交流,遇到困難給予及時地幫助。
筆者還積極主動幫助經濟上有困難的學生,當學生生活費不夠用時,就會主動給學生貼補。有位同學的父親患了肝癌,本來家庭狀況不佳,沉重的醫療費用使他們負債累累,日常生活都成問題,學費還差一部分,筆者主動拿出了自己的錢補上,為此家長深受感動。另外,還經常利用中午休息和課余時間與學生親切談心,特別是對那些單親學生,會從多方面了解他們的現狀,與繼父、繼母的關系等,給予他們溫暖和關懷。因此和學生之間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同學們經常稱呼筆者為“媽媽”。在今年6月份學校舉行的畢業生離校儀式上,班里的學生動情地說:“媽媽是您教給了我們知識,更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我們一輩子也忘不了您。”
除此之外,筆者還非常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由于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厭學心理,學習習慣相對較差,所以筆者經常在班里強調學習的重要性。采取一些切實有效的措施,并經常和任課老師取得聯系,掌握情況,還借了專業方面的書籍給他們看。并通過各種渠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用細心育班
1.重視對學生文明禮儀素養的培養
從2007年開始,筆者一人帶兩個班,為了管好班級,非常注重班級管理的細節。如為了保證學生的出操質量,在寒冷的冬天,每天都堅持和學生一起出操;在炎熱的夏天,也會頭頂烈日到操場去看學生們做操。為了培養學生的禮貌意識,每天都到教室門口主動向學生問好,讓學生通過老師的言行得到這方面的訓練,這種身教確實起到了教育作用。筆者所帶的兩個班學生非常懂禮貌,在學校文明禮貌方面真正起到了表率作用,受到老師和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2.注重班級團隊精神的培養
現在的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思想活躍,一些孩子自私、個人主義第一。為了樹立起班級的團隊意識,筆者在班里開展了各種小組比賽,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如拔河比賽、趣味運動會、籃球賽、演講比賽、禮儀大賽。正是在這些競賽中,班級的凝聚力提高了,班級的獲獎率很高,成為學校的禮儀標桿。
3.重視與班級學生家長的溝通
通過家訪、座談會、電話熱線等方式與家長溝通,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記得我班有位學生上課經常遲到、曠課,經過深入了解,得知他在家里經常受到父母的責罵,由于得不到家庭的溫暖,整日泡在網吧中,沉迷于網絡游戲,甚至還有了退學的想法。得知學生已與家長鬧翻后,筆者坐車到門頭溝,趕到學生的家里與學生談心,學生見到筆者比見到父母還親,撲到筆者的懷里哭了起來。于是筆者一方面與家長溝通,一方面做學生的思想工作,經過幾次看望,這位學生逐漸發生了轉變,不僅戒掉了網癮,還主動把耽誤的課程補上,最終同意返校學習了。
4.開展創設學習和訓練型家庭活動
讓學生在與家長的互動中,與社會的接觸中,潛移默化地得到熏陶。如和父母一起看報看書,為父母做一件家務,為社區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等。在各種形式的學習中陶冶情操,多元智能得到發展。還通過多種途徑指導家長,如在與家長溝通時,就會把教育方法和中職的培養目標向家長進行宣傳學習。
(作者單位:北京市供銷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