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語言是計算機類專業學生必須學習的一門課程,是一門邏輯思維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專業課。對這門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其它專業課的學習質量。由于C語言涉及的概念比較復雜,規則繁多,使用靈活,不少初學者難以掌握,容易出錯。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逐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遵循從簡到難逐步深入的原則,每向前邁進一步,都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穩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注重從以下幾方面開展教學。
一、啟發學生興趣
C語言本是一門比較枯燥又難以接受的學科,加之技校的學生大部分是十六、七歲的初中畢業生,很多學生不知道為什么要學習C語言,并且對學習C語言的信心不足,有一部分學生甚至想放棄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因此,作為教師,應該首先讓學生明確C語言課程在計算機專業課程中的地位,讓學生清楚C語言的作用,要告知學生許多軟件開發公司都用C語言來編寫應用軟件和系統軟件,并且學好了C語言,在以后所學的其他課程中對一些基本語法都會運用到,如FLASH中的動畫。同時,教師在講授每一節課以前,都必須清楚這堂課的目的和要求,通過形象生動的情景設計或巧妙的互動式提問,啟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提高他們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C語言的興趣。
二、合理組織教學
C語言的概念復雜、規則多,再加上課時有限,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學習實際,對課程內容進行分析,把握重點、難點。對于重點且簡單的內容,如基本定義、語法規則,教師可以采用引導式教學方法,通過舉例和練習使學生掌握這些知識。例如,整型、實型數據的定義和應用;輸入、輸出語句的語法規則等。對于難點,如選擇語句、循環語句、函數等,教師應做出細致的規劃,以重點內容為突破口,帶動相關知識點的掌握,可以運用動畫課件演示、實例分析實施教學,實現突出重點,化解難點,達到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的目的。例如,在循環語句中,以FOR語句實現九九乘法口訣表來實現嵌套時,學生往往很難掌握嵌套的整個過程,不知道什么時候一個循環結束,進行下一個循環。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先對程序自己運行一次,并把每次運行過程都清楚地寫在黑板上,從而讓學生一步一步地真正掌握循環嵌套的整個程序。
三、因勢利導,激發潛能
由于很多學生在進入技校前都沒有接觸過編程,大多認為C語言很難學,從而產生心理壓力。為此,教師可在課堂上編寫一些小程序,并且上機調試和運行,然后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逐步完成程序的輸入、調試,最后得到該程序所要求的結果,從而幫助他們確立自信,調動學生探索的積極性。通過成功的操作訓練,讓他們感受到掌握C程序并不難,以消除學生的心理壓力,讓學生體會到只要認真學習,自己也能設計出來類似的程序,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C語言的興趣。
四、多種教學法相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教師應遵循啟發式教學的原則,通過各種教學方式和手段的優化與組合,調動學生的探求欲望,讓學生能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開展積極的思維,從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且能解決問題。然后,利用互動式教學,讓學生對自己所發現的問題或老師所提出來的問題,在課堂上相互交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幫助學生理清解決問題的方案,真正實現課堂上的互動。這樣,不僅使教學效果得以提高,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講解程序設計時,不是簡單地寫出程序,而是應從分析問題著手,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畫出流程圖,最后編寫出完整的程序。在這一過程中,每一步都應該采取與學生共同探討的方式,讓學生在不斷的啟發和引導下逐步把思路引向深入,在思考逐步清晰的過程中完成程序的編寫。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編程習慣,培養了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C語言的興趣,可謂一舉三得。
五、合理應用上機實踐
C語言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通過上機操作,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消化課堂上的知識。但是,C語言上機又是一項很枯燥的差事,很多學生剛開始接觸DOS環境時還有些新鮮,慢慢地就對那一條條的命令、語法不感興趣。基于這種情況,教師每次上機都應該給出一個相對適宜的任務。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就要求他們按時完成;當遇到較難問題的時候,教師應給予適時的引導。這樣,當學生通過自己的精心調試而得到運行結果時,他們就有了很大的成就感。此時,教師應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慢慢地逐層深入,給出問題,強化他們獨立完成。這樣,就會很好地把握上機時機,保證上機效果,從而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總之,在C語言的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以教學、研討與實踐相結合,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學生對程序設計的編程思想和技術的掌握與應用。
(作者單位:山西永濟電機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