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制造業巨頭紛紛來中國辦廠,中國成為世界機械制造中心,高技能人才更加“搶手”。因此,加快培養高技能人才是當前高等職業教育面臨的緊迫任務。加快高技能人才培養,需要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要克服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的傾向
有相當部分的高職院校,在制定教學計劃、安排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時都沿襲普通大學的辦學老路,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操作技能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有些高職院校在教學內容上偏重基礎理論和考試內容,削弱甚至取消了操作技能基本功的訓練,使學生無法學好生產第一線所需的實用技能。因此,高職教育要培養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必須在辦學理念上克服那種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的傾向。
二、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高等職業院校要培養高技能人才,必須要有一支過硬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但是,目前高等職業院校中,專業課教師和實習課教師能達到技師水平的并不多。多數教師的動手能力較差、職業實踐經驗不足,缺乏對企業生產實際的了解,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質量。
三、必須對高職教材進行改革
1.要具有先進性
教材內容必須反映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具有時代性和超前性;必須科學的研究和反映未來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使教材內容具有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思想、新趨勢。
2.要具有實用性
理論教學內容應防止貪多求全、偏深偏難,而應注重理論的實用性。專業教學內容要根據實際需要,結合企業特點,根據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職業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把能力要素確定為知識點和能力點,并以知識點和能力點為基礎調整組合好專業教材體系。
3.要具有科學性
對基礎理論以“必須和夠用”為度,不一定面面俱到。對專業知識要考慮企業的具體特點和現在普及的技術,解決廣度的問題;把新技術、新成果、新工藝、新材料及其發展趨勢融入教材,使學生更能適應企業的技術進步,解決深度的問題。
四、以提高能力為本位,加大學生技能訓練的力度
高等職業院校在課程的設置上,應當增加技能訓練課時,加大技能訓練力度,技能訓練的課時數不應少于總課時量的40%至50%。要積極開發實習基地,到企業去學習。這方面如德國奔馳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經驗值得借鑒,他們在生廠車間的一角建立了“學習島”,學生在培訓師傅的指導下,共同完成汽車的某一個完整的零部件。為了完成這一工作任務,學生們在培訓師傅指導下采取小組工作的方法,共同制定工作計劃,完成工作任務,通過質量檢測,將合格的產品將被組裝到汽車上。這種培訓模式與傳統純消耗性的培訓方式相比具有如下優勢:一是可以使學生置身于企業的生產過程之中,體驗企業的生產氛圍;二是可以使學生在完成生產任務的同時獲得相應的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和職業經驗;三是在共同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協調能力;四是有助于加強學生的質量意識、責任感和成就感;五是可以降低實習成本;六是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五、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要以市場的需要來決定
高職教育必須面對市場,以就業為導向。因此,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也要以市場的需要決定取舍。比如,濟寧市技術學院過去并沒有開設焊接專業,近幾年一大批像小松山推、勝代機械、上海造船廠等企業急需大批高素質的焊接技工,于是學院領導果斷決定設立焊接專業,以滿足企業的需要,在教學內容的取舍上也應根據企業的需要與否來決定。許多高職院校而對數控加工工藝模具設計、數控機床的維護與保養等專業技術能力訓練不夠,導致畢業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差。
六、重視和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
高職院校要培養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必須重視和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有些高職院校至今沒有像樣的實習基地,實習只能流于形式;有的院校雖有實習基地,但設備陳舊、數量有限,根本不能滿足學生的實習需要。由于資金問題,有的高職院校不想添置設備。要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要建立一定規模的實習基地,也可以多購置一些模擬設備和實驗設備。
(作者單位:山東省聊城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