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職業中專后進學生的思想轉化工作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課題,下面就如何轉化“后進生”談一點認識。
一、調查研究,找出“癥結”
“后進生”形成的原因具有典型的社會性:一是心理素質弱,缺乏必要的政治免疫力。他們是非不分,良莠不辨,整天無所事事,東游西逛,不愛讀書,不求上進。二是成長環境差,或者為人父母者不能言傳身教,因而產生誤導;或者父母過份溺愛,孩子隨心所欲,養成壞毛病;或者父母離異,孩子無人照管而走上歧途;或者交友不慎,被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拉下水。三是外界因素的干擾,諸如壞書、壞歌、壞影視、格調不高的娛樂場所、網吧、社會上的不正之風等。四是教育不得法,一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恨鐵不成鋼”,動不動腳踢拳打,促使矛盾激化,使孩子“破罐子破摔”;一些教師存有偏見,總認為“后進生”“頑固不化”是“頑石一塊”把他們打入另冊,作業不收、上課不管甚至教室不要。有的甚至在初中的三年中,讀過四、五個學校,全都是因為打架斗毆轉學所至。
二、揚長避短,長善救失
選擇了我們職業中專的學生,他們在上高中無望考大學無門的情況下,想通過選擇自己所喜愛的專業,經過兩年的努力學習、準備學習一技之長,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遠大理想立足于社會,想痛改前非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增磚添瓦。
班主任首先應幫助后進生找到優、缺點,以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其次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后進生也是孩子,對他們厭惡、責罵只能適得其反,他們應該享有同其他學生同樣的平等和民主,也應該在稍有一點進步時得到老師的肯定。因為他們身上缺點多,優點就顯得更加可貴。《學記》中說:“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長善救失,就是發揚優點,克服缺點,調動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另外,提倡班級精神能增強凝聚力,使工作更加靈活有效。
三、細致耐心,抓住要點
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后進生”轉化即不能急功近利,企圖一個早上就解決所有問題,也不能知難而退,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
筆者認為,“后進生”的轉化要做好以下幾點:一要樹立信心。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克服畏難情緒,相信“鐵棒磨繡針,功到自然成”的古訓,只要我們不遺余力地把這項工作堅持不懈地做下去,就一定能夠使絕大部分“后進生”轉化到正確的軌道上來。二要滿腔熱情。“后進生”更需要關心和溫暖,更需要我們用一顆熾熱的愛心去驅散他們心頭的陰霾。要著重指出的是,體罰和變相體罰只會加劇師生間的對立,對“后進生”的轉化有百害而無一益。三要耐心細致。對“后進生”應循循善誘,以理服人,思想教育達到毛毛細雨經常下“潤物細無聲”的程度,任何簡單粗暴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要摸清“后進生”的思想脈搏,準確掌握他們的真實想法和做法。四要對癥下藥。“后進生”的情況千差萬別,現實表現也各不相同,因而不能搞“一刀切”,要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后進生”一旦有了進步,哪怕進步十分微小,也應該肯定、表揚。五要不怕反復。“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后進生”不可能和自己的過去一下子割斷到一清二楚的地步,所以必須反復抓,抓反復,抓住不放,一抓到底。六要正確看待和估價后進學生。在嚴肅地指出他們的缺點、錯誤的同時,要相信他們身上也有積極因素和進步要求。筆者常常有這樣的想法:應當把后進學生看作是未經雕琢的璞玉,教師的責任就是要把它挖掘出來,琢去那些掩蓋著它原有光輝的雜質,使之重放光芒。這樣來看待和估價后進學生,不僅能夠增添我們工作的信心,而且在后進學生的心理上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相反,如果教師不看好他們,厭惡他們,那么后進學生就會對教師產生反感,甚至鬧對立。而當后進學生確信班主任并沒有對他們抱有偏見,而真正是在幫助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對班主任產生信賴之情。七要調動后進學生積極性。后進學生的缺點、錯誤是明顯的,外露的;他們的優點和積極因素則往往是少而微、隱而藏,需要教師努力去發現。
因此,要發揚后進學生的優點和積極因素,常常需要從平常的事情中去發掘和尋找,并促使這些微弱的要求上進的“火花”逐漸發展成為熊熊烈火。對他們的教育要講究分寸、火候。輕了,他們常常無動于衷;重了,有時會走向反面。因此,需要“分解動作”。
總之,我們的工作對象不是靜止的物,而是活生生的人,有思想、有感情、有個性、千差萬別。要做好這樣的工作,只要我們有決心、有毅力,方法對頭,善于引導,堅持不懈,相信絕大多數后進的學生是能夠轉化為好學生或比較好的學生的。
(作者單位:甘肅省定西理工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