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思想政治課考試的改革,教與學被賦予更高、更新的內涵。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師應因地制宜地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習實效。結合教學中的一些心得,就思想政治課的學法略談幾點淺見。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成功的一半,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關鍵。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包括:課前預習的習慣、做筆記的習慣、勤動腦好發問的習慣、先復習后作業的習慣等。當然,這些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要循序漸進,反復咀嚼,不斷深化才能形成,這就要求教師還應該有不怕麻煩的良好心態,不斷提醒、督促學生去自覺培養這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突出學科特點,把握學科規律
1.激發學習動機和興趣
教學實踐證明:當學生對某一門功課的學習產生濃厚興趣時,他就會積極主動而且心情愉快地學習。相反,學生對某一學科學不進去或厭學,主要原因是他對學習的過程和所學的內容沒有產生興趣。因此,中學政治教師必須根據思想政治課的特點,苦練本領,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藝術,以情趣橫溢、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漫畫激趣。漫畫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折射,具有直觀、形象、生動、深刻的特點。因此,把漫畫引入政治課教學,能使抽象問題具體化,枯燥問題趣味化,深奧問題淺顯化,能發人深思,啟迪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又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增強政治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時政”熱點激趣。思想政治課作為文科類的綜合性課程,具有涉及面廣和時代感強的特點。要使思想政治課讓學生想學、樂學并非易事,如何使學生從不學到想學,從被主學習到自主學習的轉變呢?我們認為,把理論教學與時事政治“熱點”問題有機結合起來,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分析國內外的“熱點”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不僅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有助于培養學生關注時事,激發他們對政治課的愛戀之情,喚起他們對政治學科的濃厚興趣。
2.尊重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哲學上,個性就是事物的差異性,是指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質。所謂個性的發展,就是要在人的共同性與差別性的基礎上,充分把人的差別性顯示出來,從而使每一個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
面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因材施教,從學生的差異性出發,把學生的個性差異作為資源來開發,發展學生的優勢差異。對于文化成績優秀的學生當然要關心和愛護,且提出更高的要求,促進其更快發展;而對于文化成績較差的學生,不能冷漠、歧視,更不能冷語相傷,諷刺挖苦,以免使學生的心靈受到傷害,個性受到壓抑。
3.實行課堂討論法教學
討論法就是學生根據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在集體中相互交流小組的觀點或個人的看法,相互啟發、相互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
(1)有助于留給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探索的空間。實行課堂討論,改變了學生單純、被動接受教師知識傳授的學習方式,把學生從教師的“滿堂灌”中解脫出來,留給學生更多的余地。讓他們自己去醞釀、思考、研討一個課題或問題,并彼此交流,從而加深對含糊和復雜事物的理解和解答。
(2)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政治課的課堂討論法,就是要提倡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倡合作學習精神。同時,通過課堂上的討論,使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個體與群體交往中,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
(3)有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是學習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只有學生的主動學習、主動建構知識,他們才能認識世界,提高創造能力。因此,課堂討論法是一種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活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方法。
4.實行開放性教學
所謂開放性,就是不拘于傳統的、固定的或單一封閉的模式,而是要沖破學科、課堂和書本的局限,實現思維方式和教學途徑的多元化。思想政治課的傳統教學是一種封閉式、保守性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雖然有利于學生掌握牢固的基礎知識,但也存在不少的弊端。思想政治課的開放性教學,將會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廣闊空間和渠道,學生可沖破政治課堂和學科的局限,能自主地、能動的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
總之,要改變舊有的學習方式,努力拓展新的學習方式,把學習從死記硬背、重記憶輕理解的方向解脫出來,從單一封閉學習向多向開放性學習的方向轉變,從機械記憶向理解性學習方向轉變,從被動學習向主動性學習方向轉變,不斷創新,加強各種學習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習實效。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第二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