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伴隨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正成為世界的“制造中心”,企業對高素質知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在沿海發達地區,甚至出現月薪萬元仍招聘不到合格高級技師的現象,少數地區出現了用工荒。這正好給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和條件。但是,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還有相當部分家庭不認可職業教育,認為讀職校、當工人沒有前途,社會上也仍然對職業教育存在認識誤區,職校生存在被社會歧視和被邊緣化的危險。這些都給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蒙上了陰影,給職校德育帶來新的挑戰。
一、當前職業院校學生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全社會支持參與重視職校德育工作的局面還沒有形成
德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是,從目前來看,地方教育主管部門更多地將工作重點放在普通學校,認為職校是枝葉,不是主干,其發展好壞無關大局;部分家長把子女送入職校就讀,但對其前途并不抱太高期望,有學校管著就萬事大吉;不少職校的德育工作者德育觀念十分陳舊,沒有形成科學有效的職校德育工作理念;用人單位認為在買方市場上挑選員工具有較大的選擇余地,他們對職校學生德育工作不熱心,也基本上不參與職校德育活動;企事業單位在職職工進修基本上選擇學歷教育,對到職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訓根本不上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對大中專畢業生實行“雙向選擇、推薦就業、自主擇業”的政策,部分家長特別是來自農村學生的家長認為“讀書無用,不如早日外出打工”。
2.職校德育工作在學校工作中的地位還沒有得到實實在在的突出
社會上對人才有一個形象的比喻:“有德無才是次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無德無才是廢品,有德有才是正品”。但實際上,不少學校把招生工作作為學校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以解決學生就業為借口,壓縮和刪減基礎文化課,突出學生專業教學和實訓實習等現象仍大量存在。不少職校對德育工作存在認識誤區,認為“抓好招生就業關系學校生死存亡,德育工作抓好抓壞不會有明顯不一樣”。德育工作在學校工作中的地位沒有實實在在的突出,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3.職校德育工作缺乏個性,沒有特色
職業教育近十幾年發展迅速,但職校德育工作仍未做到與時俱進。有的職校“依瓢畫葫蘆”,跟在別人后面照抄照搬;有的職校德育工作只對上,不問下,不根據學校自身特點和學生實際,上邊領導安排什么樣就做什么,缺少對德育工作的整體規劃和統籌安排,更沒有長遠打算,德育工作完全是盲目的;有的職校在開展德育活動時,經常通過集體活動、集體會議、集體講座等方式進行,內容高度統一,形式單一少變,對學生在道德認識、道德覺悟上的個體差異缺少針對性的研究,德育工作粗糙膚淺,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4.職校師德師風現狀欠佳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職校教師收入普遍不高,教育積極性下降,少數職校教育工作者信仰缺失,思想迷茫,沒有把本職工作當成自己畢業從事的崇高事業,而僅僅當作養家糊口的手段,失去了對工作的熱情,放松了對自己業務水平提高的追求,對思想政治學習不屑一顧,對根本問題和原則問題失去了應有的鑒別能力和敏銳性,是非顛倒,少數人甚至信奉封建迷信,失去了一名德育工作者應有的基本素質。不少專業課、文化課教師也僅是只教書、不育人,與學生沒有多少交流,更談不上進行德育滲透了。
5.職校德育運行機制不健全
德育工作位居五育之首,它是一個系統工程,但在不少職業院校,其運行機制很不健全,表現在工作機制上錯位,不少職業院校認為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德育工作僅僅是學生工作部門的事;教師主要職責是上好課,教好書,德育滲透、抓德育可抓可不抓;職校德育缺乏保障機制,一些職校認為德育是“務虛多于務實”,對德育工作投入能少就少,能減就減,導致德育經費緊張,德育質量也自然大打折扣;少數職校德育工作是負激勵機制。在評職稱、論成績時都講究硬件,如發表論文、指導學生獎項,在職業資格技能鑒定中過關率等,德育工作者由于處于“幕后”,成績難以評定,在晉升崗位、評定職稱等方面排名居后。相當部分職校評價機制不科學,有的認為只要學生“不出事”就行,有的職校以上課出勤率、就業率為標準,主管領導對德育工作的評價主要是看有無不良記錄、有無重大事件或惡性事件發生,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積極性。
二、解決職業院校德育問題的主要對策
職校德育工作質量如何,關系到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關系到青年一代的前途和命運,關系到社會的和諧和千百萬家庭的幸福。因此,抓好職業院校學生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加大社會、學校、家庭在育人上的結合力度,為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營造良好的外部氛圍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4)8號)提出,“要把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緊密結合起來”。職校生的健康成長,與社會環境、家庭生活和學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三者緊密配合、密切聯系,才能形成合力,促進職校學生茁壯成長。
從社會來說,要堅持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兩手抓。要大力弘揚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大力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同時,對弄虛作假、坑蒙拐騙、偷搶盜殺、賣淫嫖娼、賭博吸毒等違背社會主義道德和法律現象要給予堅決的打擊,對職業院校周邊網吧、游戲室、歌舞廳、棋牌室、茶樓、錄相廳、書刊光盤等場所進行定期的檢查和清理,要求經營者誠信經營、遵紀守法。這對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引導職校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家庭教育是整個社會大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職校生家長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家長要通過多與學校老師溝通、多與子女交流、參加必要的家長學校培訓等方式,樹立起正確的育人理念,掌握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水平,切實做好子女的榜樣和表率。
學校教育是青年學生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職校德育工作者要在國家教育方針指導下,要切實重視德育,要采取具體措施落實德育,在德育課程、德育活動、德育經費等方面上要給予必要保障;在開展各項德育活動和德育滲透時,一定要切合學生實際和社會需要,反對說教和強制罐輸。
總之,在職校德育教育中,家庭、學校、社會三者是密切聯系、互相制約、相互影響的。只有三者加強聯系、密切配合,才能為職校學生的成長創造最佳的環境。
2.以德育科研為突破口,通過加強領導、完善機制,增強推動職校德育工作上水平、上臺階、求實效的內驅力
面向21世紀的職校德育工作,應把培養學生靈魂放在首要位置。可以這樣說,不重視德育科研的職校不可能成為一流的職校,加強和推動德育科研工作,對職業院校的生存和發展十分重要。職業院校應高度重視德育科研工作,可通過經費支持、職稱評定、鼓勵表彰等形式來大力推動職校德育科研工作向前發展;通過德育科研獎勵制度,吸引更多的德育工作者加入到德育科研隊伍,把德育科研與德育實踐、德育創新相結合,吸引更多的職校緊抓德育科研工作、重視德育工作。職校領導也應高度重視德育科研工作,把德育科研作為創新德育工作、提高育人質量的重要突破口。
3.加強職校教師隊伍師德師風建設,采取有效措施,激發職校德育工作者的積極性
近年來,職校師資隊伍在市場經濟的沖擊和各種思潮影響下,部分職校教師出現了“一切向錢看”、“一分錢出一份力”、“混日子”等思想,在工作上敷衍塞則、責任心淡薄,缺乏人生理想,部分教師甚至想方設法向學生家長“吃、拿、卡、要”,這嚴重影響著育人質量。
職業院校應切實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對不用心、不盡心、混日子、熬時間的不合格教育者實行一票否決;應盡力提高職校德育工作者的待遇。由于職校德育工作者工作任務重,學生對象復雜,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學校可以考慮將班主任崗位視為專業技術崗位看待,享受相應的經濟待遇和工作待遇;可以在評優評先、評職晉級上應予以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在書報費、加班費、外出培訓、提高學習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機會。
4.加強德育信息化網絡建設
進入21世紀,網絡已成為當代職校生交友聊天、休閑娛樂以及獲取知識和信息的主要渠道,網絡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對職校德育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職校德育工作應堅持開放性,正確面對網絡化提供的機遇,揚長避短,化害為利,開創職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職業院校應大力加強校園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讓校園網絡覆蓋到絕大多數教室、機房,進入每一間學生宿舍,努力實現職校辦公教學的信息化、網絡化;充分利用網絡特點,占領德育宣傳高地,通過網上師生交流,正面宣傳網上正確的輿論導向,網絡信息雙向交流及反饋,營造一種師生互動、信息暢通、思想健康、蓬勃向上的網絡文化氛圍和環境。
5.深化德育教學改革
職業院校應堅持育人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大力加強和改進德育課教學,促進德育課教學質量的提高。德育課教學在現實中的有效開展,對職業院校培養合格的技能人才十分重要。
職校德育教師首先應更新教學理念,樹立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培養具有綜合職業素質的技能型人才觀念;應深化職校德育教學內容改革,在德育內容中注重加強對學生進行愛崗敬業、職業生涯規劃、心理健康、就業擇業指導等的教育,讓德育教育富有針對性;在德育教學中應努力做到學生知行統一、知行結合。除此之外,還應加強德育教學手段的改革,職業院校德育課程應多利用多媒體手段、利用多媒體課件通過直觀、形象的手段來提高學生對德育課程的興趣,使德育課程生動形象起來,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6.加強德育工作隊伍建設
德育是塑造學生心靈的工作,職校德育面對的對象也較特殊,因此,必須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德育工作隊伍。職校應加強德育干部隊伍建設,對德育干部加強德育理論學習,增強奉獻精神。職業院校應大力加強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加強對輔導員班主任隊伍的選拔、考核與培訓,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學生工作隊伍。職校應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職業道德建設教師一定要既教書又育人;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作用。職業院校應強化對學生干部的培訓和管理,實現對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職校還應加強學校行政、后勤、宿舍管理員隊伍建設。德育的實踐性強,學校行政后勤人員是實現全員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行政后勤人員應增強服務意識,注意言語行為,以自身的良好服務來影響和塑造學生。
7.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職校德育要取得良好成效,應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學校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充分利用傳統節日、校內外德育基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思想教育,在教室、走廊、宿舍等場所張貼大量的名言警句,布置安排黑板報、櫥窗等宣傳專欄,在學校醒目位置樹立學校的校訓、宣傳標語、宣傳橫幅等,在學校花園、草坪等空間放置“溫馨提示”等。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特別重視校園精神文化、校園制度文化的建設和校園行為文化的建設,如學生行為禮儀、誠實守信、遵章守紀、敬業進取等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培養,讓學生樹立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理念。總之,讓學生在學校能處在一個被德育熏陶的環境,不知不覺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讓自己的思想受到教育,靈魂受到冼禮,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修養。
總之,抓好職業院校學生德育工作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它關系到職業院校的發展和學生將來是否成人成才。同時,職校德育工作又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既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這個主陣地外,又需要家庭、社會各方面的密切配合,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資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十一五”教育部重點課題(GSA80009)
(作者單位: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電子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