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學法是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再現課本所講述的情境,使學生仿佛置身其間,如臨其境的一種教學活動。教育家夸美紐斯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這種論述反映了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規律的一個重要方面:直觀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有助于學生感性知識的形成。情境教學法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就是通過給學生展示鮮明具體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間接形象),一則使學生從形象的感知達到抽象的理性的頓悟,二則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興趣,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的、自覺的活動。
如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游戲、角色扮演、音樂欣賞、實地參觀等等,都是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情境教學中的特定情境,提供了調動人的原有認知結構的某些線索,經過思維的內部整合作用,人就會頓悟或產生新的認知結構。情境所提供的線索起到一種喚醒或啟迪智慧的作用。比如正處于某種問題情境中的人,會因為某句提醒或碰到某些事物而受到啟發,從而順利地解決問題。
會計學是以方法為主的科學,具有很強的社會實踐性和專業技術性。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很少注意到或接觸到這些工作,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講,初次接觸更是難以理解。一般教材介紹方法大多以文字為主,圖表為輔,傳統的課堂教學很難讓學生掌握和運用比較抽象的理論知識,學生一遇到實際的業務往往無從下手。會計理論來源于會計實踐,要使學生真正理解會計知識,實踐是一個最直接的途徑。但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不可能參加大量的實際活動。
作為會計教育工作者.筆者通過實踐發現,情境教學作為現代教育的一種手段.能夠有效地將實際活動帶入理論教學,解決學校教學中理論與實際脫節的問題。在會計教學中,如果采用情境教學法,教師努力模擬一個與現實相同或相近的情境,為學習者提供解決問題的模型,展示與實際問題相類似的探索過程,指導學生開展探索活動,使學生從虛擬的或現實的情境中。
情境教學法在應用過程中,可以采用情境引入、情境教學、情境實踐等方式,但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創設與現實會計工作相似的情境,筆者在會計教學實踐中嘗試應用了情境教學法,對于在會計教學中如何創設情境積累經一些經驗和想法,認為可以用以下方法去創設情境 。
一、實地展現情境
即把學生帶入社會,帶入生活,從實際企業中選取會計工作某一典型場景,作為學生觀察的客體,并輔以教師語言的描繪,鮮明地展現在學生眼前。直觀實際場景是創設情境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和課本上的知識零距離接觸,它使抽象的會計理論知識形象化、具體化、趣味化,知識沒有了理論與實際的差距,是直接將真實的情境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如在學習會計憑證與賬簿時,可提供實際會計工作場所為教學情境,讓學生觀摩,并提供空白憑證和賬簿讓學生自己填制。這會使學生感到,這些在生活中和已有的知識體系中從未有過的會計知識,在學習中不再困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先傳授理論知識,然后依葫蘆畫瓢獲取實實踐知識的效果明顯好得多。
二、模擬再現情境
1.實況錄像再現情境
能讓學生到企業實地觀摩是最好的,但教學中這種方法耗時耗力,時間安排、人員組織、單位落實上都會有一定的局限性,經常采用不大現實。將會計核算的真實場景用錄像的方式再現,同樣可以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為理論學習打好基礎。
2.多媒體模擬再現情境
在教學中,有的內容可能受到條件的限制,不能提供真實的情境,或者由于會計核算的程序及方法的本身特點,決定了真實的情境對教學并不能起到較好的效果,例如會計循環的含義,真實的情境無法展示出企業的資金運動從“貨幣資金”到“貨幣資金”的過程。但通過多媒體動畫,可輕松演示貨幣資金在生產過程中,資金的籌資、生產的準備、產品的生產、產品的銷售、利潤的形成和分配這樣的演變過程。且可以將相關內容配以優美的音樂、畫面,有聲有色,活躍氣氛,吸引學生。這樣的方法,可以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發揮教學最大的效率。
三、模仿感受情境
1.角色扮演體會情境
借助模擬角色表演可以從當事人的角度體會情境。學生在課堂上虛擬的場景中扮演會計,與其他同學扮演的其他會計或財務主管、經辦人、客戶、銀行業務員等辦理業務,進行會計核算的一系列操作。學生在模擬角色實踐中,從角色的準備、角色的體驗、角色的轉換以及親身體驗角色后的反思中進行學習。除了在親自體驗中鍛煉了專門的會計技能,學生還能通過這種訓練成為一個自覺的、成熟的學習者。教師應設計各種會計模擬工作供學生選擇.如會計部門與本單位有關部門和個人的業務、會計部門與外部有關單位和個人的業務角色的扮演。在模擬角色訓練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準備角色,評價學生的表現,指出學生的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從其擔任的角色中學習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法。
2.模仿操作感受情境
加深對會計工作感性認識另一直接的方式是模仿操作,即在做中學。借助會計仿真實物資料,印制模擬企業單位資料和仿真原始憑證,購置各類空白記賬憑證、賬頁和報表等會計做賬用品,采用個別或依照會計崗位組成小組完成的形式,進行填制憑證、登記賬簿和編制報表等各實際工作環節的操作。讓學生在親手做賬的每一步驟中感受會計核算方法的具體操作內容,使學生適應真正的會計工作環境。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通過對證、賬、表銜接方法的掌握感受到會計工作的系統性;通過對證、賬、表填制、書寫方法的掌握感受到會計工作的規范性;通過對證、賬、表審核、核對方法的掌握感受到會計工作的可控性。
四、語言描繪情境
會計語言與日常用語對同一事物的表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會計的專業語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意義性和交流性。這就需要教師對概念或術語聯系實際進行描述,把抽象概念變得生動形象,使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來學習新知識。例如,在解釋“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一會計等式時,教師可帶領學生一起想象,有一個人想開一間服裝店,需十萬資金。首先考慮資金的來源,兩個渠道:負債和吸收投資(負債+所有者權益),再暢想如何運用這十萬元去購買各種所需資產,也就是資金的占用。最后得出結論:資產占用=資產來源,也就是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一靜態等式。這樣的講述可使學生通過已有生活或社會知識理解專業的會計理論。
另外,情境教學十分講究直觀手段與語言描繪的結合。在情境出現時,教師伴以語言描繪,這對學生的認知活動起著重要的導向性作用。語言描繪提高了感知的效應,情境會更加鮮明,并且帶著感情色彩作用于學生的感官。學生因感官的興奮,主觀感受得到強化,從而激起情感,促進自己進入特定的情境之中。除了上述方法外,還可以運用音樂、拼圖、討論、競賽等多種方式。這些創設情境的方式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幾種方式組合在一起使用。
從實踐中獲得感性認識(直接經驗)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形成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情境教學法正是加強了這一過程,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基于自己的實踐經驗或分析判斷,再輔之以老師在課堂上的講授,對知識的掌握就會很牢靠,同時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會計專業技能。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下關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