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是一門研究金屬材料的成分、組織、熱處理及其性能間的關系和變化規律的學科。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掌握金屬材料與熱處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金屬材料的性能特點,學會合理選材,用正確的熱處理加工工藝和方法獲得優質的工件。本課程是從生產實踐中發展起來又直接為生產服務的,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另外,該門課程還具有基本理論多、概念多、內容較抽象、材料種類繁雜等特點,增加了教學的難度。
技工學校招收的學生文化程度參差不齊。有時第一個學期就開設本課程,由于部分學生基礎差,教學難度較大。教師感到不好教,學生感到枯燥無味不能好好學,沒有學習動力,也沒有學習興趣。時間一長,上課也聽不懂了,就產生了厭學現象。針對這種情況,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吸引學生的上課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能夠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一、通過舉例,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教師上課時應針對學生的情況,根據教材的內容,適時選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例子,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比如在講金屬的結晶時,學生沒有見過金屬的結晶,就以水結冰為例進行教學。因為有些同學見過水結冰,能理解水結冰的原理:溫度降到零度以下,會先在水面上結出冰的骨架,再逐漸長大,同時隨著溫度的下降,會產生新的冰骨架,逐漸連成一層冰,隨著溫度的下降和時間的推移,冰層加厚,完成整個結冰過程。金屬的結晶就是晶核的形成與長大的過程,與水結冰相似,這樣同學們很容易就理解這部分內容了。又如,在講到共晶鑄鐵的鑄造流動性好時,可以舉河水流動的例子。如河水中有冰塊等雜物時,河水就流得慢,流動性不好;河水中沒有冰塊等雜物,河水流得快,流動性好。共晶鑄鐵在共晶溫度以上就像沒有冰塊等雜物的河水,流動性好,有利于充滿型腔,鑄成形狀完整的鑄件。生活中的例子很多,教師可以恰當地選用,幫助學生理解所授內容。
二、講故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講課中,要善于挖掘教材知識點中的背景故事和歷史故事,把這些與課程有關、有益、有趣的故事講給學生聽,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錳鋼時,先講錳的發現,再講錳鋼的發現。錳是瑞典著名化學家佐罕·甘在1774年發現的,看上去和鐵差不多。錳加入鋼中,鋼變得硬而脆;到達2.5%時,一碰就碎;到達3.5%時,脆如玻璃。第一個給錳鋼帶來新生命的是英國年輕冶金學家海費德。當時海費德在他父親的煉鋼廠里進行了一次又一次各種試驗。雖然許多人都認為錳鋼是秉性難移,不會有什么好結果,但海費德仍堅持實驗,不斷地增加鋼中錳的含量。奇跡終于出現了,當鋼中錳含量增加到13%時,錳鋼變得既堅硬又有韌性。從這以后錳鋼身價百倍,被廣泛使用,鐵道道岔、挖掘機的鏟斗、拖拉機的履帶、防彈板、保險箱等都用高錳鋼制作。教師還可以借此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講青銅時,結合鄭州曾是商朝的國都,將青銅器的歷史和生產情況講給同學們,同學們積極性很高。會積極發言,舉出青銅鏡、司母戊鼎、蓮鶴方壺、青銅編鐘等青銅器。教師可以利用先人們創造的燦爛文明和悠久的歷史,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和愛國主義的精神,效果較好。
三、開口讀,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課程里學到不少關于金屬材料的性能符號和牌號,要求學生能正確地讀出,并能掌握金屬材料的組織、性能和用途。剛入校的初中畢業生,面對各種繁雜的符號,往往很難掌握。如果教師再不重視相關符號和材料牌號的教學,學生就不能正確地讀出,影響對材料的掌握,因此,應適時地進行朗讀訓練。在有關牌號的教學中,為了加強牌號的學習,筆者就領同學們進行朗讀牌號的訓練。要求學生要像記自己的老朋友一樣,正確讀出牌號,并像了解老朋友一樣了解其脾氣和性格,更好地為我們所用。課堂上還經常進行提問,檢查學生識讀牌號的能力。通過這樣的朗讀教學,同學們識讀牌號的能力有了較大提高,開口就能讀出牌號來,并能較好地掌握金屬材料的組織、性能和用途。
四、扮角色,提高學生的品質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內容,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如在學習碳素鋼的牌號時,可以挑選部分學生分別扮演碳素結構鋼Q235A,優質碳素結構鋼08F、20、45、60、60Mn,鑄造碳鋼ZG270—500,碳素工具鋼T7、T10、T12A。學生們精心制作道具,扮演者積極準備臺詞,反復演練,把鋼的牌號、組織、性能和用途通過表演形式表現出來,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們演得惟妙惟肖,看得也聚精會神、興趣盎然。如08F的臺詞:我的名字叫08F,由于煉鋼時脫氧脫得不完全,后面加了一個小尾巴F,屬于沸騰鋼,碳的含量不算高,僅為0.08%,S、P的含量小于0.035%,屬于優質碳素結構鋼。我室溫的組織由鐵素體和珠光體組成,雖然我的強度、硬度不算高,但是我的塑性比較好,可以用于壓力加工,很多的沖壓件都有我的身影。你看,我的用處也不少吧!通過扮角色的教學方法,同學們對碳素鋼的牌號有了深刻認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識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品質能力。
五、組織自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魚,只供一飯只需;教人以漁,終身受用無窮。用在教學上,就是要教會學生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學會學習才能使學生受益終身。我國當代教育改革先進人物魏書生在教改實踐中,以新的教育思想為指導,也同樣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技校的教學中可以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組織學生自學,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例如,在講到利用砂輪火花鑒別鋼的種類時,可以利用學生具有一定實踐經驗的情況,進行學生自學為主的教學。一是先把鑒別鋼種類的教學目的交待清楚,把鋼的火花特征作為重點,提出問題,提醒同學們認真看書;二是就近分成小組,不懂得可以展開討論;三是由小組代表發言,把本組的學習討論情況說一下,疑難問題由教師或同學回答;四是由學生代表做總結發言,教師要注意引導,鼓勵平時不愛發言的學生多發言,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鼓勵學生到講臺上發言,由教師講課的一言堂變成學生上講臺的群言堂。通過這樣的自學教學,能夠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六、組織討論,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針對本課程概念多、較抽象,難學、難記的特點,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教學,加深學生對內容的認識。教師要精心設計和組織討論的過程,課前布置好討論的題目和內容。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推選一個組長,每個小組一個題目,組長負責組織本組的討論。大部分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踴躍發言。如果有的組不太積極,教師可做適當的引導。組長把大家的發言集中歸納,在全班會上發言。發言每小組3~5分鐘,共用30分鐘。教師或學生代表針對每個組的發言進行點評,表揚好的地方,指出存在的不足。如由于合金元素在鋼中的作用是神奇和復雜的,比較抽象,學生較難理解,可以進行討論教學。筆者把學生分成幾個組,每個組分一個題目,如:“哪些合金可以有效地強化鐵素體,試舉例說明”;“合金碳化物為什么比較硬,試舉例說明哪些合金碳化物最硬”;“合金鋼一般為什么比碳素鋼性能好,試結合實際舉例說明”;等等。學生接到題目后,積極到圖書館查找資料,撰寫發言稿,很多發言都具有一定見解和深度。通過討論,互相啟發,可以較好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認識問題的能力,開闊學生的思路和視野,產生很好的教學效果。
七、寫學習總結,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針對本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的特點,可以組織學生結合生產實習、理論學習和日常生活寫出學習總結,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一開始讓寫學習總結,大部分學生不愿意寫,也不會寫。筆者就耐心地給學生講,讓結合實際,多動動腦子,挖掘深一些。經過努力,大部分同學寫出了結合實際的總結,有的寫得比較好。如有的同學結合實習,寫到在實習時加工長方鐵,表面硬不好加工,里面軟好加工,卻不知是什么原因,現在知道是滲碳體的原因。有的原來鋼與鐵不分,現在已知道鋼、鐵的不同和用途了。還有的同學總結了學好這門課的體會,找出學習上的不足,總結出四段學習法:一是進行認真的預習,把不懂的記下來;二是上課時要認真聽講,把不會的記下來;三是認真獨自完成作業;四是還有問題與老師和同學們在一起討論、學習,解決問題。在寫學習總結時,有的同學寫完了又有新的想法了,又接著寫,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了起來。好的學習總結在課堂上念一念,進行交流,教師進行點評,學生受益匪淺。
總之,在進行《金屬材料與熱處理》的教學時,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情況,對每一次課進行精心設計,認真地備課。要做到自始至終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寓教于樂,寓學于樂,就能夠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作者單位:河南省鄭州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