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其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專業課與其他學科的學習進程。因此,必須根據技校數學本身的專業特點,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喜歡“枯燥乏味”的數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課堂氣氛生機勃勃、妙趣橫生呢?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技校學生由于學習成績較差,考不上高中、大學,普遍存在自卑、消極的心理,加之數學又是他們一直畏懼、難學的學科,普遍信心不足,對數學不感興趣。因此,教學時,激發學生興趣尤為重要。第一,開展情感教育。教師要關心學生的學習,以正面教育為主,多鼓勵、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息。第二,注重數學應用題的教學,介紹數學在專業課、基礎課教學中的作用,讓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必要性,產生學習的動力。第三,在講授數學知識的同時,給學生講解一些數學發展史上的故事,介紹一些數學名家成長的花絮。第四,講解一些趣味數學題。教學時要注意控制深度,不向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否則,適得其反,會挫傷學習積極性。要注意的是,教學方法應多樣化,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知識。
二、從實際出發,切實打好數學基礎
1.由易而難,采取“低起點,慢開頭”的方法
面對基礎差的學生,要選準起點,放慢進度,熱情關心學生,使學生通過努力學習,基本上能懂、能會、能做,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
2.重視講練結合,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技校學生上課注意力不易集中,且理解能力比較差,因此在課堂上必須采取“講中有練,練中有講,講練結合”的原則,使他們動腦、動口、動手,做到學有所用,循序漸進。在備課時,應結合教學內容,準備足量的課堂練習,在課堂上利用一定的時間,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做一定練習,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做好補缺,補差工作,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來自各個學校不同層次的學生,基礎差別較大,水平高低懸殊。因此,對差生必須補課,缺什么補什么,采取個別補或集體補的方式。總之,對差生既要熱情關心,又要嚴格要求。
4.在認真抓好基礎教學的前提下,抓好理論教學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如果單純地為應用而死記硬背,將會一知半解、知其一不知其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講好公式、定理的應用,注重數學中重要公式、定理的推導證明,使學生全面而又系統地理解、應用數學知識。
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1.扎實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
引導學生重視課本,指導學生閱讀課本,養成看書、重視課本的習慣,是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自學能力的主要措施,也是自學的基本功。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對一些重點章節的教材內容進行粗讀、精讀、深讀,對一些重要概念事先進行預習,并在課堂上歸納升華,搞清各部分知識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以及和相關概念的區別和聯系。
2.培養學生系統地整理知識能力
系統的知識是保持記憶的支持點。只有把獲取的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范圍內,并實現系統化、條理化,才能促進新舊知識的鞏固、儲存和應用。因此,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學完每一單元、每一章以及總復習時,都進行縱橫向知識的整理,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通過對知識的分類、概括、歸納、提煉,提高了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也使他們的自學能力得到了提高。
3.開設第二課堂
根據學生的實際,對一些學有余力的、喜歡數學的學生,組織“數學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在全面完成教學內容的前提下,開展一些由學生組織的活動,如“數學專題講座”、“數學競賽”等。通過這些活動,可調動全班學生學習數學、學好數學的積極性,從而為全面提高數學成績起到了積極作用。
4.培養學生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的能力
能力的長進得靠訓練。“練”是學生學會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不斷增強能力的關鍵。因此,在教學中,試著以練為主,按懂、會、熟、巧的順序,分階段有計劃地讓學生去練。在一些重點章節中,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給學生留一些思考題,讓學生去探討、創新,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理解并得到一定結論之后,不但對數學知識有了一定的理解和加深,而且對數學也產生一定的興趣。這種方法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促進了學習興趣的進一步提高。同時,也是開發智力,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
總之,筆者認為,應該遵從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學生“樂學、能學”為目標,應強調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山西省臨汾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