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學校是培養面向工廠企業生產第一線、既有一定專業理論知識又有熟練操作技能的應用型中高級技能人才,要求學生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熟練的職業技能,并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且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立業創業的能力。《電力拖動控制線路與技能訓練》課程是維修電工專業中一門重要的實用性技術基礎課程,如何使學生保持興趣、輕松學習、快捷有效的學好這門課程,是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討的課題。
一、結合學生基礎,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電力拖動課程,理論內容枯燥,有一定學習難度。學生對于理論學習提不起興趣,對于技能的訓練,部分學生又由于害怕電而不敢輕易動手,從而對技能訓練操作失去興趣。即使是部分掌握較好的學生,在基本控制線路的反復訓練過程中,也會產生厭煩的情緒,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到技能訓練的效果。面對這種情況,要求廣大教師要改革傳統教法,研究適合學生實際的新教法,通過調整教師的教學方法,以適應職校學生的特點,達到教與學的相互適應。
長時間的理論教學對職校學生是不適宜的,不但沒有效果,反而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使教學工作處于非常被動的局面。采用先動手實踐,獲得感性認識,再輔之以理論與原理,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電力拖動的常用控制線路往往編排在較后的章節,如果在講完前面的電器知識才介紹控制線路,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該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并且學生對元件的知識也忘得差不多了,老師還得用時間來復習前面的知識,這樣就浪費了授課時間,最終是老師下了很大的力,學生的學習效果卻很差。為了消除這種結果,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先采用任務驅動法,把控制線路原理圖畫在黑板上,讓學生了解要學的知識點,分析原理圖中有哪些控制元件,然后針對各類元件擴展出相關的知識點,并讓學生拿實物練習拆裝、改裝,了解結構。這樣,一方面能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求知欲,從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采用“課堂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形式
教師應抓住學生對動手操作有興趣這一突破點,擴大他們的興趣范圍,引導他們學習專業理論。教學中,應盡可能少講繁瑣的理論,因為對于多數學生而言,多講理論不但不能使他們很好地接受理論知識,反而會影響他們學習課程的信心,時間一長,學生就會失去興趣,教學難度將增大。教師要開動腦筋,盡可能為學生組織一些與書本知識有聯系的教學實踐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同時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例如,在講解組合開關時,首先在理論上對組合開關的作用、功能及應用場合進行簡單講解,使學生對所要認識的電器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再通過實物建立對組合開關的結構認識。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組合開關進行拆卸和安裝,要求學生邊觀察邊按順序將所拆零部件放好,然后再按逆序方向安裝回去,并檢測自己組裝的開關是否正確,完成組合開關的改裝。這樣,學生就能很快地掌握組合開關的整體認識,教學效果相當明顯。通過教學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學生通過自己動手,能較快地認識接觸器內部各元件,掌握其工作原理,從而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及生產實際相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認真地鉆研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處理,結合學生和生產實際需要,對一些不適合實際應用的知識和太過繁雜、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進行刪改。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不必要做到面面俱到,要分清主次,有所則重,突出重點和難點,把最基本的內容講好、練好;要做到因材施教,摸清學生們的學習態度、興趣愛好、知識水平、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另外,由于學生的基礎較差,在教學中可以適當補充磁場和電磁感應方面的知識,以幫助學生理解電器和電動機等電氣設備的工作原理。為使學生更好的結合實際,教師帶領學生去生產車間對常見機床進行測繪,現場進行線路故障設置并考核,培養學生實際情況下故障分析思路和問題解決方法,激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總之,提高電拖課教學效果的各種方法,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不斷進行摸索、試驗、反饋、調整,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思維。隨著電拖知識的不斷更新,各種教學媒體的日趨豐富,教學設備的逐步完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也應做出相應的調整,以適應時代的發展,真正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電工專業技能人才。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蕪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