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此就“如何在基層培訓機構中運用現代企業管理觀念”這一問題作一探討。
一、“人人是人才”觀念
“人人是人才”觀念的基本涵義是“兵隨將轉,無不可用之才”。作為培訓機構,在了解受訓對象短處的同時,更要了解受訓對象的長處。
“人人是人才”的觀念要求培訓師相信每一位學員都是有用之人。只要培訓師恪盡職責、深入挖掘,最普通的學員都能被激發出創業的激情。
紹興職業技術培訓中心自率先在全省開辦退役士兵創業培訓班以來,又陸續開辦了大學生村官、殘疾人創業和高校畢業生創業培訓班,因材施教效果顯著。
二、“休克魚”思想
海爾集團CEO張瑞敏對“休克魚”思想的解釋是:魚的肌體并沒有腐爛(比喻企業的硬件很好),而魚處于休克狀態(比喻企業的思想、觀念有問題,導致企業停滯不前)。這種企業一旦注入新的管理思想,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很快就能夠被激活起來,死魚變活魚。
職業培訓的目的在于挖掘受訓學員的潛能,用新思維、新技能、新方法武裝學員,以激發潛能的形式,使他們的內部機能重新煥發活力。
沒有教不好的學員,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無論學員出于何種目的前來培訓(處于待崗、轉崗、轉業、失業狀態,或是為了自我提升業余充電),培訓師都應通過為其注入新鮮血液,激發出他們的創造力。
三、“以市場為中心”思想
技術創新最重要的是要有市場效果,以市場為中心,這是檢驗技術創新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
基層職業培訓機構的培訓成果是學員學有所成。這是培訓機構一切工作開展必須圍繞的中心。培訓機構應當密切關注社會緊缺型技能的發展方向,專業設置和課程安排必須以市場為導向,注重培訓項目的及時調整與開發。
以紹興職業技術培訓中心為例,通過開辦茶樹栽培、茶葉采摘炒制培訓,實現茶農每斤茶葉增收20~50元;通過開辦以香榧栽培管理為主的農產品經紀人培訓,使農戶改原先的賤賣青果為聯合農戶深加工、分級管理、包裝批發,延長了產業鏈,獲得了經濟收益;通過開辦黃草編織培訓,為近400多名年老體弱的失業職工和農村富余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實現公司+基地+農戶的有機結合,增加了學員收入。
四、“以糾正取代改正”思想
“以糾正取代改正”的思想要求企業各部門制定一個質量文件,嚴格按文件規程辦事。當出現偏差時,要求深挖細掘,實行嚴密的糾偏措施,而不是改正。
培訓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環節上的差錯。培訓機構應當制定一個規范的機構管理文件,全面研究可能發生的問題,提出防范措施,按照制度辦事。這種方式可以避免“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傳統管理模式所帶來的弊端。
通過提高管理的可承接性,可達到避免差錯、標本兼治、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的目的。
五、木桶理論
木桶的容量是由最低的那塊木板的高度決定的。企業中的每個部門都是企業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整體水平的高低最終取決于最低的那塊木板。要檢驗各培訓班年度實際培訓的效果,不能僅關注取得成功的典型,更要重視那些效果不好的項目。
培訓機構要重視培訓師的挑選,關注每一個培訓班的教學進程,避免出現“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的現象。
六、“知名度”思想
如果一件商品能被消費者所認知甚至熟知,那么就稱其達到了一定的知名度。知名度越大,產品與消費者的距離就越近,就越易被消費者所接受。
長期以來,許多基層職業培訓機構因為依賴一定的行政背景,對自身形象缺乏重視,甚至做出自毀形象的舉動,使自己在媒體和公眾面前陷入被動。
基層職業培訓機構需要有知名度,需要運用媒體作正面的宣傳,大范圍宣傳自己的各項培訓活動,以獲得社會及企業的認同。當各項培訓活動能夠為人所熟知了,開班組建及就業推薦也就有了基礎。
七、“美譽度”思想
消費者給予企業無任何企圖的贊揚,有口皆碑,這就是美譽度。
基層職業培訓機構不僅要追求知名度,更要追求美譽度。要成為培訓市場的勝利者,決定性的要素是美譽度。美譽切不可自封,自吹自擂反而有損美譽。受訓企業和部門的滿意是培訓機構最大的成績。培訓機構可建立一整套培訓反饋信息收集制度,以促進培訓機構內各員工乃至機構整體工作績效的提高。
八、品牌運作思想
品牌運作就是依靠企業長期經營所積累起來的文化來生產利潤。品牌過硬可以帶來市場占有率高,企業效益好,產品附加值高等利益。
基層職業培訓機構要不斷總結辦學經驗,打造獨特的辦學文化,形成自己的品牌優勢。優良管理是品牌,特長專業是品牌,一個名教師、一個新項目也可以是品牌。基層職業培訓機構應該在行政與市場中做好選擇,重視部門間溝通,搞好調研,不斷推陳出新,以期在社會及同行中形成良好品牌的口碑和氛圍。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職業技術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