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班集體中的領導者、組織者和管理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是聯系班級與任課教師的紐帶,是溝通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橋梁,是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由于技校學生在年齡、學習基礎、教育層次等方面的特點,對技校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根據近幾年來的班主任工作實踐,淺談一下如何做好技工學校班主任工作。
一、具有人格魅力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班主任作為班級的領導者、組織者和管理者,與學生保持著密切的聯系,班主任的言行舉止時刻都在影響著每一個學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廣博的專業文化知識、較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深厚教育理論素養的班主任,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才能樹立自己的威信和形象,從而成為學生生活、學習上的良師益友。因此,班主任要不斷在“鑄師魂、修師德、樹師表”等方面下工夫,不斷加強自身思想道德和文化修養,豐富自己的專業技能,樹立無私奉獻精神,時刻關愛學生的成長,尊重學生的人格,原諒學生的弱點,理解學生的差異,著力構建民主、融洽的師生關系。同時,要堅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言傳身教,以實際行動深深地影響和帶動學生,使學生能夠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言,樂其道”。
二、選拔精干的班委成員
選拔和培養一支精干的班干部隊伍,對加強班級管理、樹立良好的班風班貌,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民主選舉選拔班干部,可以使那些工作能力、紀律觀念強、工作熱情高和教師認同、學生信服的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工作,培養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注重發揮班委會的主導作用和班干部的核心作用,積極鼓勵和大力支持班干部開展工作,鍛煉其組織、協調、管理能力。同時,要注重發揮全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廣泛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能力。
三、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
技校學生正是思維活躍、自制力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年紀,其中個別學生還有厭學早戀、吸煙喝酒、打架斗毆等不良行為。因此,班主任要結合校風校紀和學生個性特點,制定適合班級實際情況的班級管理制度,如班干部管理制度、班級生活制度、操行評定量化管理制度、主題班會制度、獎懲制度等,以約束和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制定各項制度時,要廣泛征求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使制度更加科學、合理、規范和具有人性化,成為學生普遍認可的行為準則,使學生愿意遵照執行,強化學生的自律意識。同時,還要抓好班級輿論建設,及時表揚和獎勵涌現出的好人好事,堅決批評和制止違反校紀班規的錯誤行為和不良風氣,形成良好的班級輿論導向,營造良好的班風學風。
四、開展豐富的班級活動
班級集體活動是班集體凝聚力形成的主要途徑。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可以增加學生交往的機會,促進學生彼此相互關心、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協作,從而培養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增進同學間的信任和友誼,進而升華集體情感和集體觀念,從而產生強烈的自豪感、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例如,召開主題班會、團課、法制教育課等,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心理、成才、成功、就業等方面的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增加其生活閱歷和經驗,提高其適應社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通過多種活動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班級的凝聚力,達到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全面發展的目的。
五、構建和諧的班級氛圍
學生是千差萬別的,每個學生都是有著個性差異的主體。班主任要理解和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關心、愛護、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在班級管理中努力營造寬松、民主、信任、贊賞、友愛的班級氛圍。班主任首先要全面了解班級每位學生,注意多同任課老師交流,多和家長聯系,多與學生談心,掌握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基礎、興趣愛好、家庭狀況等方面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對學生出現的生活困難、學業難題、心理困惑等,要及時給予無私的幫助和協調解決,并積極動員學校、任課教師、同學們熱心幫助他們,使他們深刻體會到學校、班級這個大家庭的溫暖。在幫助后進學生轉化時,要注意溝通的方法和技巧,采用個別教育與公開鼓勵相結合的方法,盡量挖掘他們的閃光點、進步點,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和表揚,喚起他們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榮譽感,激發起奮進的勇氣。
(作者單位:河南省許昌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