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化學是建立在化學和生物學基礎上,對藥物結構和活性進行研究的一門學科。它介紹的藥物化學結構、化學名稱、構效關系等內容最為繁雜,學生感到難學,教師感到難教。長期以來都被學生公認為“難啃的骨頭”。因此,教師在藥物化學課堂上就更需要注重“學”的培養,提高“教”的水平。
一、注重“學”的培養
1.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興趣
上藥物化學第一課時,教師就應該把藥物化學的研究任務精髓講給學生聽,如果學好這門課就可以為合理利用已知的化學藥物提供理論基礎,為生產化學藥物提供先進、經濟的方法和工藝,為藥物分析檢驗及貯存等奠定化學基礎,今后就可以從事更多的專業工作。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的和意義,自然而然就有了學習積極性。
2.教會學習方法,減少學習壓力
難學才導致有壓力,因此要注重學法指導,提高學習效率,以減少學生學習壓力。首先,指導學生預習。無論學生看懂與否,畢竟能夠了解老師將要講些什么;另外,督促學生聽課。提高聽課效率是非常必要的,要時刻提醒學生哪些內容該記,哪些內容該理解??偸菍W過就忘,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教師要傳授學生切實有效的記憶方法,提高記憶力,提升自信心。
3.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藥物化學教材中對藥物的介紹多以其化學名、通用名為主,而在醫療活動中,醫患雙方常用的多是商品名和俗名,導致有時學生接觸到了藥品還“不相識”。所以教師要常常把化學名和俗名、商品名聯系在一起,使學生既掌握藥物的化學名稱,又知道其商品名、俗名。如氯胺酮俗名是K粉,學生發現了自己所學的藥物原來就是自己常聽的,無形中也就提高了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留意身邊見到的藥品,并保存其說明書和藥盒,通過聯系自己所學知識,把理論和實際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二、提高“教”的水平
1.教學內容的取舍
要想提高教學水平,首先在教學內容上要做取舍,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講,否則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打折扣。如有些藥物的化學結構、藥物制備過程、化學名稱等一些比較復雜的內容就該略講。
2.教學方法手段的巧妙應用
(1)巧設疑問。學生自我表現意識較強,而表現欲與自身能力又存在較大差距,這容易導致嚴重的自卑心理。教師在講授時盡量采取啟發式教學方法,巧設疑問,以問題引導和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讓其在課堂上積極思索,切實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有話可說、有事可做,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講麻醉乙醚時提問:麻醉乙醚顏色變黃了能應用嗎?為什么?學生通過尋找答案發現,原來麻醉乙醚在光照和空氣中可發生自動氧化,生成過氧化物、醛等雜質,顏色逐漸變黃,其生成的產物對呼吸道有刺激性,能引起肺水腫及肺炎,因此變黃后不可再應用。因此麻醉乙醚在包裝和貯存中應加入穩定劑,用棕色小瓶或暗瓿,密封避光冷暗處保存。要讓學生自己找答案,激發學生的興趣,解決疑問。
(2)比較辨析。在講利多卡因與普魯卡因在穩定性不同點時,通過展示鹽酸普魯卡因和利多卡因的化學結構,讓學生在其中找出結構的異同點,并從中得出答案:利多卡因結構中有兩個甲基構成位阻,難水解,所以比普魯卡因要穩定。學生通過觀察、辨析、比較、判斷會很快找出異同點。這種方法應用比起教師的“填鴨式”強了很多。
(3)畫圖啟發。在講到擬膽堿藥、抗膽堿藥時,如果單單靠教師講解膽堿能神經興奮機制,學生是很難理解的,如果以畫簡圖的方式講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不僅懂得了膽堿能神經興奮會出現哪些生理效應,還知道擬膽堿藥、抗膽堿藥的應用,從而也引發學生對這類藥物其它內容的學習興趣。
(4)適時運用多媒體教學。藥物化學的很多內容極其復雜,單靠對書講解只能是“越描越黑”,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還稀里糊涂,不僅浪費時間,還耽誤課程。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不僅能節省書寫時間,使老師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講解,也能將教學內容圖文并茂、形象直觀地表達出來,使學生易于理解掌握。如講左旋嗎啡構效關系時很難把5個稠合環都畫出來,就應該用多媒體展示,讓學生快速理解內容,明白可待因、海洛因是嗎啡結構改造得來的。
(5)培養操作能力。實驗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有實際操作技能的重要環節。如阿司匹林、苯妥英鈉的合成等實驗,可以使學生更加了解藥物制備的過程。讓學生在課堂上觀察到某些簡單的試驗現象,把所學知識點牢固地掌握下來。當然,試驗步驟、現象等不要預先告知學生,教師應在上課前指導學生設計試驗,然后再指導學生通過對試驗現象的變化過程及其蘊含的理論進行觀察和思索,使學生的大腦由“倉庫”變成“加工廠”,從而培養出高素質、能力強的學生。
(作者單位:海南省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