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與學是一項雙邊活動。教師既要具有精深的數學專業知識,吃透教材,又要鉆研教育學、心理學相關理論,研究學生學習中的情感因素,結合數學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積極的思想情感與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技能、發展數學能力是互相促進、協調發展的。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學生的自我觀念的培養略談看法。
數學學習中的自我觀念,是指學生在理智的主導下,帶有自我強化傾向的情感。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對數學學習價值的認識,學好數學的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在中專學校中,部分學生的自我觀念已初步形成,初步表現出心理的穩定性,能自覺控制不良的情緒和習慣。但是,仍有少數學生的自我觀念仍處于幼稚階段,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家長的抱怨。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不叫不學,不看不學,一點主動性也沒有。”可見,某些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消極被動,對學習價值的認識膚淺。其次是教師的“氣憤”。在批改作業中,老師常發現雷同錯誤或“低級” 錯誤,學生抄作業的現象普遍存在。第三,很多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缺乏興趣和毅力,但是對自己感興趣的科目和愛好(如某項體育活動、游戲、網絡等)則“癡迷”其中。因此,有目的、有計劃地幫助學生建立和增強自我觀念、培養積極的情感,顯得非常必要。培養學生的自我觀念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使學生充分認識數學學習的價值
中專數學教學大綱強調,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是科學和技術的基礎,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作為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其任務是為學習專業知識、掌握職業技能、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學生對數學學習價值的認識,決定了他們在數學學習中自我強化意向的強烈程度、學習的責任感和對困難的心理承受程度。只有讓其體會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才能充分認識到數學學習的價值。
利用數學應用的廣泛性,體會數學學習的重要性。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數學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中專數學教材在各章的章頭圖或閱讀材料中,提供了一些有實際背景的問題,還安排了大量體現數學廣泛應用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素材,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廣泛應用,認識數學學習的價值。
通過這樣有意識、有計劃地進行應用題的教學,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又體會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這樣,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就會有較強的自覺性和強烈的學習責任感,增強克服學習困難的心理承受能力。
數學學習對學生前途的影響重大。一位數學家說過:“數學是科學的女王,數學也是科學的仆人”。在這句話中,“女王”與“仆人”尊卑懸殊,但卻表達了同一個意思,即數學是科學中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工具。學好作為基礎部分的數學知識,不僅對于提高學生思考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以及其他專業課程,有很大幫助,對于學生今后進一步的學習深造,也是至關重要的。
二、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決定了學生在學習中面對新的學習任務和學習困難時的主動程度和自信程度。
1.培養學習興趣,樹立學習信心
前蘇聯教育家奧加涅相說:“數學教學的成就很大程度取決于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是否能保持和發展”。教師應在學生多樣性興趣特點進行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在教學中努力挖掘某種興趣因素,開辟出多樣化的激趣途徑,使之成為學習數學的動因,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學習自信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心理的多樣性特點,應注意以下五方面:對起始課、新授課、復習課等不同課堂類型采取不同的激趣方法;針對導入新課、新知識傳授、小結鞏固等教學環節,創設不同的激趣情景;針對數學的不同分支,采取不同的激趣形式(如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充分利用“幾何畫板”輔助教學);在使用直觀教具、教學語言、板書設計等教學要素時,把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信心,放在首位;在教學中與專業相聯系,巧妙地將數學知識與專業知識相融合,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此外,在第二課堂活動,如數學興趣小組、數學史講座、數學游藝、數學建模中,也應聯系有教育意義的事實和現象進行教學,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
2.克服心理障礙,培養學習信心
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自己的數學能力持懷疑態度,特別是在他們開始接觸抽象的數學符號、立體幾何中的空間想象等內容時,感到有較大的困難,因而會增加他們對數學的恐懼心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多使用教具,充分利用學生所處的空間,用具體模型還空間圖形以真實面目,培養學生的識圖、畫圖能力。
3.實施素質教育,增強學習信心
在教學中,要面對全體學生,注重過程教學,“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形成學生獲取新知識,發展新知識和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用數學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用認知結構理論指導教學,找準知識的“固著點”,以順利實現知識的同化或順應;同時,在學生現有水平與潛在發展水平之間,準確把握“最近發展區”,抓住“教學的最佳期”,提高教學質量,降低教學難度,夯實“雙基”,減少學習中的困難。對于自信心不足的學生,盡可能地提供機會,幫助他們成功,如波利亞所說,“在您找到了第一個蘑菇時,繼續觀察,就能發現一堆蘑菇”,讓學生在成功的體驗中增強信心。
三、培養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決定了他們學習中遇到困難后再走出困境的可能性。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都會碰到困難和挫折,正如波利亞指出:“困難和問題屬于同一概念,沒有困難,也就沒有問題了。”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控制和調整自己情感的能力,減少消極情感的干擾和連續的不良效應,克服困難,戰勝挫折。
1.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改變向學生灌輸知識的教學模式,積極實行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發揚教學民主,促進師生雙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動,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及對數學問題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把精力完全集中在學習上,使學生能夠認真聽好每一堂數學課,完成每一次數學作業,這是學好數學的最基本的行為。
2.培養學生成熟的心理狀態
中專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心理比較脆弱,他們不可能長期保持穩定的、成熟的心理。在他們學習上取得進步時,教師要積極鼓勵,善意提醒,讓其保持“勝不驕”;在他們生活和學習上遇到困難、挫折時,教師應充滿熱情地關心、愛護他們,幫助分析原因,對于其生活上的困難給予無私的援助,以便學生培養堅強的意志以克服困難,保持穩定的情緒對待挫折。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強化作用,興趣和自信心會有所增強,成績也會有所上升,使學習進入良性循環,心理、情感重新進入穩定期。
前蘇聯教育家心理學家贊科夫說:“如果能在提高學生的一般發展上取得更大的成效,那就會給學生真正掌握知識開辟一條廣闊的道路。”這里的“一般發展”,“就是不僅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且發展情感……”培養學生數學學習中良好的自我觀念,有助于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所以,筆者認為,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是培養學生積極情感的有效途徑,應該引起數學教師的重視,更應該貫徹到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切實發揮作用。
(作者單位:江蘇省太倉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