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確定之后,教學方法就成了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內容的關鍵。教學方法是將教材的知識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培養學生能力及智力,培養學生學習態度、意志、情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正如國外一位教育學家所指出的:“選擇對某節課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最優化的核心問題之一?!?/p>
在小學數學的課程標準中,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谶@一新課程理念的認識,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組織教學,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一、學生的參與需要創設情境
學習的效果和質量取決于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高,學習質量也高,參與面廣,教學效果就好。富有情趣的情境恰好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采用講故事、猜謎語、做游戲、放動畫等形式,把枯燥的數學變成實用性、愉悅性的情境,從而引發學生新奇、興趣和疑問,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先課件演示“小動物坐著裝有各種形狀輪子的車進行比賽”的情景,坐在圓形輪子車上小動物跑了第一名。這時,“疑問”就自然而然地在學生心中產生了:“為什么裝有長方形輪子的車,轉不動呢?為什么同是圓形車輪,車軸裝在圓心上的就轉得快呢?”這一系列的“疑問”,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積極動腦思考、動手操作,主動尋求問題的答案。
二、活化活用教材,激發創新潛能
只有實現有關教法的優化組合,才能為提高教法的使用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礎。實踐表明,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質量的提高,依靠多種因素、多種方法的綜合作用。巴班斯基曾指出:“不存在教學方法上的‘百寶箱’?!泵绹母惶m克爾也說:“不存在任何情況下,對任何學生都行之有效的、惟一的‘最佳方法 ’?!币虼?,簡單否定某一種方法或把某種教學方法的作用加以夸大,都是片面的、不切實際的。
三、重自主探究,主動建構知識
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兒童更是這樣。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產生疑問時,自主探索的欲望十分強烈。例如,當兒童對自己的玩具車為什么會自動行走感興趣時,會“破壞”自己心愛的玩具。實際上,那不是一種破壞,而是一種研究與探索,是求知的欲望與膽略。
學習數學也是這樣。教師要創造研究的氣氛,引導學生積極地觀察、實驗、猜想、推理、研討,自主地去發現數學、創造數學。學生自己發明的、自己創造的,就會理解得更深、更透。學生只有通過自己親手做一做,才能把外顯的動作過程與內隱的思維活動緊密聯系起來,把朦朧的想法轉化為實在的行動,在親身體驗中獲得真切、可信的數學知識,而且理解深入、印象深刻。例如,講授教學“比”的基本性質時,可以引導學生根據除法、分數與比的關系猜想到比的基本性質,然后讓學生舉例驗證、總結規律。在整個過程中,讓學生自主探索,自己“創造”出比的基本性質。
四、融數學于生活,開展學習研究
如今的學生知識面廣,他們對于數學的學習不再限于課本與課堂。新課程下的數學,必然從課堂向課外延伸,校內與校外有機結合,學生將面臨更多的機會和挑戰,學習活動的時空也以開放的形式而存在。這就為研究性學習奠定了基礎,它的基本內容是“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是課內知識的延伸,也可以是多學科的綜合實踐。例如,學習了“百分數的應用”后,出示問題:“學校組織學生去春游,如果我班同學每人各自買一瓶礦泉水,單價是2元。如果整箱買,小箱12瓶可打九折,大箱20瓶可打八折。怎樣買最合算?請你設計一個購買方案?!边@種研究活動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提高了學生學以致用的綜合實踐能力,滲透了統籌優化的思想。在方案研究中,學生成了活生生的社會人。在個體研究和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創新欲望空前高漲。
當然,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策略還有很多,如開展合作交流、二次開發教材、多用激勵性評價等。但要注意的是,無論哪種方法,都要做到以下幾點:問題讓學生提、疑難讓學生解、方法讓學生悟、思路讓學生說、錯誤讓學生析。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會有主動權,才會有主動學習的動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雕莊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