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學家托夫勒說:“未來的文盲是想學習而不會學習的人。”如何幫助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將信息圖像化,有利于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和記憶力。思維導圖就是這樣的一種學習方法。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享有世界大腦先生美譽的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專家Tony Buzan 在七十年代初期所創。它是將信息圖像化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它用文字將人的想法畫出來,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應用在各行各業中,均收到了好的效果。美國波音公司Mike Stanley這樣評價:“使用思維導圖是波音公司的質量提高項目的有效組成部分之一。這幫助我們公司節省了一千萬美元。” 德國惠普醫療產品高級經理Jean Luc Kastner提出:“我們的課程建立在思維導圖的基礎上。這幫助我們獲得了有史以來最高的畢業分數。思維導圖教學必然是未來的教學工具。”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工具,可以提高我們工作學習效率,促進我們思維擴展,促進教學事業的改革。下面談談筆者在教學中的一次有益的嘗試。
一、思維導圖在學生中的應用
1.幫助學生組織概念,勾勒知識結構圖
概念是學習知識的基礎,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往往忽視對基本概念的掌握,特別是不能夠形成概念網絡。事實上,在完成知識點的教學后,為了加強記憶及加強概念間的相互聯系,從整體上讓學生完成從“一顆樹”到“森林”的過渡,在單元或章節的復習中,及時梳理概念,能夠使學生對概念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從而在解決問題時能及時索取到所學的概念,達到有效的應用。思維導圖因具有以中心主題為核心的“樹”狀結構,其“層”的發展與層之間的“關聯”,揭示了上下層和相鄰概念的內在關系,能更完整而有效地建立起這樣一棵“概念樹”,從認知策略角度來說,加強了學習的有意義記憶,使學生能更有效地掌握所學的知識。
2.幫助學生復習歸納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學習的策略能促進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促使他們整合新舊知識、建構知識網絡、濃縮精華,使學生能從整體上把握知識識結構。經常聽到有學生說課堂上的內容聽懂了,但是在上機操作時,就變得不知所措了。究其原因就是這些學生看了書本聽完課后,沒有及時歸納總結,沒有提煉課本知識,所以知識點并沒有真正的記牢并掌握,所以在學生做復習歸納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自己來畫導圖,然后把畫出的圖跟老師事先畫好的圖相對比,找出不足之處進行修改,完畢后可以公布在教室的學習欄里給大家相互對比,進一步加深學習的記憶。
二、思維導圖在教師中的運用
1.建立系統完整的知識框架體系,對學習的課程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使整個教學過程和流程設計更加系統、科學有效
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課程的教學設計,會促成師生形成整體的觀念和在頭腦中創造全景圖,進一步加強對所學和所教內容的整體把握,而且可以根據教學過程和需要的實際情況做出具體的合理的調整。
我們在課堂教學時可以先展示主干內容,再依次實時展開下級,或者先展示全部,學生記憶后再收起分支讓學生來回答。這是目前眾多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很難做到的。在教學過程采取互動式,促進師生間的交流與溝通,打破了傳統的一言堂。在應用思維導圖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為主體,教師作引導,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天賦。
2.有利于學生科學學習方法的培養
協作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和科學學習方法,而思維導圖的特點決定了它在調動協作上的優點。當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時,運用思維導圖方式可以輕而易舉地組織小組同學進行思考創作,而且極大調動每個同學的興趣和動手欲望。
三、思維導圖應用的展望
思維導圖可以把一長串枯燥的信息變成彩色的、容易記憶的、有高度組織性的圖,并將信息可視化。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使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國內教育領域“思維導圖”也將引發一場改變我們思維習慣的革命。思維導圖是一個不斷在發展和完善的工具,同時它也是一門在不斷精練和提高的技術,讓我們將思維導圖大膽地應用到教學中來,改變一下我們思維方式和教學模式,為整個的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山西機械高級技工學校)